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飛正傳》裡有句經典的臺詞「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這部影片中露露的扮演者劉嘉玲,將風塵女子的那種俗豔演繹到了極致。而劉嘉玲也正是憑藉此影片獲得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由此成名並走紅。
明星與富商的情感故事,總是讓人們樂此不疲喜聞樂見。絲毫不意外的是,劉嘉玲也與一位姓景的富商傳出過一段緋聞。《南都娛樂周刊》和香港雜誌《東方新地》曾於2010年7月爆出「劉嘉玲親密交往富商」,並有兩人依偎的照片。
該富商正是景百孚。從此,向來低調的景富豪被推向了前臺,進入公眾視野。
較為耐人尋味的是,與大多數藝人一樣,在出道或是成名了之後,會給自己取一個新的又更大氣的名字,景百孚也沒能走出這樣的思維。
據實達集團以往公告顯示,景百孚原名為景源,生於1970年10月21日,中國香港籍。名字的變更可以追溯至2007年4月17日至8月27日,這兩個日期分別是上市公司發布年報和控股股東變更公告的日子。在其2006年年報中,景富豪名仍叫景源,而後一公告中,則叫景百孚。
至於,為什麼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更名?筆者下文再回答。
為了知曉景富豪究竟有多富?筆者查閱了福布斯最新發布的《2018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在該份榜單中,景百孚則以12億美元的身家排在1867位。在全球的房地產企業領域,則排在了156名。
景百孚的事業發軔於計算機業,興盛於房地產業。1998年8月,時年28歲的景源於北京創辦了昂展集團的前身「東方龍馬」,主要從事計算機相關業務。兩年過後,景百孚開始踏入房地產業,於2000年11月成立百順達。
將時間推至2003年7月,這是昂展置業誕生的月份,住宅和商業的開發與經營是其主營業務。從這以後,景百孚加速了房地產業務的發展步伐,相繼於當年的10月、12月成立了南京順馳和長春融創,均由昂展置業控股。這也為後來景百孚一些列的資本運作大戲奠定了基礎。
機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實達集團對於景百孚來說,無疑是個不錯的機遇。成立於1988年5月的實達集團,在1996年8月登陸上交所。上市3年後,便迎來了兩次業績虧損。據choice數據,1999年、2000年,上市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0.55億元和-2.55億元。業績的虧損,也讓上市公司急於尋求外圍資本的入局。
2001年4月26日,北京盛邦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盛邦投資」)受讓了上市公司工會14.22%的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至此,上市公司的前3大股東為福建計算機外部設備廠、富萊德與盛邦投資,各持有上市公司16.72%、14.65%和14.22%股權。
而當時的盛邦投資,景百孚通過李蘭蓀、楊松松,史偉通過李志剛均持有50%的股權。由此,景百孚與實達集團結下了不解之緣。筆者在查閱上市公司以往的年報時發現,盛邦投資入局實達集團那年的7月,景百孚就開始走馬上任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然後,以上只不過是景百孚入局實達集團的一個序章。
盛邦投資入局以後,上市公司在連續實現了3個會計年度的盈利後,便開始了連續虧損的3年。2004年、2005、2006年,分別虧損0.95億元、2.81億元和3.67億元,從數據不難看出,1年比1年虧的厲害,大有跌跌不休之勢。
數據來源choice,以下數據皆來源於此
禍不單行的是,因盛邦投資與青島南區農業銀行第三支行的經濟糾紛一案,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將前者所持有上市公司的社會法人股(即14.22%的股權)進行拍賣。
自身的囊中之物,豈容他人取之,一般人都這麼認為,景百孚也不例外。2007年6月6日,長春融創通過競拍,作價3100萬元,收購上述股權,成為了上市公司第三大股東。
再將時間往回推至2004年,choice數據顯示,這年的12月31日,李志剛成為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該年度年報披露,早於2000年10月,富萊德就與盛邦投資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後者作價9000萬元,受讓前者所持有上市公司14.65%的股份。在盛邦投資支付了7000萬元後,富萊德將上述股權委託給盛邦投資管理,後者由此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也顯示,2005年4月其控股股東變更為盛邦投資。
隨著上述收購的完成,長春融創和富萊德取代了盛邦投資控股股東的位置,而前者的實際控制人就是景百孚,後者為國家國資委,這兩者共同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然,這樣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上市公司兩個實際控制人並不是景百孚所想要的,他對實達集團獨霸的野心在上述收購後不到10天就顯露了出來。2007年6月14日,長春融創與富萊德籤署股權轉讓協議,作價7550萬元收購後者所持有上市公司14.65%的股權,這一受讓在當年的10月29日完成。至此,長春融創持有了上市公司28.87%的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景百孚也如願成為了實達集團的唯一實際控制人,正式完成了對實達的入主。
而景百孚在這一時間點取用新名,也就不難理解了。
有意思的是,長春融創入主實達是肩負重任的。因當時的實達集團已經連續虧損了3年,已於2007年5月18日被暫停上市。很明顯上市公司仍舊依靠原有電腦外部設備業務來挽回頹勢已成為不可能,加之,若2007年度仍是虧損狀態,上市公司將被退市。
現實總是殘酷的,截至2007年上半年結束時,其淨資產為-1.85億元,嚴重資不抵債。這無疑將上市公司推向了退市的邊緣,如此種種,長春融創肩上的擔子能不重乎?
