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班文化盛行的網際網路行業,「996」工作制已是標配。對於孤身奮鬥的年輕人來說,高強度加班、犧牲私人時間或許可以忍受,但當他們步入婚姻,新的問題接踵而至。7月短故事的作者丸子就面臨這樣的難題,婚後與先生雖然生活在一起,卻有著明顯的「時差」。她記錄下這段磨合的經歷,就像在跳一支循環往復的探戈舞,有對峙和讓步,也能苦中作樂,釀出甜蜜。
傍晚六點鐘。米飯已經煮好。烤箱裡烤好了一隻茄子,我把炒好的蒜蓉肉末撒上去,香氣四溢。備好一人食的碗筷,打開iPad裡的美劇,我開始享用晚餐。吃完飯後,洗碗刷鍋,擦乾淨灶臺,按規定時間去傾倒廚餘垃圾,回到家裡,七點整。
老K幾乎是準時給我發來微信表情:「去吃飯飯」。
大廠的食堂,七點鐘開飯。我們每天在微信上告訴對方自己午飯、晚飯都吃了什麼。我日常下廚,如果菜品賣相不錯,就會拍給他求稱讚。
我和老K結婚快一年了,他在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做戰略,工作時間是早10點到晚10點,每隔一周的星期日要加班,坊間稱「大小周」。
這一年,各自吃飯是我們的常態。只有他休息的周末,我們可以一起做飯,或者去餐廳享受一頓大餐。上一輩人每天一起吃飯的日常,被我們拉長了周期,變成每周一次。
平日裡吃晚飯時,趕上媽媽打來的視頻,她總是不放棄問我一句:「老K沒下班呢?」我第一百次耐心地告訴她這很正常,她會用憐惜的口吻對我講:「這孩子真辛苦,你要多體諒。可是你呀,這結婚了也天天沒個人一起吃飯,怪可憐的。」
我的母親有一個心結,近年來才逐漸解開,那就是常年很難和父親一起吃飯。我父親是高中教師,班主任。高中設有早晚自習,大部分時間,父親的午飯和晚飯都在學校吃。偶爾下了晚自習,母親會給他做一些簡單的夜宵。
大抵因此,當她發現我結婚後也每天一個人吃飯時,才會心疼我「走了她的老路」。
我並不很介意一個人吃飯。小時候在家,飯桌上少有父親的身影。在北京和歐洲求學的日子,我也習慣了一個人去食堂,或者自己下廚,一鍋飯吃一天。我們這一代人,獨自進食時可以刷一刷朋友圈,或者看一部網劇綜藝,所以不那麼容易寂寞。
「衣食住行」裡,婚姻帶給我和老K的困擾集中於後兩項。
今年6月,我在北京第四次搬家。因為我開始長期在家辦公,這一次我們終於不再需要為「找到折中地段租房」而煩惱了。
北京太大了。曾經,我們的公司一東一西,相隔20公裡,沒有合適的地鐵線路能把兩個地點連起來。他的實際工作時間維持在早10點到晚11點,公司承諾住得近可以補貼房租。可如果住在他公司附近,我每天上班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我們試圖在房補範圍內,找到讓我通勤時間最短的房子。因為位置局限,正在出租的房子裡可選的不多,我們一套套排查過去,先後遇到了老房子掛「照騙」實際髒又破的,掛一套房源帶你去看另一套的,說是一居室去了發現是從兩居室隔斷出來的……
跑了十幾次之後,我和老K終於選中一套位置、品相、價格都合適的房子,籤下了兩年合同。
於是我們從畢業後租的第一套房子離開。這套房子我們住了一年整,牆上掛滿了我們不同階段在不同城市的合影,沙發上是五隻有名字的毛絨玩具,陽臺還有我雙十一囤的大批衛生紙和老K去日本為我瘋狂掃蕩的面膜。我們借了一輛車自己搬家,來回足足跑了四趟,像是耗了半條命。
