在今年松下發布了最後一隻徠卡標大三元鏡頭LEICA DG VARIO-ELMARIT 50-200mm/F2.8-4.0 ASPH./POWER O.I.S(H-ES50200GK),該鏡頭等效135畫幅100-400mm視角,是一支典型的風光鏡頭。
日前,愛活小編攜帶了松下G9、50-200mm F2.8-4鏡頭前往福建霞浦,用老法師視角去記錄灘涂。
▲ G9與LEICA DG VARIO-ELMARIT 50-200mm/F2.8-4.0 ASPH./POWER O.I.S
霞浦是一個坐落在福建省東北部的小縣城,屬於寧德市內,距離福州長樂機場約2小時車程,鏡內有高鐵車站霞浦站。它不算是一個知名旅遊地,卻是一個深受老法師歡迎的拍照聖地,據說一年有六七十萬遊客前往。
霞浦沒有什麼名人故居,或是宏偉的建築,它吸引老法師前往的是日落/日出與海洋牧場、灘涂構成了一幅幅色彩鮮明、光影強烈的畫面,非常迎合老法師的口味,更重要的是拍攝難度非常非常非常的低!
那到底有多低呢,這個我們會在下文分解。先說明一下霞浦攝影點分布,霞浦有四條最經典的攝影線:東線、西線、北線、南線,南線又可分為兩條線路。
東線有小皓、北岐、東壁、花竹、三沙漁港、大嵛山島多個攝影點,其中大嵛山島位於海上,沒有大橋相連,必須乘坐前往,更受驢友而非老法師歡迎。
南線有沙塘裡、沙江、圍江、東安島魚排、涵江、北兜、大京、文岐、傳臚城堡多個景點,5天的行程主要集中在東線與南線之上。
在到達攝影點後會發現前人已經幫你挑好拍攝位置,拍攝角度,設計好如何構圖,需要做的只是在合適時間,攜帶合適的器材到達合適的攝影點。
霞浦的攝影點一般位於半山腰或是建築上,最遠的地方下車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可放心攜帶重型攝影器材,攝影點距離被攝目標相機甚遠。
28mm鏡頭即可捕捉整個大場景,捕捉細節、人物最好是使用100-400mm之類風光鏡頭,因此松下50-200mm F2.8-4在霞浦非常好用。假若你只有720之類望遠鏡頭,建議帶上一塊2X增距鏡。
▲ 在半山腰觀景臺拍攝的小皓,使用25mm F1.4鏡頭拍攝,等效135畫幅50mm,霞浦是一個對廣角要求很低的攝影點
在到達第一天拍攝點小皓時,已過了下午4:30,距離日落時間只剩半小時,時間緊張,更要命的是遇上陰雨天氣,陽光沒法為灘涂、海洋牧場帶來任何造型,在拍攝時只好使用黑白模式去突出海洋牧場的線條。
▲ 使用松下50-200mm F2.8-4鏡頭200mm端拍攝的養殖海帶,霞浦對長焦需求非常強烈
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日落、光線變暗,對相機AF性能要求越高。我們知道,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有工作亮度範圍,G9最低工作亮度是-4ev,但這個最低工作亮度是建立在ISO 100以及最大光圈為F1.4的鏡頭上。
而望遠變焦鏡頭光圈難以做F1.4,松下50-200mm F2.8-4光圈為F2.8-4,比同類型鏡頭大1-2 stops,同樣場景能帶來更好對焦性能。
愛活小編在松下50-200mm F2.8-4安裝上Tiffen ND1.2中性灰濾鏡以及幹擾對焦的Digital Diffusion FX 2濾鏡後,G9對焦系統仍能正常工作,拍攝長曝光照片。G9雖只有對比對焦,但在風光攝影不比相位差AF遜色。
▲ 安裝ND 1.2 + Digital Diffusion FX 2濾鏡後拍攝的照片,焦距179mm(最大光圈為F3.9),曝光時間6s,感光度為ISO 100。
霞浦拍攝時間只有兩個,一是日出,二是日落,在結束了第一天拍攝後小編早早休息,為迎接第二天日出養精蓄銳。第二天日出拍攝點選擇在圍江,它最出名的地方是在退潮時,會露出一條道路通往小島「饅頭山」。
▲ 圖中心的小島是「饅頭山」,漲潮淹沒了道路
在拍攝饅頭山最佳位置上當地人修建了一座海旭酒店(又稱海釣之家、攝影之家、海旭攝影樓),攝影師只要睡醒,走到攝影臺之上即可掏出長槍大炮拍攝,對老法師極為友好。
只是導遊在一個錯誤時間——潮漲時帶我們到海旭酒店,結果漲潮淹沒了道路,只剩下海洋牧場,失去了圍江最大特色。
這故事告訴我們到霞浦拍攝必須研究清楚潮漲潮落時間,以及每個景點是什麼潮位下拍攝的,若是選擇導遊帶隊,最好聯繫當地攝影家協會,他們非常熟悉攝影時間以及每個景點特色。
在圍將拍攝時遇到另一個問題是三腳架不夠給力。為了方便,此次出行攜帶的是曼富圖Befree摺疊三腳架,使用球形雲臺。
球形雲臺優勢在在於輕便,調節角度靈活,豎拍無需任何附件,但缺點是調節精度不足,非FLM、RRS級別球檯超過200mm視角時穩定性差。
在圍江時當天還遇上大風,結果把G9與50-200mm F2.8-4架在Befree上晃動不止,無法長曝光,只能手持相機,靠著G9出色雙重防抖拍攝。
