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坎貝爾博士研究,最全癌症數據結論動物性食物很容易誘發癌症.

2021-02-13 心靈站點
全長一個半小時,真希望你能耐心的從開始看到最後。要知道,這部紀錄片已經不知道改寫了多少人的命運。超級推薦!比看那些讓你哭天抹淚的催淚劇有意義多了!

故事是這樣的,美國的癌症,肥胖症(Obesity), 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等病例與日俱增。有統計說在美國每一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臟病,每天有1500人死於癌症,就這兩種病加起來每年可以殺一百萬美國人。

然後一堆研究者開始尋找一個解決所有疾病的辦法,其中有些研究者(包括上面提到的兩位)發現答案真的是難以置信的簡單,不過這很多人都沒有很認真地對待或放在心上。而解決方法並不是那些治根不治本的手術或者藥物,而是蔬菜。

紀錄片開始時,自認為自己身體還不錯的主持人去了洛杉磯的兩位醫學博士那做個簡單的身體檢查,結果測出來的膽固醇等數字遠超出了預期,而且被測出得心臟病的危險指數好高。所以主持人決定聽醫生話開始一個13周的全素營養計劃。

然後主持人又繼續做紀錄片,指出美國人近幾十年的飲食習慣跟以前不一樣了:像20世紀初,在美國每人每年平均會吃55公斤的肉,不過到2007年已經漲到100公斤;在1913年,美國人每年約吃18公斤的白糖,但在1999年已經達到66公斤;1909年美國人大約能吃到133公斤的奶製品,到2006年他們每年人均的奶製品食量到了274公斤。除此之外,漢堡包也開始流行,超市也開始賣越來越多的加工罐頭,微波爐餐等給人們帶來方便的食物。

柯林·坎貝爾博士說他在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時讀的就是營養學,研究我們應該吃多少的蛋白質才夠營養。他說蛋白質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營養之一(人們已經把肉跟蛋白質連在一起),可是很少人知道蛋白質也存在植物中。

柯林·坎貝爾博士六十年代的時候去了菲律賓給許多營養不良的兒童提供蛋白質,不過為了減少費用,他和他的同事提供的是植物性蛋白。

然後他無意中發現,在比較富裕食用相對比較多肉的菲律賓家庭長大的孩子得肝癌的機率也比較大。

柯林·坎貝爾博士不斷地找更多的研究,得出結論就是動物性食物確實很容易誘發癌症。

當我們吃動物性蛋白時,我們同時也會吃進動物本身就有的膽固醇。而這些膽固醇吃多了會聚在我們的血管壁上(如下圖黃色部分),這會讓我們的血管變得越來越狹窄,最後導致血沒有辦法流到心臟。

另一研究者卡德維爾醫生本身是一個外科醫生,他說他幫很多心臟病患者做過手術,不過他深知做再多的手術自己也沒法阻止下一發病者。

他指出手術在緊急情況下雖然可以救命,可是治標不治本,這些手術根本不能防止下一次心臟病發作。他也開始收集更多全球的癌症數據來研究癌症的趨勢。

他發現在肯亞發生乳腺癌的病例居然比美國低於82倍(紅色的是美國,黃色的是肯亞)。1970年代的數據也顯示中國農村心臟病的發病率是美國的十二分之一。為什麼這些地區的病例這麼少呢?因為他們吃不到那麼多肉。

不只這樣哦,他還發現更有趣的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佔領了挪威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沒收所有家禽和農養動物作為軍隊的物質。所以挪威人那時候被迫只能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然後看看那段時間在挪威因中風和心臟病死亡的數字吧!從1927年數字一直上升到了1939年高峰。這時候德國佬來了,1940年到1945年死亡率不斷下降,不過1945年戰爭勝利後(肉回來了)又開始上升了

柯林·坎貝爾博士 還做了另一個實驗:餵小白鼠吃高蛋白,一段時間多一點,一段時間少一點,然後數據顯示被餵多一點的那段時間癌細胞有增漲趨勢。

而只要把餵食數量減少,癌細胞增長速度沒有上升之餘還居然開始降低了。他還發現相反地,植物性蛋白質(像大豆)不會觸發癌症。

這代表什麼呢?只要我們把肉換成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我們大多數疾病,即使不可以被完全消除,也能大大地減低發病機率。而且,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就算身體已經有了癌細胞,我們也可以控制這些細胞的增長速度,甚至讓它們復原

但是柯林·坎貝爾博士覺得這些數據還不夠有力,於是再繼續尋找更大規模的人口研究對象。1974年,周恩來總理罹患膀胱癌晚期,為了讓人民和醫學界對癌症有更深刻的認識,他開始了科研界最大規模的癌症研究。

