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截至發稿時,西班牙、俄羅斯最新數據未發布
美國
加州多人在反對「居家令」抗議活動中被捕;比爾·蓋茨成新冠病毒陰謀論和網絡噴子的頭號攻擊目標
1.加州多人在反對「居家令」抗議活動中被捕
據美國當地媒體《洛杉磯時報》在4月26日的報導中稱,近期在美國加州一系列反對「居家令」的抗議活動中,有多名抗議者因涉嫌違反當地法規而被捕。
美國當地時間4月18日,大約近百人聚集在加州聖地牙哥的海灘附近,用抗議的方式表達對「居家令」限制的不滿,這些抗議者聲稱「居家令」剝奪他們工作機會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生活的自由。據當地執法人員表示,幾名抗議者當時試圖穿越沙灘上的警戒線,並多次拒絕警方人員提出的口頭警告,最終被警方逮捕。
2.比爾·蓋茨成新冠病毒陰謀論和網絡噴子的頭號攻擊目標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擴散,一些有關微軟創始人、億萬富翁比爾·蓋茨的「陰謀論」也隨著而來。包括《國會山報》在內的多家美媒本月17日曾集中報導,根據《紐約時報》和Zignal實驗室(一家分析媒體來源的公司)收集的數據顯示:因為在2015年演講中的一則預言,以及近期就新冠疫情所做的一系列表態,比爾·蓋茨現在成了新冠病毒陰謀論和網絡噴子的頭號攻擊目標。
比爾·蓋茨在2015年的一次TED演講中曾警告說,未來幾十年裡,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殺死上千萬人,那更可能是個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不是飛彈,而是微生物。據《紐約時報》報導,陰謀論者、右翼及各路網絡噴子則將此演講視頻作為證據,意圖證明比爾·蓋茨「利用這場流行病來謀取私利」。
在先前的採訪中,比爾·蓋茨曾提到可利用數字證書來區分新冠病毒感染情況。這一發言隨即被陰謀論扭曲為「蓋茨希望在疫苗中植入微晶片監控人類」。知名陰謀論網站InfoWars當時就曾借題發揮,聲稱蓋茨要「監控所有美國人」。
3.美國累計確診96萬例,近一個月內確診數增4倍
據統計數據顯示,自4月1日以來,美國確診總數在25天時間內增長了約4倍,而每日新增數據變化則在2萬例和4萬例間存在較大波動。其中,9日、11日和22日單日新增確診超過3.7萬例,16日超過4萬例,26日達到逾4.2萬例。與4月1日數據相比,死亡人數累計增加50081例,目前數字與月初相比增長了約15倍。
同時,死亡率出現持續增長,由1.78%一路攀升至5.72%,增幅達到2.2倍。美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達到美軍在韓戰中死亡人數的約1.5倍,逐步逼近其在越南戰爭的死亡總數。
4.美首位新冠死亡患者屍檢報告:死於「心臟破裂」,心臟肺腸等均有病毒
4月25日,美媒公布美國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屍檢報告。死者為一名57歲女子,她於2月6日在加州去世。死者身高約1.55米,體重約75公斤,有輕度肥胖且心臟輕度增大。其死因是嚴重心臟病和新冠病毒引發的心肌炎。死者心臟、氣管、肺部和腸道中都發現新冠病毒。屍檢於2月7日完成,但直到4月23日才籤署。
韓國
韓國7000餘人在操場露天考試,卷子被狂風吹一地;韓國263例新冠肺炎康復者「復陽」 尚未造成二次感染
1.韓國7000餘人在操場露天考試,卷子被狂風吹一地
據韓國YTN新聞報導,韓國25日和26日舉行保險代理人考試,為防範新冠病毒交叉感染,全國10個考場七千多人被安排在露天筆試。報導稱,這是自1972年以來,韓國首次在戶外舉行保險代理人考試。
由於疫情,這場考試被推遲了2個多月。當天天氣寒冷,許多考生都穿著羽絨服參加筆試,還有人披上了毛毯。風力較猛,有考場椅子被刮跑了,試捲紙也散落一地,監考老師們不得不跑著去追。當天,許多考場設在操場等戶外地點,考生全部戴上了口罩,經過體溫檢測、手部消毒後才能入場。考試過程中,每人單獨一張桌椅,彼此間隔5米。
