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to your PLANTS DREAM 」
花友圈的男花友簡直就是寶,
可能是因為太稀少。
他們擅長於花園的「謀篇布局」,
更有獨特的審美,
如果是理工男愛上園藝,
那就更一發不可收拾了。
比如,我們威海花友圈的馮健,
因為特別喜歡宮崎駿電影裡,
那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
他開啟了自己的園藝之路,
他說,是植物滋養了他和他的生活。
今天我們走進馮健和他的鳶尾花園。
(以下為馮健執筆)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對於花園,與其說是我在打理這些植物,不如說是植物滋養了我。
畢業後到威海工作已經第九個年頭,中間搬過幾次家也不記得了,但是花園夢是一直沒有放棄的,第一次租房就將陽臺塞滿植物,後來歷次搬家基本都帶著走,也真是苦了他們,跟著我顛沛流離,直到2016年第二次買房,才算暫時安定下來。我覺得在這篇文章裡介紹一下現在花園的結構和主要用到的植物,可能對讀到這篇文章的花友有所幫助。
現在的房子是一個帶70平院子的一樓,在建設之初,我認真規劃了整體的設計,在增加內院隱私性的同時,起到延伸的作用。下面是整體的布局的手繪圖(請忽略我醜醜的字)。
這個圖是現在花園的整體布局,並不是一開始的規劃,中間很多地方也是修改過,包括植物也改種過很多次,經過2年多的修修補補才到現在的布局。所以,花園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手繪圖中標號14院門所在的隔斷就是內外院的隔離,院門是後來我自己加的,隔斷也用防腐木加高到了2米,為爬藤植物提供支撐的同時增加隱私性。
下圖是17年冬天做完門的樣子。
18年對院子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造,主要是修建魚池,擴建餐廳外的走廊。餐廳是通往院子的主通道,餐廳和客廳連在一起,在房子的中間,是平時主要的活動區域,所以,餐廳外的院子自然作為主景,魚池主池區域便位於餐廳南面。為了增加該區域的觀賞性和舒適性,將原來的走廊擴寬至2.3米,長度不變為4米,基本滿足日常生活(餵魚,聊天,發呆,偶爾吃個飯等等)。
改造之後的平臺(從餐廳看出去):
錦鯉池是院子的主景區,關於錦鯉池的建造就不做介紹了,涉及的知識比較多,這裡主要介紹周圍的設計。
錦鯉池北面就是上面提到的平臺,南面及東面用當時挖池挖出來的石頭營造自然景觀,西面是魚池過濾系統,上面鋪設防腐木作為過道使用過道上方搭建葡萄架,通往外院。在東南角簡單做了一個溪流設計,仿造自然狀態。
從主平臺通過走廊連接分別通向院東和院西區域。過道均設置了門帘作為隔斷。院東區域正對主臥,院西正對次臥。
由於主臥相對於餐廳往南退了1.5米,這裡靠牆處形成了一個很好的避風區域,冬天部分能夠室外過冬,夏天害怕西曬的植物均在這裡。
經過這段走廊便是南北向的一條防腐木過道,一路設置了三個小型拱門,路兩邊是種植區,如今已是蔥蔥鬱鬱。
院西的走廊通向陽光房和外院,並沿東南向設置一條防腐木通道,增加延伸感。在兩條小路的交匯處是一處小小的泥盆水景,上面用樹根樁做簡單裝飾。
院西的主景是一顆本地尋到的紅舞姬,5月是它最美的時候,在它下面放置了一個石燈和組盆,搭配噴雪花等植物,四季均有不同。
在靠牆處種植了白木香和烏託邦,白木香冬季不掉葉,是我唯一能留下它的理由,長得實在太瘋狂。
通過院門便進入了外院,外院主要種植果樹、月季。在院門上的東側是威海花友圈的標誌性植物——黃木香,花友們都是借鑑群主燕子姐的玫瑰花園,每到花季,這一片片的黃木香總是帶頭開啟了這一個花季的美好。
花園的主要結構就是這些,這裡介紹幾種主要運用的植物,都是新手易操控的品種:
楓樹嚴格來說有的是槭樹,但是這裡都統一叫楓樹吧,我在院子中一共種植了40多種共60多棵楓樹,有一半是盆栽,楓樹是我院子裡的絕對主角,不論春夏秋冬,這得益于楓樹春夏秋三季不同的色彩和樹形表現。
冬季由於其飄逸的枝條也是能夠作為景致單獨存在。此外,楓樹相對於其他樹種生長比較緩慢,比較適合小花園,所以如果想要用楓樹做主景的話,最好尋一棵2米以上的樹,不然前幾年都是小小的一棵。結合我自己的種植情況,比較推薦紅舞姬、流泉、黃八丈、橙之夢、茜、青龍、青枝垂、翡翠蕾絲、女神、珊瑚閣、金貴等品種,無論從樹形、葉型、色彩表現、抗性等在威海地區都是比較好的。
