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桃,冷眼看片
▼
幾日前心情煩躁,坐立難安,順手打開電視,沒想到電影頻道正在放送一部80年代臺灣兒童武術片《新桃太郎》。在猶如「火燒少林寺」後片源難覓的今天,電影頻道所存電影數目之多,讓人十足感動,慨嘆之餘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期與童年時期所看的電影。
《新桃太郎》
生於90後的我,與當時的孩子一樣,對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即便是生前之事也想考據一二,而至於10年之前的上一年代,雖然與當時的風貌相差不遠,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大抵只有通過電影才能窺視全貌吧。
然而對於一個90後來說,對80年代的了解卻往往是早夭的:當這些孩子漸漸成長,慢慢紮根於80年代文藝作品的時候,下一個十年的到來卻將他們的目光拉到了新的世紀。《青銅狂魔》、《霹靂貝貝》等電影很快便成為了童年的過客。
80年代經典電影
這些80年代電影也許在電影頻道看過一次後,也許還未來得及完全了解電影想表達的內容,便成為了童年記憶的縮影,藏在腦海深處,只有若干年再次看到才會想起,這部似曾相識的電影,好像是自己童年的一部分。
近幾年來,我開始重新關注那些影海沉鉤一般的80年代影片,一來是記憶的追尋,二來則是情懷驅使對特定年代獨特審美的再探索。
審美的獨特,直接體現在海報上:80年代經典電影的海報,具有一個特點,即手繪為主,加之以拼貼,造型寫實,且直入主題:這意味著觀眾在看到海報之後則會對影片內容了解一二。
《霹靂貝貝》海報
例如這張《霹靂貝貝》的海報,海報內容可以說是對影片做了簡單的描述:例如「宇宙人之子」「渴望普通人的友情」等等。海報上的畫面另一方面也是情節的夾帶,在這張海報上體現則是貝貝被宇宙人吸走電力的情節。
與之相似的有泰國海報,特別是香港電影引進泰國所重新繪製的海報:主題人物之外是電影經典片段的拼接。看著當下由1080p明星臉堆砌而成的海報,更是感慨萬千,雖然我自認沒有資格去批判「畫面粗暴的破壞」,但這實在不符合我的審美。
泰國版《龍爭虎鬥》海報
個人感覺,80年代海報的另一特點是難以言表的神秘:
《銀蛇謀殺案》海報
這種神秘的呈現不僅僅是依靠色調,動態等原色的堆砌。
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恐怕只有日本昭和時期神秘主義盛行語境下的圖繪
說到神秘,不得不提80年代一部十分經典的電影:《黑樓孤魂》
《黑樓孤魂》電影海報
《黑樓孤魂》這部影片,單說「第一」就獨佔了好幾個:中國首部立體聲恐怖片,中國第一部嚇死過人的電影和中國第一部有實體鬼出現的電影。
更為神秘的是,如今所能找到的《黑樓孤魂》片源,全部是刪節版本。據說電影在影院上映時全片長100分鐘,後刪減到了88分鐘,直到今日我翻遍國內外網站還是無法找到被刪減的12分鐘內容。
從《黑樓孤魂》片名就可得知,這是一部鬼屋題材的電影,但鬼屋背後的恐懼卻另有所指。單說恐怖營造在當時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個人十分欣賞的是電影對恐怖的敘述:
文革中被鬥敗的小菊父親,臨終前死不瞑目眼中冒出綠光
小菊被託孤給父親20年交情的朋友,前一個鏡頭是小菊被領下樓,後一個鏡頭就是上吊屍體的剪影,而撫養者和殺人者始終都是以背影出現。
恐怖的體現同樣依託攝影的代入感:例如這組鏡頭和我們所說的「逛鬼屋」十分類似,即加入大量的主觀鏡頭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牆上孩子的塗鴉,人物扭曲的面容與難以言狀的表情,時不時地伴隨著可怕空靈的背景樂穿插在電影中
冤魂展開報復,浴缸中無故出現一滴血,轉眼變成滿缸的血水
自我懷疑時猝不及防看到了被冤魂附身的娃娃
影片中對冤魂報復不同罪孽的人有著不同的闡述,這體現在每個人的死法上:
文革時的造反派頭目老林,強暴了小菊母親,最終看到血水,被鬼娃娃追趕,墜樓摔死
因為貪慾搶走小菊家祖傳金佛的尤飛,將冥幣看作美金,從樓上摔下成了瘋子
撫養者鄭磊,不顧舊識20年交情圖財害命,將小菊強姦後吊死,最終也被吊死在樓上
各人有各惡,而惡的根源則在影片中隱晦地表達:
男主角:「國家都瘋了,何況人呢」
女主角察覺出異樣,卻被扭送到精神病院,獨立思考的人往往都是痛苦的
女主角:「我對他們說有鬼,他們卻說我瘋了,後來我就對他們說什麼也沒發生,他們反倒說我好了」
姦殺小菊的鄭磊多年之後成了導演,卻堂而皇之地拍電影「喚起人們的良知,喚起人們相處時的真誠」
由此看來,影片的控訴對象,不僅僅是特定年代,貪慾,偽裝,虛偽,逃避,推卸這些惡,不論在任何年代,都根植於人性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結尾:也許是為了在審查制度中避嫌,將結尾編為一群神經病人在講故事,雖然此結尾被後輩不斷翻出二次創作,但效果遠不及此片:
結尾看似荒誕,但是看完電影後我會聯想這群人為何成了神經病人。
隨著護士的一聲「吃藥了」,電影結束,片尾定格在五顏六色的藥片上:
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藥片
在此我沒有任何資格去揣測導演為何如此安排,過度解讀也甚不合適,只得說一句個人感覺很有深意,很喜歡。
距離《黑樓孤魂》上映,近40年過去了,據說電影中取景的黑樓原為東郊民巷的一棟等待拆遷的歐式小洋樓,在電影拍攝完畢後不久便不復存在了,這部經典而深刻的電影如今也少有人問津。即便有那麼零星幾人找出了這部電影,最多也是想驗證下「這部鬼片能否嚇到我」罷!
現如今,80年代早已過去了幾個十年,當年迷戀那些電影的人大的早已成家立業,小的也大多長大成人。但光陰無法阻擋我們對80年代的懷念:
懷念當時特殊的創作環境
懷念當時質樸的人心
懷念當時無畏的探索
-完-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南藝電影館Cinematheque
南藝電影館是一個自2016年6月6日起正式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空間。 它既是一個電影藏品資料館, 一座小型的藝術影廳,同時也是崔永元電影傳奇館·南藝館、南藝崔永元電影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近期南藝電影館正在舉辦八十年代電影回顧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最底部的二維碼獲取參與活動訊息。
八十年代電影回顧展十月放映預告
10月每周六、日下午2點至5點
地點:南藝電影館
這一代的怕和愛:八十年代電影回顧展
期待與您分享我們共有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