2.韓國263例新冠肺炎康復者「復陽」,尚未造成二次感染
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截至26日0點數據,韓國共有26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治癒後,核酸檢測復檢結果呈陽性。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防疫部門正在調查這些患者治癒後復檢核酸呈陽性的原因,以及這些人是否會繼續傳播病毒。不過迄今為止,韓國尚未出現「復陽」造成的二次感染病例。
英國
首相詹森返回首相府,27日恢復工作;一動物園疫情期間資金告急,動物恐面臨安樂死;英國女護士被鄰居罵「病毒傳播者」
1.首相詹森返回首相府,將於27日恢復工作
英國媒體報導,首相詹森已經返回位於唐寧街十號的首相官邸,並將於周一(27日)恢復工作。詹森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已經有將近一個月不能正常工作,他是在3月27日確診的,居家隔離一周後5日因症狀持續而住院,6日晚因病情惡化轉入重症監護室治療。當地時間4月12日,英國首相詹森出院休養至今。
此刻正是英國面臨新冠疫情的另一個關鍵時刻,英國進入封鎖狀態已經一個多月,除了個人防護裝備和病毒檢測不足之外,政府還面臨什麼時候解除封鎖,如何解除封鎖的問題。
2.英國一動物園疫情期間資金告急,動物恐面臨安樂死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26日報導,疫情之下,位於英國德文郡中部的達特穆爾動物園受抗疫隔離措施的影響,宣布飼養和保護園內動物的資金告急。動物園一名負責人表示,如果資金一直不足,而且無法轉移園內的動物,或考慮讓動物們安樂死。英國達特穆爾動物園方面向公眾緊急求助,其園內共有250隻動物,每周花銷1.1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0萬元),而動物園目前的資金僅夠支持半個多月。
園長本·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動物園作為季節性的慈善機構,能否運營下去,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假期期間的遊客收入。」他補充道,「我們只靠遊客收入來支付動物飼料、獸醫及飼養員工資等費用。目前,動物園還無法向保險公司索取1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7.6萬元)的營業中斷費用。」
3.英國女護士被鄰居罵「病毒傳播者」:既害怕又難過
英國一名女護士索非亞遭鄰居辱罵,被稱「病毒傳播者」,對方還衝著這名護士的車咳嗽、吐口水。這讓疫情期間在一線奮戰的護士感到非常難過。索菲亞表示,「這種遭遇令人感到恐懼,同時也讓感到我非常難過。只因為我是護士,就被罵是病毒傳播者。」索菲亞還表示,遇到這樣的情況,讓她很擔心自己和兩個孩子的安全。
報導稱,索非亞的鄰居名叫特雷弗·諾阿克斯(Trevor Noakes),現年49歲。今年4月15日,諾阿克斯不顧政府禁令在自家花園聚眾狂歡。索菲亞拍下了當時的畫面,並將照片上傳到了社交媒體,她在上傳照片時給照片中小孩子的臉打了馬賽克。索菲亞說:「我只是想要告誡人們,違反禁令十分危險。我親眼目睹了病毒是如何致人們於死地的。」
俄羅斯
共有874名現役軍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據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消息,經過自3月至4月26日密集的病毒檢測,共有874名現役軍人確診新冠肺炎,其中4人為重症。此外,俄國防部下屬軍事院校共有971名師生確診。