兩個月後,老K的辦公室卻突然往更西北搬去了。三環變五環,這以後我們每個人上班都要一個小時,他坐地鐵換班車,我坐公交。班車和公交都沒有地鐵頻繁,一趟錯過就要再等很久,所以老K一旦睡遲,就只好打車上班。相比地圖預測,我每天會儘量再早十五分鐘到公交站。車來時,人們就已經擠得滿滿當當,貼在一起。車門處的禁區也站滿了人,稍不小心就會被開關的車門夾到腳。座位是不敢想的,我常常在缺氧的環境裡站立一個小時,隨著公交車晃晃悠悠,幾乎睡著,也不用擔心會摔倒。
老K的公司還講理,一年內不取消已批准的房補,但大部分員工跟隨變動,租房也直接換到了新辦公室附近。這些人大部分是畢業不久的獨居青年,喜歡每天在公司從起床待到睡覺。我理解他們,三餐免費,健身房休息室一應俱全,合租的單人臥室步行就能到達,換作我一個人,也願意從早到晚待在公司。
老K不一樣,他有我,並因為我需要額外付出兩小時的通勤時間。作為年輕員工,即使工作完成,他也不方便每天做團隊裡唯一提早下班的人。只有在情人節,七夕這些特殊的日子,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早點離開。我的存在,讓他在疲憊工作中耗費了更多精力,卻也是他偶爾脫身喘息的好說辭。如果可以,我真想樹立一個兇老婆的角色,背起「天天逼他早回家」的大鍋。
遇到老K以前,我不相信俗套的「為一個人改變」。後來我相信了,我為老K做出了一項人生前23年都沒能做出的改變:熬夜。
這似乎很難說是愛情的力量,更多是出於無奈。公司的作息強加在他的身上,並通過「親密關係」傳遞給了我。但這裡一定也有愛情的力量,因為我無法忍受早晨醒來老K不在身邊,所以決定改變自己的習慣。
我從小不喜晚睡,即使高三時也一直十點前關燈睡覺。大學時,我一直是早睡早起的標兵。寢室六個人,也沒能改變我雷打不動的作息。因為我睡覺怕光怕聲,竟然帶動了所有人每晚11點以前乖乖睡覺。第二天早上七點,我們會一起去食堂美餐一頓。
結婚後我不怎麼吃早飯了,因為總在最後一刻才能爬起來。一部分原因是工作比上學令人疲憊,另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入睡時間不可避免地延後了。我無意責怪老K,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幾乎每次到家都已經是新的一天,我對他的心疼遠遠超過對自己那點憐惜。畢竟我每天工作八小時,晚上還可以運動一下,讀一讀書。
最開始,為了避免對他實施「回家綁架」,我決定按自己的時間休息。但我睡眠很淺,即使他再腳步再輕,一點點光和聲都會讓我醒過來。慢慢的我乾脆等他回家,也不過是晚睡一兩個小時,入睡時身邊有人也會更安心。大多數時候我們會聊一聊白天發生了什麼,然後我會抵不住困意先睡著,他則在黑暗中再刷一個小時的手機。第二天我比他早起一個小時,躡手躡腳地去衛生間洗漱,然後出門。
生活在一間屋子裡的我和老K,就這樣維持著有「時差」的生活。我擁有一個不能光明正大洗漱的早上,他擁有一個不能開著燈玩手機的夜晚。
也有時候,兩個人躺好了打算睡覺,卻因為好不容易抓住機會,暢聊起來,不一會兒就已經一兩點了。我們知道時間太晚,會幼稚地喊起「誰再說話誰是豬」,來儘快結束對話。這時候我總是回想起童年到閨蜜家留宿,八卦聊到深夜停不下來的感覺。
其實等待老K回家的夜晚並不寂寞,甚至還令人愉悅。畢業結婚後,生活被一分為二,一半給了工作,一半給了小家。我有些羞於承認,在老K每晚加班的時間裡,我在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光。我可以讀碎片時間無法閱讀的長篇文字,可以專心聽訂閱的網課,可以靜下心來在公眾號碼字。如果累了想要休息,我還可以和父母或者閨蜜通視頻電話。