▲ 在狂風重手持拍攝,焦距179mm,快門1/30s
因此,建議各位前往霞浦拍攝時,最好攜帶中/重型腳架以及三維雲臺/液壓雲臺,這樣才能在狂風吹襲下進行長曝光。
而對於M43這種輕便相機來說,像烈龍LTS3等產品是不錯的選擇,腳管、雲臺分別由碳纖維、鎂合金製成,全重為2.347KG,5KG承重的液壓雲臺足以支撐任何M43相機,腳架上整合了一球碗,解決了液壓雲臺微調不便的問題。
▲ 安裝在烈龍LTS3上的G9&200定
相比皖南眾多的古村落,霞浦值得一去的古村落實在不多,半月裡算是其中一個。
半月裡曾名「半路裡」,坐落在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行政村,是一個畲族聚居村落。它被群山包圍,東望玉兔山,與白露坑村有一山之隔,背靠狀如彎月的彌勒山山麓,南臨雙福橋水庫。
半月裡被譽為「畲族歷史文化民村」,村落裡以青磚青瓦的畲族古民宅為主,甚至部分房子為夯土製造,保留了較為原始地生活氣息,不少人家仍採用土灶燒飯,在村落中還能看見養蜂箱。
▲ 半月裡的土房與養蜂箱,50mm焦距,f/5.6光圈拍攝,M43畫幅雖小,但好處使用長焦鏡頭更好控制景深
在霞浦5天時間裡是天氣糟糕的5天,只有小半天看到太陽,在東壁拍攝時更是遇上狂風暴雨!
幸好的是,G9與三支徠卡標大三元鏡頭LEICA DG VARIO-ELMARIT 8-18mm f/2.8-4 ASPH.、LEICA DG VARIO-ELMARIT 12-60mm/F2.8-4.0 ASPH./POWER O.I.S、LEICA DG VARIO-ELMARIT 50-200mm F2.8-4/F2.8-4.0 ASPH./POWER O.I.S均具備防塵防水滴功能。
冒著小雨時拍攝不用擔心器材受損,每一支鏡頭均配備了一個足夠大的金屬遮光罩,即使8-18mm也沒有例外,能有效遮擋雨點。
在冒雨拍攝後需要做的只是及時擦乾留在機身、鏡頭上的雨水,並放進防潮箱。
▲ 冒雨修補漁網的漁民
楊家溪是霞浦中少數的非灘涂景點,有著閩東小武夷的稱號,它在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與太姥山之景並列於第二批國家重點旅遊風景區之「太姥山名勝區」,景區裡有純楓葉林,以及古榕樹群,其中「榕樹王」樹齡已有800多年。
但真正讓楊家溪揚名全國的是一張魔幻現實風格的風景照——在太陽高掛之時,一個身披蓑衣的農夫,在煙霧中牽著一頭耕牛穿過樹根、亂石堆,走向榕樹林深處。
這張照片陽光被丁達爾現像塑造成一縷縷,榕樹林的造型、色彩豐富,更重要是極容易拍攝。
在楊家溪有非常專業專業專業的民間模特,隨時準備換上蓑衣、牽牛拍攝,邊上還有「工作人員」幫你營造煙霧效果,只要陽光到位、人民幣到位,隨時拍攝大片,老法師怎能不愛呢!(PS:該場景推薦使用標準變焦鏡頭,不適合50-200mm F2.8-4這種望遠變焦)
▲ 楊家溪的楓葉林,拍攝時閩北尚未入秋,葉子只略微變黃
▲ 50-200mm F2.8-4拍攝的蝴蝶,無裁切,該鏡頭在同類鏡頭擁有極佳放大率,可以當作「準微距」使用
鹽田彎紅樹林算是霞浦灘涂攝影的另類,因為它以鹽田鵝灣村附近的灘涂上的小小的紅樹林出名。錯落有致的紅樹林將灘涂、水面分隔成一條條蜿蜒曲折的水道,漁船行走在當中時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最為重要的是,這裡也有專業民間模特幫你完成大作!你可以花錢僱兩個漁民以及一艘漁船到水上,用大喇叭指揮它們划船到哪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撒網,一副大作隨手而得。
要拍攝這種場景,除了要有50-200mm F2.8-4等望遠變焦鏡頭外,相機連拍速度必須夠快,連拍張數必須夠多。
G9最高連拍速度為20FPS,使用機械快門(或電子前簾快門)、連續對焦、實時取景下最高連拍速度為9FPS,可連續拍攝60張以上RAW格式,對付這種場景實在是手到擒來。
▲ G9 9FPS連拍下的撒網,32張照片組成。
霞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非常適合老法師的地方,一個幾乎為長焦鏡頭而生的地方,假若你想輕鬆拍攝,只要挑對時間天氣、帶好人民幣,拍攝成功率幾乎是100%!
若是使用G9+LEICA DG VARIO-ELMARIT 50-200mm F2.8-4/F2.8-4.0 ASPH./POWER O.I.S輕量化組合,更是會讓整個拍攝過程變得非常輕鬆,無需三腳架即可完成90%照片創作。
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