日本
日本疫情形勢嚴峻,或致無家可歸人群生活雪上加霜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伴隨日本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該國針對流浪漢等生活困窘人員的援助活動也蒙受影響,讓這部分人群的生活雪上加霜。
據NHK針對東京都內開展相關援助活動的30個組織所做的採訪得知,其中有15個組織或將對援助活動作出調整,包括停止向流浪者等生活困窘人員提供食物、縮小活動規模和減少食物提供次數等。
對此,長年致力於此類援助活動的日本高千穗大學教授木村正人指出,「為無家可歸者等生活困窘人員提供食物的民間活動,因為病毒感染風險而陷入困境,當下的情況和自然災害幾乎一樣」,他呼籲,「不能只讓民間承擔風險,公共部門有必要在提供食物等方面伸出援手」。
義大利
總理宣布與病毒共存的疫情第二階段防控措施;三名義大利黑手黨頭目被放出監獄
1.義大利總理宣布與病毒共存的疫情第二階段防控措施
當地時間26日晚,義大利總理孔特公布了5月4日後,義大利進入疫情第二階段的各項防控措施。新的疫情防控法令從5月4日至17日有效。
出行限制方面,大區內城市間流動不需個人聲明,保持安全距離、佩戴口罩的情況下可以拜訪親友,但禁止家庭聚會和跨大區活動。公園綠地將重新開放,但仍然禁止人群聚集;企業復工和商業活動的恢復方面,政府決定5月4日起被允許復工的企業可以從4月27日起開展復工準備工作。5月18日以後重新開放商業零售、博物館、展覽活動。而酒吧、餐廳、理髮店、美容院等經營場所於6月1日開放。孔特表示,根據專家意見學校繼續停課,現在開學有可能導致疫情在一兩周內再次暴發。
孔特警告說,疫情有可能再次反彈,應該承擔這樣的風險。愛義大利的話就要避免病毒傳染。即使是和親人在一起也要遵守預防措施,唯一與病毒共存的方式就是保持至少一米的社交距離。
2.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三名義大利黑手黨頭目被放出監獄
CNN4月25日報導稱,義大利國家反黑手黨檢察官費代裡科·卡菲耶羅·德拉霍(Federico Cafiero De Raho)表示,為了防止新冠病毒在懲教設施內傳播,義大利政府授權地方執法官,將刑期在18個月以下的囚犯放出監獄,以軟禁的方式進行服刑。
此次被放出監獄的黑手黨頭目有三人,分別是博努拉(Francesco Bonura)、伊南佐(Vincenzo Iannazzo)和扎格利亞(Pasquale Zagaria)。德拉霍說,由於三人在黑手黨組織中都是關鍵人物,所以他們在監獄中都有「額外的隔離措施」,以避免他們與監獄外的人接觸,「一旦他們回家,這些措施將不再執行。」
義大利司法部長阿方索·博納費德(Alfonso Bonafede)表示,釋放囚犯的決定是由地方法官以「自治和獨立的方式」作出的,但政府正在考慮一項提議,即讓義大利國家反黑手黨部門參與最終決定。根據義大利司法部門的數據,自今年2月29日以來,義大利的囚犯總數減少了6500人,其中部分原因和新冠肺炎疫情有關。
印度
印度最大貧民窟累計275例確診;莫迪呼籲印度民眾改變觀念;印度一40歲女子「封城」期間遭3名男子輪姦
1.印度最大貧民窟累計275例確診,政府提高隔離床位數
據印度媒體報導,4月26日,位於孟買的印度最大貧民窟——塔拉維貧民窟新增3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達275例,其中累計死亡14例。
此外,孟買政府稱,過去幾天他們在塔拉維的工作重點是提高隔離設施的床位數量。據稱一所私立學校已經被改造成隔離設施,隔離床位自1000個上升至2300個。下一步當地政府將儘可能多地隔離並測試相關人員。
塔拉維貧民窟自4月1日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由於人口密度大、衛生條件差,塔拉維的疫情引起印度輿論的普遍擔憂。
2.莫迪呼籲印度民眾改變觀念:口罩將成文明社會象徵,不要隨地吐痰
莫迪
不要隨地吐痰!!