我的閨蜜Elly和我同歲,和她先生是一雙程式設計師夫婦。她畢業時咬牙放棄了華為的高薪,如今在一家銀行做開發,勉強維持著8點下班的生活。她先生和老K一樣,在一家以加班強度著稱的網際網路公司,做算法工程師。
兩個人都無聊的晚上,我們會打視頻,一直聊到其中一個人的家屬回家了才掛。大多數時候我們在微信上聊天,開場白都是:你老公下班沒呢?——這不僅僅是一種略帶自嘲的「比較」,也是因為我們理解彼此和另一半的相處時光多麼珍貴。如果一方的家屬回家了,另一方就會自動退讓,把時間留給小夫妻。
不過大多數時候,兩位先生都沒有下班,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聊熱搜,聊新聞八卦,聊對未來的期待和焦慮,也聊作為網際網路家屬的感受。我們是惺惺相惜的「留守太太」,像兩塊手拉手的望夫石,就那麼安安靜靜地等著另一半回家。不過有了彼此的陪伴,我們不像望夫石那麼僵硬,反倒活潑得很,北京和杭州某兩個角落的出租房裡,迴蕩著我們無奈打趣的笑聲。
網上流傳著90後恐婚的傳說,現實卻不太一樣。碩士畢業後,朋友圈裡好像每個月都有人領證。碰上黃道吉日,一天能刷到三四對。2020年多災多難,可下半年起我至少要參加五場婚禮。這些新婚的朋友裡,有一半都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大部分是大廠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
網際網路行業對專業限制不死板,應聘者用技能說話,再加上薪水可觀,吸引了大批我們這些不怕吃苦又極度焦慮的年輕人。單身男女們高呼不要愛情只想暴富,投向網際網路的懷抱,情侶們也不甘示弱,想要愛情麵包兩不誤,把戀愛集中在周末約會和碎片化的微信聊天裡。在他們中,我聽到過很多熱愛「高強度,高成長,高回報」的聲音。
但這樣的熱愛會在需要與他人分享一張床,一間屋子時悄然瓦解。我和老K年方25,勉強還能算年輕,沒有娃是最大優勢。我是需要獨處,也懂得自得其樂的人,每天下班後有無數趣事可以獨自享受。饒是如此,我和老K也因為工作時間的不對等爆發過爭吵。
有一次我睡著了,不小心把他反鎖在外面,手機又設置了勿擾,導致他不得不瘋狂敲門叫我起來,嚇得我心臟突突直跳。他處於一整天工作後的極度疲憊中,我帶著十分歉疚和五分起床氣。他委屈惱火,面對我的道歉也不能馬上冷靜。我失去了耐心,長期獨自度過夜晚的委屈也湧了上來……就這樣,兩個人明明都很想睡覺,卻硬生生吵了半個小時。
還有一次他工作遇到不順,我卻毫不知情,在即將入睡的深夜講了一句「哎你都把我的作息搞亂了」。這不是我第一次提及作息問題,他被漫長一天中的最後一點火星點燃,又不知道該如何抗議,於是打開我的瑜伽墊躺在了地上。我好言好語,足足道歉了二十分鐘,他才肯回到床上。
老K這樣的工作時間已經持續了兩年,現在我們基本不吵架了。除了對對方的理解,和對工作現狀的無奈以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睡前吵架真得太耗費精力了,不值得。實在情緒難以壓制時,我們也找到了好辦法:遇到類似的事,就一起痛罵加班制度。找到第三方出口,我們從對立變成盟友,同仇敵愾起來。
在我們已婚的朋友裡,996和955相結合的家庭並不很多。大部分姑娘都很拼,擼胳膊挽袖子和自家先生一起駐紮網際網路大廠,最平凡的浪漫就是兩個人像上學時一樣一起吃食堂。看到他們我會想,也許當年我沒錯過秋招的話,現在也和老K一起在大廠裡打拼呢,如果我們兩個人在同一家公司,租房和作息都會統一步調。即使工作都很累,也應該會減少很多像現在這樣的摩擦吧?
