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就說起過,舞蹈是一種訴諸於視覺的動態藝術。在一定的背景結構下,舞臺表演者實現的舞臺素養絕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能力表現,更多而言,源於其人格魅力和精神造詣。故,我將從四個方面解析《女王不戴冠》,分別為:角色設計,編舞架構細節,舞者演繹以及舞臺藝術。
【一】角色設計
整體分為兩個part➕ending。第一part叫做「你應該看著我帶著皇冠」。
因為「我是女王」,「皇冠是我的囊中之物」,
Ta們「One by one by one,One by one by one」......
「而我,一直就在這裡」。
從潛行蟄伏到想要追求釋放。暗黑壓抑的念頭,邪惡扭曲的欲望,聖潔美麗的是理想。至高無上的權力,至尊無比的驕傲,在黑雲壓城的陰暗裡,她擁有著紅得發燙的勃勃野心,熱烈到無法被遮擋。
7第二part叫做「我要擊碎枷鎖尋找自由與光明」。
「不安於現狀,想要去未知領域」,
「渴望掙脫束縛,即使受傷,也要感受生命之光」。
在八音盒裡,旋轉的提線木偶完美演繹舞蹈是一種常態,但她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獲得更多的認可,她想要被救贖。於是,她帶著勇氣,打破禁錮,在追求自由與光明的路上義無反顧。
Ending:皇冠由別人所賦予,其實那也是一類枷鎖。王之所以為王,因為她本身就是王,並不是因為被賦予後才能夠成為。在尋覓中找到自我是王追求的價值體現。
【二】編舞結構
編舞的基本原則是服從於音樂,同時具備情感思想。換言之,編舞不僅要有形式框架,也要有內容支撐。「女王不戴冠」可以稱之為「女王養成記」,如何塑造女王便成了主線任務。
該舞臺作品的背景音樂有兩首,分別為:BillieEilish《You should see me in a crown》,LindseyStirling/LzzyHale《Shatte rme》。
第一首需要營造出病嬌扭曲的統治感,隨著合成器節奏的輕重緩急程度需要表達出不同的氛圍感。開頭的「I can be much stronger」宣言過後,背景音樂中金屬摩擦聲突顯,隨後帶著面具的女王扭動著身驅撫摸著面具現身了,也暗示著王座荊棘之路將要沾血而生。這裡的設計鋪墊非常具有戲劇感。
女王現身
隨著節奏層次的遞進,以現代舞的表現形式,通過隊形的變化,不同速度,力量,幅度的動作交迭,加深意境的描繪,擴大感染力。
為了強化女王身份與氣質的立體感,加入了帶有律動性質控制類的動作,我認為是很出彩的。
律動與控制
在隨著強烈節奏的到來,系列動作展示了女王統治感和魄力。然後八音盒音律開啟進入了第二首背景音樂,這時的女王猶如掙扎在玻璃盒中的木偶。一段POPPIN中的PUPPET(木偶人)完全貼切了無法自主的被動。
如果說第一首歌是在暗黑中釋放,第二首歌就是從壓抑裡新生。第一次小提琴的進入是給予了希望,後續小提琴的強烈活躍與電音交錯則把氛圍推向高潮也表達了主角的心理活動,對未知的渴望。
以現代舞動作變化為載體,加入一段WAACKING情緒從抱有希望進階到帶著對理想的信念去衝破,去反抗。
waacking
最後在小提琴急促的迸進下,肢體強烈爆發作為回饋,或許是相得映彰地同時抒發。各種舞蹈元素的激烈交錯,將女王自我放逐的渴望發揮得淋漓盡致。
整體編舞以URBANDANCE為表達方式,以現代舞作為支架融合了HIPHOP,POPPIN,WAACKING,POWERJAZZ等元素,配合背景音樂中的樂器來塑造人物,表達人物訴求,從而達到整體氛圍的過渡,融合,強調,推進等效果。
【三】女王演繹
女王的演繹,相信看過的人都能有強烈的感受,如同一把鋒利的劍,急速揮舞著前進,絲毫不給人一點喘息的餘地,只想心甘情願成為女王的裙下之臣。
在此,想通過技術亮點和舞臺表現力來加以說明。
1、技術亮點
不同音律環境下,同一動作卻截然不同的表現力。例:ROLL。
開場時的蟄伏性質下的roll
表達女王徵服感的roll
最後找到自我的roll
最後找到自我的roll
將Power control和Groove融合的恰到好處。
Pop control乾淨利落,徹底將身體融入節拍,人體節拍器名不虛傳。
過渡到爆發,過渡到柔和,跨舞種元素承接至滴水不漏。剛柔並濟不是說說而已,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不是)
從POPPIN中的LEGSROLL到急速迸發的WAACKING。
從肩部的WAVE到現代舞的下腿伸展,節奏的把控可謂一目了然。
2、舞臺表現力
在多節奏變化中,她將動作的層次屢屢展現,對音符的存在非常之敏感,並且肢體的反饋迅速且有力。循序漸進著,張弛有度的,軀體線條流暢運行,控制得當,調理清晰,緩衝著將情緒結合動作或釋放或收斂,肢體的張力又為女王完全增添氣場,強大的氛圍感將觀眾立體包裹,這就是她的特質,她就是「生化魅影」。讓人根本無法逃脫。
【四】舞臺藝術(女王呈現)
舞蹈是有其表達形式的,而表達形式也只是在音律節奏下的人類思想的傳遞,通過思想去控制肢體,用肢體去表達思想。如若你的肢體開發比較極致,掌握了多種表現形式,那麼思想的表達或許更容易被領悟到。
在這種表演特質的URBAN DANCE中,對音樂的詮釋,需要契合音樂氛圍的肢體與情緒的表達。這時,你的思想是可以凌駕於肢體之上的。我想,女王的舞臺展現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在無法觀察到她表情時,她的情緒就只能從肢體語言感知,掌控住大框架的氛圍,再用細微的變化去燃動不同的情緒,這種視覺藝術的呈現是非常成熟的。
從前,作為一個觀眾,我會想要去捕捉技術呈現,現在更多想要去尋找表演者情緒的表達。這也是從《女王不戴冠》中感受到的。從這樣一個編舞中也感受到了女王的URBAN DANCE能力,是極強個人特色的舞臺演繹者。她也終於有了一次這樣的機會去演繹這樣一支舞。
其實,所謂王,不是一個符號,你也不是一個機器。在舞臺上,你不是舞蹈機器,不在舞臺上,你也不需要被控制束縛。你有情緒,有渴望,這麼多的藝術形式,意識形態的終端是那個你,有著思想的你。
「冠」因女王有了價值,女王不戴冠依舊為王。
本文轉載自@Sharonwong是x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