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蔡司等七家國外眼鏡廠商被發改委開出「反壟斷」罰單,指責其存在限制下遊經營者轉售價格的排除競爭行為。8月1日,蔡司光學集團全球CEO Raymund Heinen(以下簡稱「R」)及中國區總裁彭偉(以下簡稱「彭」)接受了南都記者採訪,首次對此作出公開回應,並討論蔡司的中國發展道路。
此前7月31日,蔡司與中山眼科配鏡中心共同成立了中山眼科蔡司優視力培訓學院,共同致力於培養新驗光師。蔡司宣傳宗旨是「總有一款眼鏡適合你」,強調個性化定製,而培訓驗光師是其輸出技術的手段之一。
國內外價格差異主要源於關稅
記者:中國眼鏡消費者與歐美眼鏡消費者有哪些區別?
R:中國更多的是年輕近視患者,歐美則老齡化嚴重,消費主力在40歲左右。在德國,眼鏡鏡片除了本身功能還有很多附加價值,很多時候被視為投資行為,但在中國更多是一種純粹的消費行為。
記者:那國外消費者在眼鏡上年均消費多少?
R:這個很難統計,視乎不同國家的福利體系。在法國,政府或者保險公司會給予60 0歐元鏡片補貼。有些國家個人眼鏡年均消費可能達到3000歐元,相當於人民幣(6.1555, -0.0063, -0.10%)2萬元以上。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蔡司在中國依然售價較高?
彭:首先,這在認知上是有歷史原因的。當國內引進一個國外著名品牌的時候,往往有錢的、經常出國的人會相對品牌認知較深。比如第一臺進口到中國的寶馬[微博],不是1系、2系,而是相對先進的7系,所以一進來就定位成高端的東西,價格也較高。但是中國老百姓怎麼認知這個品牌呢?就是往往在品牌定位高端的時候認識這個品牌,從而價格也被認為比較高。蔡司也一樣,一進來就被當成高端產品。其實蔡司的產品使用年限較長,後期維護成本低,長期算下來也不貴。
其實在國內外,蔡司的50%銷量來自中端產品,價格區間在1000元- 4000元左右。我們去年推出了入門級產品A 58,價格在50 0元- 60 0元左右,它不是質量差,只是沒有很多附加功能,只有基本光學性能。
記者:那蔡司同一款產品國內外價格一樣嗎?
彭:國內價格可能高出20%-40%,這主要是進口原材料報關的關稅成本。
大客戶+批發渠道銷量佔比70%
記者:據了解,蔡司並沒有自己的直營店,我們為什麼不直接面向終端?
R: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是銷售公司。我們的目標是怎麼樣幫助客戶去實現他們的目標,增長他們的業務,從而帶動蔡司的銷售,這是B 2B 2C的銷售模式。如果我們建立(直營店),與他們直接競爭,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
記者:那簡單講一下中國的銷售體系跟德國的不同。(蔡司在德國主要面向連鎖店協會聯盟及醫院聯盟批發。)
R:中國眼鏡銷售環境趨商業化,層次較多,我們主要有三類客戶:大型連鎖店(大客戶)、中小連鎖店、眼科醫院。
彭:三四線城市沒有連鎖眼鏡店,我們以批發為主,應該算四個渠道。當然和其他產品一樣,大城市還是佔據銷售大頭。
記者:各大銷售渠道佔比多少?
彭:大客戶不願意我們公開他們的數據,其與批發銷售佔比總共在70%左右。醫院這塊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會研發一些延緩近視的產品,比如說數碼型鏡片,會根據你視覺遠近環境調整焦點。
希望成為值得同行尊重的對手
記者:談談蔡司光學在中國的發展狀況以及增長速度。
R:我們去年整個集團全球有42億元銷售額,光學部門8 .2億歐元。我們是基金會運作的公司,中國市場的銷量不便透露,市場份額應該在前五。這兩年中國市場發展很快,整個行業去年銷售額增幅在9%左右,蔡司高於平均水平。
記者:蔡司目前在高端眼鏡的主要競爭對手應該是依視路,怎麼看待兩者的差別?
彭:我在公司內一直不允許將依視路稱為敵人,我們像奧運會裡的競爭對手,它是我們值得尊重與學習的榜樣,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成為值得它尊重的對手。
依視路在中國市場的運作能力比我們強,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而蔡司的優勢在於我們的技術基因,每年技術投入佔比達11%,遠高於行業水平;另外我們不只是鏡片,我們還有半導體、鏡頭等,我們是整個光學領域的領導者。
記者:蔡司在中國新一年的目標和戰略。
彭:對內,我們要提高團隊執行力和效率,這是目前最大的挑戰;對外,我們要推出適合國內消費者的產品,比如數碼眼鏡。我們說的「best」不是說銷量最大,而是希望蔡司生產服務最好。
蔡司公司大事記
蔡司、尼康、博士倫等眼鏡商被罰2014年5月經查實,一些眼鏡鏡片生產企業存在限制下遊經營者轉售價格的排除競爭行為,發改委對蔡司光學(廣州)有限公司處以176.6萬元的罰款。
德國蔡司公司在上海建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2013年4月,蔡司公司為了進一步發展亞太地區業務,在上海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集中管理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5家關聯公司。
諾基亞[微博]與卡爾蔡司鏡頭
2011年,諾基亞在很多手機,特別是N系列手機上採用了卡爾蔡司公司授權的鏡頭。早在這之前諾基亞就為自己的手機產品配上了蔡司認證的鏡頭。
卡爾蔡司改名蔡司
2013年7月,著名鏡頭鏡片、顯微鏡及工業測量、電子測量設備廠商卡爾蔡司,公布了自己將要更名的消息,將卡爾蔡司改名蔡司。
卡爾蔡司宣布賓得卡口鏡頭已正式停產
2010年10月卡爾蔡司公司宣布該公司旗下的賓得卡口(Z K )鏡頭將在秋季停產,除現有庫存外,將來不再生產Z K卡口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