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一部極地低調好片
《北極 Arctic》,
如果一個人在北極遇險,
你能想到的各種險情,
這部電影裡都幫你想到了。
一個像北極那樣的極寒環境,
足以擊垮一個普通人。
尤其是看到麥斯·米科爾森大叔,在冰雪覆蓋的狂野裡獨行。那種無助的死亡逼近,是隨時隨地的。尤其是暴風雪之後,麥斯大叔已經感受不到自己的雙手了。
北極圈的寒冬,讓人難以想像。
試想一天24小時都看不到太陽,這就是中午十二點都要帶著燈走的極夜。去過北極圈的人說「北極的寒冷,是足以令你回憶起來都心驚膽戰。」而就是這樣寒冷的地方,擁有這世界美得令人窒息的遺世秘境。
只是,如果想到達如此的秘境,需要抗寒值超高的利器才行。像住在北極的因紐特人,他們抵禦北極寒冷依靠兩大利器:皮毛衣、高脂肪食物。
如今有了更高級的抗寒頂配——一件瑞典北極狐的Polar極地羽絨服。這件抗寒利器,只要囤一件,世界上任何寒冷值高的地方就不怕了。
現實中, Polar極地羽絨服的抗寒效果,不是吹出來了,是瑞典北極狐從2012年開始舉辦Polar極地穿越活動,一次次實踐一次次驗證出來的。
一年一度的Polar穿越活動,面向普通戶外愛好者招募隊員,每年4月初都有2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普通戶外愛好者集結北極,親身體驗極地穿越的震撼!他們駕駛狗拉雪橇,穿越荒涼、杳無人煙、景色壯觀的北極極地荒原,橫跨貧瘠的寒帶冰原、冰封的湖面和被大雪覆蓋的林海。感受直接躺在極地冰原上過夜的刺激,體驗在美麗的極光下入睡的美妙。如果你是瑞典北極狐會員,就可以申請參與此次活動。
Polar極地羽絨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974年。
Polar極地羽絨服最初的靈感,源於瑞典北極狐創始人ÅkeNordin。他在一次在瑞典最北端的Abisko荒山上露營,度過了一個寒風刺骨的夜晚。寒冷是Åke最不喜歡的戶外生活。當時他牙齒打顫的躺在地上,於是夢想自己要一件不結冰的夾克。
當然,他不想採用因紐特人那種皮草比如羊皮,因為羊皮有很多缺點,在寒冷的雪地裡,羊很快會變溼,而且穿起來非常的笨重。他設想了一件更輕的衣服,壓縮後可減少背包的空間,穿上後在任何溫度下隔絕寒冷。他夢想做一件超級保暖的羽絨服。
1940年,一位名叫埃迪·鮑爾的美國人,創造了世界第一件羽絨服。他的羽絨保溫大衣是美國戰鬥飛行員的首選。
為了這個夢想,Åke跑到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戶外集市上,認識了羽絨保溫專家喬治·蘭姆。喬治·蘭姆是當時美國最重要羽絨服和睡袋製造商之一。
幾年後,蘭姆把自己的生意賣給了一家加州公司,他帶著Åke去了科羅拉多州的Boulder,教他如何最好地開發自己的絕緣羽絨服和睡袋等其他產品。
後來,在蘭姆的幫助下,Åke回到瑞典Örnsköldsvik後,終於設計出一件功能性服裝所需的工具,可以防止穿著者凍僵。用耐用的Rutarme聚醯胺(尼龍)織物縫製了一件夾克,裡面還有一件小夾克和一件大夾克。
根據美國軍方的測試顯示,只要在外套和外套之間縫上通風管,比如在睡袋裡縫上通風管,一層10釐米厚的保溫層就可以保溫到零下40攝氏度。Åke用鵝絨和羽毛填充了這些導管,但在肩部填充了一層滌綸纖維,以防止穿著者在口袋裡攜帶重型工具時壓縮和失去絕緣。
在仔細測試了原型之後,奧克於1974年開始生產Fjällräven Expedition羽絨服。這是一件夾克,在沒有室內庇護所的地方,它能讓穿著者在極端環境下保暖。
這就是Polar極地羽絨服的前身。
1、700蓬高品質白鵝絨,保暖界羽絨服的頂配。
2、超輕到一個蘋果的重量,只有367g。
3、防風耐磨保溫,零下40度也很暖和。
穿過Polar極地羽絨服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款羽絨服穿在身上,隨著運動開始,越來越暖和。即使在零下40度的環境下徒步時,身上也暖絨絨的。
這是面料採用環保錦綸,在設計上採用重疊結構技術,將羽絨填充在兩層膽布之間,徹底杜絕了散熱點,導致可以在零下40度也可以很暖和。
4、經典的寬鬆麵包服款式,採用撞色設計,穿起來很街頭時尚。
面對越來越冷的冬天,
是時候囤一件Polar極地羽絨服了,
做個實在絕緣體走在冰雪中,
發現冰雪裡的那些極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