世上沒有如果,我也不羨慕網際網路人的生活。我真正嚮往的,是婚姻中兩個人能夠匹配的節奏。客觀條件不夠完美,我們就自行創造磨合。敵退我進,敵進我退,像在跳一曲探戈舞。
我的工作時間相對規律,所以會以老K為基準進行調整。他大小周,所以每當他雙休的周末,我都會儘量把兩天時間留給他。純閨蜜的聚會,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我大部分安排在他工作的周日,或者平時的晚上。
周末時,我們一起陪伴父母,和朋友的聚會也儘量帶上彼此。疲憊的時候,我們去拔草想吃的餐廳,看一場電影,然後一起去做按摩。精力旺盛時,我陪他去球場看他踢球,他陪我去逛街看我試衣服。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因為拼場密室逃脫,後來便致力於把北京的兩人密室刷完,偶爾會被店主誇獎戰績,說全年只有兩夥人出逃成功,另外一夥是五個人一起。
春節後我們一起在家辦公兩個月,最遠只到過樓下的菜市場。老K還是經常在夜裡十點開會,但免去了通勤的時間,我竟然感到莫大的滿足。周末也不能出門,我們就一起買菜,然後在抖音上學習以前沒做過的菜譜。我還買了解謎桌遊,兩個人窩在家裡解題,比賽誰破解的又快又多。有時候我們一起打電子遊戲,然後發現我的路痴在二次元世界也不見改進——尋著線索跑到一個地點後,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圍觀他打刺客信條,一邊看風景看劇情,一邊學英語。
雖然我們都盼望著疫情快些過去,可我很捨不得老K回辦公室上班。他在家辦公的兩個月,一項近乎奢侈的心願得以實現:996先生和955太太,終於能每天一起吃飯了。
在網際網路行業的線上社區,我看到過一條簡短的狀態,下面有幾百條回復。那條狀態只有九個字:「老婆懷孕了,北漂結束!」評論區一大片的「恭喜」,夾雜著「攢了多少錢」和「接下來去哪兒」一類的問題。從樓主的回覆看,他家在青島,在北京工作幾年,攢下了家裡一套房的首付,因為有了下一代,不想再過沒有夜晚的生活,決定全家人一起回青島。
他很幸運,因為老家青島很適合做出這樣的選擇。評論裡有人和樓主經歷類似,言語中對現在的生活相當歡喜。有人孩子幾已經幾歲,堅持在北京每天加班到深夜,嘆息著孩子和他幾乎鮮有醒著見面的時間。也有人受到鼓舞,打定主意等攢夠了首付,就逃離北上深。更多的人,帶著不確定性漂在一線,不知道未來是走還是留。
我和老K更年輕一些,沒有一個二線老家可以退守。雖然租房,但現階段我們不缺錢,每月也有可觀的結餘,他大可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我們也很俗,會擔心以後要不要養孩子,父母的健康能不能長長久久,自己會不會遇到什麼大事,要不要攢錢買房買車……從小到大,兩個人加在一起讀了三十六年的聖賢書,也做不到一簞食一壺漿,在陋巷不改其樂。
很多時候,我們會暢想一個他不需要加班的未來。最不靠譜的想法是他三十以後辭職在家,炒股為生。最浪漫的想法是我們拋棄城市的一切,找一座大山隱居起來,擁有一片菜地,自給自足。現實一點的想法,就是幫老K找一份工作時間不這麼久,性價比可以接受的工作。
我和一位朋友講過,這樣下去擔心老K身體吃不消,想讓他找一份和我類似狀態的工作。她聽了很驚訝:「你不覺得,男生如果和你一樣朝九晚五,就太不上進了嗎?」——她這話有些耳熟。我想起曾認識一位80後姐姐,抱怨合作方工作能力很差,並加了一句「還是個男的呢,都不如我」。有人問她,這和性別有什麼關係?她錯愕道:「只是這麼多年,我已經默認男人在工作上比我們女人要厲害……」
我和老K不太在意這些。他甚至想過,如果我去國外讀博士,獎學金夠兩個人生活,他可以辭職去陪我,然後在當地應聘做一個水管工——他覺得做水管工很有趣。我不喜歡他做水管工,因為美劇裡風情萬種的主婦出軌對象總是水管工。我給他提議:「你不如留在家裡做飯,我幫你寫一篇《從Top2畢業後,我決定做家庭煮夫》,說不定從此做網紅。」
玩笑開過,他還是繼續沒日沒夜地加班。我們都不知道他還能去哪裡,業內哪一家足夠好的平臺,工作時間不是這樣呢?所有人都在把時間全部獻給工作,與眾不同是需要勇氣和運氣的。老K沒把握有這樣的運氣,也醞釀不出十足的勇氣。更何況,他看得見那些「比他優秀又比他努力」的人,都還在這樣的生活裡堅持。
於是我和他的探戈舞繼續著,循環往復。
作者後記
網際網路最青睞的年輕人正在大批步入婚姻,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幾乎是我們每天都在討論,卻一直無解的話題,我也只能記錄而已。寫完這篇文章後,我和老K休假來了《武林外傳》裡的同福客棧,這是我們2020年的第一次出行。客棧坐落在群山中,沒有公共運輸可以到達,我們把都市生活拋在身後,把996拋在身後,在客棧一起回味電視劇的片頭曲: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可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太陽每天依舊要升起,希望永遠種在你心底。
✏️✏️✏️
本文由短故事學院輔導完成,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閱讀更多短故事作品。你也有一個想寫下來的故事嗎?加入短故事學院,導師會在14天時間裡,指導你完成它。
點擊了解什麼是短故事學院,或直接諮詢三明治小治(little30s)。8月短故事學院8月17日開課,正在報名中,戳下方小程序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