據此,在入主時,長春融創就表示,將把房地產業務置入上市公司,與其原有業務形成雙主業格局,讓上市公司於絕地而後生。
只不過,在景百孚控制下的實達集團並沒有讓長春融創來完成這樣的霸業。因為,有些事情必須由親兒子來做。2007年9月25日和11月5日,長春融創分別與昂展置業和中興鴻基籤訂股份轉讓協議(後兩者分別持有前者80%和20%的股權)。其中,昂展置業受讓8121萬股,共計23.1%的股權;中興鴻基受讓2030萬股,共計5.78%的股權,這一交易在次年10月完成。
昂展置業也通過上述交易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親兒子取代親孫子。在接下來的漫漫10餘年間,景百孚通過一些列的資本運作,讓北京昂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有實達集團37.68%的股份,這在其2018年半年報裡也有清晰地表述。
昂展置業控股後的實達集團,在景百孚的操刀下真的活了過來。2007年,實現0.64億元的盈利,此後,隨著房地產業務的慢慢置入,上市公司又持續迎來了兩個會計年度的盈利。其在2009年年報中披露,這一年度是昂展置業將房地產業務置入上市公司的第一個完整年,新置入的業務也成為了其第一大營收來源。
2010年以來,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是波折起伏,分別於2012年、2014年出現兩次虧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實達集團似乎已經遇到了增長瓶頸。
盈利出現困難,讓上市公司走向了再次轉型的道路。2015年底,實達集團開始將原有房地產、有色金屬貿易及電子製造業務剝離。通過一些列資本運作,上市公司相繼收購深圳興飛科技、中科融通和東方拓宇,重新回到IT行業,並持續向「移動互聯+物聯」的戰略轉型。寫到此處,筆者不禁感慨,發軔於計算機業的景百孚,對這一行業果然是真愛。
再次轉型後的實達集團,其盈利能力確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過去的3個會計年度分別實現淨利潤1.55億元、1.84億元和1.87億元。
2018年3月20日,實達集團發布了《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預案》,擬通過全資控制的子公司 Lifting Rise Limited,作價17.19億元,收購Mystery Idea Limited 和 Better Joint Venture Limited分別持有仁天科技控股47.53%、0.39%的股權。
該份預案顯示,此次重組是為了解決上市公司與仁天科技控股存在的潛在同業競爭,通過產業整合,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在持續推進其「移動互聯+物聯」發展戰略的同時,使得後者股權得到進一步整合。
公開資料顯示,仁天科技控股成立於1998年9月,在2001年7月登陸香港交易所,主要從事提供企業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人機互動設備業務等業務。其控股股東就是上述被收購標之一的Mystery Idea Limited,持股比例為47.53%。
據該份預案披露,Mystery Idea Limited於2013年10月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成立,其實際控制人為景百孚。不難看出,景百孚是通過層層控股的方式實際控制著仁天科技控股。
此次被收購的另一標的Better Joint Venture Limited成立於2011年4月,其註冊地點也為英屬維京群島,持有仁天科技控股0.39%的股權。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為景百孚,並與嘉年華國際(00996.HK)有著匪淺的關係。至於這種關係具體是什麼,筆者後文再敘述。
在景百孚入主仁天科技控股後,該公司也開啟了一輪強勢的資本運作。2017年2月13日,仁天科技控股與其全資子公司Luck Success Development Limited以加強物聯網業務的名義,對企展控股(01808.HK)進行了股權收購。
這一收購在去年4月27日完成,Luck Success Development Limited也由此持有了企展控股約35.46%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據實達集團在今年2月14日發布的停牌公告,景百孚與仁天科技控股合計持有企展控股約58.34%的股權,這也意味著企展控股是景百孚控股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現具體回歸實達集團的重組,距離其預案發布兩周後,便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上交所就現金購買的資金來源和標的資產生產經營,要求上市公司進行說明。實達集團於5月17日對此進行了回復,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當天,上交所就上市公司的現金支付能力進行了二次問詢。
問詢的接踵而來,實達集團顯然有些捉襟見肘,延遲了關於二次問詢的回覆。但,上交所最終等來的並不是回復,而是此次重組的主動終止。據上市公司於6月23日發布的公告,終止重組的原因系「條件不夠成熟」。
至此,實達集團17億重組胎死腹中。(撰稿人:數洞公子)
往期文章回顧
高負債的保利|詩與遠方就交給萬科、恆大,我們依然猛攻房地產業務
萬科A的情懷與抱負
論三期的不同|新天鵝堡三期要做長租公寓,潤府三期五月真的要推盤了嗎?
當地王遇上限價,泰禾坪山豪宅之夢能否得償所願?
前海東岸大戶型難賣,隔壁兩個月後推盤的豪方天際能夠倖免嗎?
為什麼是雙璽?
實探東角頭|半島城邦四期與萬科蛇口公館,誰才是下一個風口(下)
董秘薪酬指南
華為研發等部門搬至東莞,對兩地樓市影響幾何?
限價失靈了嗎?
實探大金沙|舊改後,中洲灣和紅樹灣壹號即將入市
地產業的下半場,華潤置地的城市煥新之路
新二市場倒掛幅度拉大,二手房均價連續5個月跑贏新房
暴漲還會再度上演嗎?
深圳加碼房地產調控後,房貸實施細則接踵出臺
東方銀座P2P暴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