小院裡目前有十幾種繡球,主要種植在背陰處,少部分盆栽。繡球的花期在夏季,填補了大部分月季和鐵的空檔,去年的冬天是暖冬,大部分繡球的頂芽都保住了,但是開春發芽的時候被我施液態肥燒壞了,等我哭一會先。不過,其實我更喜歡的是繡球的大葉子,不易生病,像是南方的野外,肆意生長,是院子裡不能忽略的存在。
在威海地區是比較推薦種植小鐵的,無論下地或盆栽,但是都要對土壤進行改良,推薦使用泥炭和顆粒土3:1混合,下地的話一定要抬高一部分避免積水。小鐵的花期在春秋,早花組開花早於月季時間,晚花組與月季差不多一起開。小鐵作為藤本皇后,其實是非常適合小花園的垂直綠化,不佔地方,生長迅速,除了偶爾會枯以外基本不生病,開花轟轟烈烈。尤其推薦三類鐵和F系鐵,和其他植物搭配完滿,生長非常快,每天長10公分,開花爆滿,開完花離地30到50公分咔嚓掉,特別省事和過癮。推薦品種:烏託邦、超新星、如夢、扎染、裡昂、如古等。
在國內很多人都把月季叫做玫瑰,其實和真正的食用玫瑰是不一樣的。威海的花友群叫玫瑰花友,我想可能很多花友都是因為月季入的坑,我在第一個院子裡種植了接近100種月季,大藤本,小藤本,切花,微月,大灌木各類都試了一下,沒辦法有點品種控。現在院子裡月季還有40來種,都是從第一個院子裡遷移至此,主要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外院。其實我現在覺得除了做主題花園外,月季並不合適大面積的種植來作為景觀,因為不開花的時候實在愛不起來,冬天落葉強剪後更是光禿禿一片,但是在院子裡點翠幾顆直立性的灌木(比如瑞典女王,珊瑚系列),還有院牆上的大藤本還是美得不要不要的。此外,月季是出了名的藥罐子,雖然經過幾年的修煉,我的月季抗性已經很好,基本不用藥,但是還是比其他植物容易招病和蟲子。
如果花園裡有很多背陰處,或者比較高大的植物下面,玉簪是比較出彩的宿根植物。只是在冬天地上葉子枯萎後要做好標記,不然春天很容易挖到它們的芽頭,想必種過玉簪的花友都有感觸,那是心碎的聲音。玉簪比較推薦種植在花園裡路邊,買小苗的話第一年不會很好,但是第二年會讓你覺得種的很值,也不生病,悄悄生長,當你沿著小路巡視的時候,它絕對會給你驚喜。
鳶尾的花園怎麼能沒有鳶尾呢。其實網名取這個名字源於梵谷的《鳶尾》,其實也不懂它有什麼好,但是第一眼看見的時候就被深深打動了。後來在水池邊種植了一顆最普通的藍色鳶尾,沒想到它常年佔據視覺中心,尤其是陽光傾瀉的日子裡,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今年春天修剪時,發現已經繁殖了很多,於是分株十幾棵至別處。即使是最常見最普通的樣子,也是桀驁不馴。
之所以推薦耬鬥菜,因為它耐陰,開花的時候不爭不搶,但是也在角落裡面開得高高興興。還有它會自播,第一年的種子不收的話,你會發現院子裡第二年會冒出很多耬鬥菜,由於葉子小,不佔地方,驚喜之餘也不會覺得它泛濫。
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種了多少植物,但是它們已經適應現在的小環境,各自生長各自安好,隨季節更替各有各的風採。礬根、繡線菊、芝櫻、垂枝櫻、百合、唐菖蒲、南天竹、洋水仙、桂花、榔榆、藍羊茅、海棠……
每一個花友對自己的花園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或是家人休閒,或是食材,或是種植控……而花園於我而言,已經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好比吃飯睡覺一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基於花園的初步成型,主要工作轉換為日常維護(澆水,修剪,巡視,施肥),平均每日工作量控制在1小時內,將花園工作真正融入到平常生活中,做到既享受花園,也不被花園所累。
最後,用一張我家已消失兩年的柯基背影照作為結束吧,生活不僅有遠方的詩和田野,還有眼前的美好花園。
-THE END-
出品:PLANTS DREAM
特邀/馮健
編輯/小夢遊
購買PLANTS DREAM產品請諮詢淘寶店鋪
開啟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