4月26日,印度總理莫迪發表講話稱,人們的生活因新冠疫情有了很大變化,其中最突出的是戴口罩。他表示,口罩變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對口罩的觀念要改變,口罩將變成了文明社會的象徵。莫迪還呼籲印度民眾改變隨地吐痰的習慣。目前印度累計確診超2.6萬例。
3.印度一40歲女子「封城」期間遭3名男子輪姦
《今日印度》25日報導稱,印度警方當天表示,印度拉賈斯坦邦「封城」期間,一名40歲女子在該邦一所公立學校內遭到3名男子輪姦。目前3名涉事男子均已被警方逮捕。
報導稱,案發時間為23日晚。該女子表示,由於拉賈斯坦邦實行封禁,她已被困在該邦的薩瓦伊馬多普爾(Sawai Madhopur)一個月之久。她決定步行回到她在該邦首府齋浦爾的住所。據警方描述,23日晚,當她走到一所公立學校內休息時,據稱遭到3名男子輪姦。報導稱,24日,根據該女子的申訴,涉事3名男子均被有關部門登記在案。
西班牙
西班牙疫情好轉出新規:允許每天出門「遛」孩子們1小時
4月26日,西班牙宣布進入緊急狀態6周後,14歲及以下兒童首次獲準外出。孩子們可在離家1公裡範圍內,在家長陪同下每天出門活動1小時,家長一次至多可帶3個孩子。1天前西班牙首相宣布死亡病例新增378例,達過去一個月新低。他表示,若疫情繼續保持一個好轉的趨勢,從5月2日起民眾可以出門鍛鍊身體,還能和一起生活的人出門散步。他還表示政府與專家商討3周,將於5月循序漸進推行放寬封城措施的計劃。
葡萄牙
總理宣布5月1日至3日再次「封城」
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António Costa)於24日宣布宣布,在5月1日至5月3日,將實施各城市之間的禁足令,採取與復活節假期期間的相同措施。
總理還表示,在4月30日舉行的部長會議上,如果共和國總統不在宣布繼續國家緊急狀態,將決定取消商業活動的限制,每15天為一階段分批進行。也就是說,商業活動將在5月4日、5月18日和6月1日逐步開放。
新加坡
新加坡確診病例突破1.3萬,20人一間的外籍勞工宿舍成「病毒溫床」
4月26日,新加坡單日新增931例新冠病例,累計確診人數突破1.3萬人。新衛生部表示,近期新增病例多與該國外籍勞工有關,而他們擁擠狹小的宿舍正是疫情暴發的關鍵。新加坡43個外勞宿舍內住有約20萬外籍勞工,約10-20人共住一間房。他們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導致疫情迅速擴散。新加坡約有140萬名外籍勞工,主要來自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世衛組織
尚無證據表明新冠抗體可使人免受「二次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25日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說,迄今尚無證據表明擁有新冠抗體的康復者可免於「二次感染」。
世衛組織指出,迄今大多數研究表明,新冠康復者體內擁有新冠病毒抗體,但其中一些人血液中的抗體水平非常低。由此推斷,細胞免疫可能對病人的康復也至關重要。
針對一些國家政府建議將抗體檢測作為發放「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書」的基礎,從而允許持證人能夠出行或恢復工作,世衛組織認為,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抗體介導免疫的有效性,進而無法保證此類證書的準確性。世衛組織警告,那些檢測顯示擁有抗體的人們也許自認為可免於「二次感染」,進而忽略公共衛生建議。因此,使用此類證書可能增加病毒繼續傳播的風險。
全球疫情概述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7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964543例,累計死亡206055例。
數據顯示,累計確診病例數較多的國家是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和德國。「震中」美國累計確診已超過96萬例,近一個月內確診總數增長了約4倍,昨日(26日)逾4.2萬例。義大利新增死亡病例415例,為近六周以來最小單日增幅。目前俄羅斯沒有出現任何爆炸(式增長)。
隨著疫情形勢趨於平緩,德國、義大利、瑞士、丹麥、西班牙等原本嚴格實施社會管控的國家都做出了逐步復工的決定。
連日來,非洲各國陸續調整防疫舉措,積極應對疫情。針對宵禁、「封城」舉措帶來的失業人數增加等問題,肯亞、摩洛哥等國也展開救濟行動。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本周再次強調,放鬆管制並不意味著疫情已經結束,各國要做好應對雙重挑戰的準備。沒有通向新常態的快速通道。重啟復工的同時,必須做好防控第二輪疫情的充分準備。
點擊下圖進入"全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實時地圖"
值班編輯 花木南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