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持續了一個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收官。
不過對於收官二字,則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喜的當然是自己喜歡的&34;出道了,憂愁的自然是自己喜歡的&34;,沒有進入到成團位了。
出道的七人(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黃齡),七人七色,也是印證了節目的主題,姐姐們依舊可以很颯。
就好比今天我要講的這兩位一樣。
一個叫史可,一個叫鞏俐。
一個是1964年生人,另一個則小一歲。
兩個人此前的人生從未有過任何交集。
那個時候的鞏俐為了考上藝術院校,也是很拼,考了三年,也沒有考上,第三年也就是1985年,她參加全國統一考試。
但依舊不爭氣,她的高考分數和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還是差了11分。
最後還是在中央戲劇學院老師們向上級請示,要求破格錄取鞏俐,她才進入到中戲。
而同樣也是1985年參加高考的史可就不一樣了。
當年史可不僅被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錄取,同時向她拋出橄欖枝的還有武漢音樂學院聲樂系。
最終,史可選擇了北上北京讀書。
也正是因為這個選擇,她遇到了這位同學——鞏俐。
兩人之後的命運也因為一些原因摻雜在一起。
這個原因就是那部由莫言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粱》,據說一開始選定的女主角是史可,當時的史可也是20出頭,長的漂亮大方,身材高挑有致。
非常符合故事裡&34;的形象。
據後來《紅高粱》的劇組副導演楊鳳良透露說,他們當時本來已經準備回去了,但是那個時候,有人又向他們推薦了同在中戲讀書的鞏俐。
而這一見面,也是讓他們犯了難。
因為在他們看來,兩個人之間可以說是不相伯仲。
於是,他們只能採取類似對決的方式,給兩個人做一樣的造型,然後又讓他們表演了兩段小品。
最後,這才確定扮演九兒的人物就是鞏俐。
而鞏俐雖然還是一個在校的學生,但是憑藉這部電影,也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這部電影甚至被送去參與1988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最後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自那之後,鞏俐就開始在海內外頻頻獲獎,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而這時候反觀另一邊同樣是五朵金花之一的史可,星光好像就稍微暗淡了一些。
雖然史可也在1988年出演了電影《殺手情》和《搖滾青年》,雖然憑藉這兩部電影,史可在圈內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受到了一定的認可,但比之那個時候的鞏俐,的確是不在一個級別。
隨後的鞏俐更是發展的一塌糊塗。
甚至當時有說法就是,提到中國就是天安門、長城、鞏俐。
1992年,鞏俐和張藝謀合作的電影《秋菊打官司》又將兩個人的事業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鞏俐在影片中飾演的孕婦秋菊,為了要個說法,不惜踏上了一條&34;的告狀之路。
這其實就像是鞏俐自己的求藝之路一樣。
連考三年都名落孫山的鞏俐,就是為了叩開藝術學院的大門,而這股子堅韌勁兒和一往無前、認定一條路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
所以說,努力的她&34;成功。
這部電影不僅使得鞏俐本人在國內拿到金雞獎,更重要的是,因為鞏俐在此片的精彩演繹,她成功拿下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
這也是大陸首個女演員榮獲國際大獎。
再加上此前憑藉和張藝謀合作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榮獲的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此時的鞏俐已經躋身雙料影后行列,在國內絕對是一線的實力女演員。
而一邊的史可更像是一個戲劇學院畢業的學生,演電影的同時,又不忘參與歌劇。
兩個人在看似相同的道路上,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也許史可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她接的每部戲,也是通過自己精彩的演繹,做好了自己的部分。
而鞏俐雖然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其實生活又不止拍電影,又不止事業。
誰能說誰才是幸福的那個呢?
文章還有下集,記得點我主頁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