柯林·坎貝爾博士千裡迢迢來到中國,與中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陳君石博士見面研討。

這本1981年出版的癌症寶典,公開了周恩來總理下令開始的全國性癌症研究的結果,其中包括不同癌症的地理分布。

據寶典顯示,癌症比例往往聚在某些地區。

是的,400倍!整個研究小組都瞬間高度重視起來,明明都是中國人啊,

癌症死亡怎麼會差這麼多呢?小組相信這應該和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有關係。

柯林·坎貝爾博士提議再針對飲食習慣做更深入的研究,於是中美博士聯手開始一個新的項目去研究367個飲食有關的變量。他們選了分布在中國各地的65個縣(這些縣主要在農村地區和城鄉地區因為他們的飲食相對固定),培訓了350名小組成員去調查所選縣城的6500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還取了尿液和血液樣品。

收集完所有數據後,博士們開始對數據進行分析。

在辛勤工作接近十年後,他們最後公布了研究成果,這份調查舉出了不少於9萬四千個飲食和疾病的關聯。

而367個變量(variables),

9萬多個關聯都指出同一個信息——那就是植物性飲食!!!

我們再來看一下那位主持人,經過13周的純素食後身體變怎麼樣了。

剛開始,

他的血壓是142/82,素食後變112/70,

膽固醇也從241降到了154。

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了!

什麼才是最適合人類的飲食呢?

大家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別等到病了才亂投醫。如果飲食可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為何不從源頭處下手?後悔藥不是那麼容易吃到滴!

你選擇什麼樣的飲食?你的身體必然為此承擔後果!

別懷疑我們小小的飲食想法,

說不定撬開了你的另一種人生。

不要忘記,

世界向來都是

被有著顛覆想法的人改變的!

讓我們一起多吃素吧!

◆ ◆ ◆

所發布的文字及圖片除原創外,其餘均摘自網絡。

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相關焦點

  • 食物和癌症的關係,預防癌症的營養素有哪些?抗癌的食物有哪些?
    人類很早就開始尋找癌症和食物之間的關係,大約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記載過,用飲食來治療癌症。 因為食物除了可以用來填飽肚子以外,還有一些營養和化學作用,有些食物可以導致癌症,而有些食物也可以用來預防癌症。
  •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癌症,引起癌症的食物
    核心提示:癌症仍然是世界性的問題,仍然沒有真正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法。因此,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預防。除了減少吸菸和飲酒外,還應儘可能避免食用某些食物。編輯告訴您有關不引起人們注意的致癌食品。   癌症仍然是世界性的問題,仍然沒有真正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法。因此,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預防。除了減少吸菸和飲酒外,還應儘可能避免食用某些食物。編輯告訴您有關不引起人們注意的致癌食品。
  • 60年堅持研究癌症,公布結果:易患癌的人,更偏愛3種食物
    癌症的產生讓人們的身心都受到嚴重的打擊,而對於癌症的研究從未停止。我國有非常多的專家用一生的時間研究癌症,比如孫燕院士,花了60年的時間堅持研究癌症,確實發現了一些結果,分享給大家,或能幫助預防癌症。孫燕院士針對肝癌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結果發現,飲食在預防癌症中佔的比例很高,容易患癌的人更加偏愛3種食物,如果不注意避免,很可能會誘發細胞癌變,產生癌症。01醃製食物含亞硝酸鹽在很多地區,人們都有醃製食物的習俗,特別是冬天到了,醃製食物更方便。
  • 4種癌症與飲食息息相關,預防癌症,這些食物要少吃
    圖片來源:網絡食管癌:食用油炸、煙燻食物是食管癌的危險因素。煙燻食物中較多的有害化學成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亞硝胺,而研究已經證明,30多種亞硝胺都可以誘發動物腫瘤。癌症大多是「吃」出來的這2種食物再美味也別多吃俗話說病從口入,這並非沒有道理,很多癌症也都是吃出來的。
  • 中美意伊4國大型研究:定期吃紅辣椒能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
    這不,又有一項新研究給出了證據。當地時間11月13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團隊根據四項大型國際研究對飲食和死亡率數據的分析發現,定期食用紅辣椒可以顯著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 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發病率躍居全球第一,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
  • WHO發布最新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全球最常見癌症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關於全球癌症負擔的最新估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已上升到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 55歲以後是癌症的高發期,患上癌症的人,晨起常常有四個共同點
    第一,患上癌症的人,晨起常常愛吸菸,長期吸菸的人,很容易罹患癌症,這是因為香菸裡富含多種致癌物,像尼古丁,焦油等,都會誘發癌症的發生,研究發現,長期吸菸的人,不僅容易罹患肺癌,還容易罹患宮頸癌,乳腺癌,胃癌和大腸癌。
  • 防癌生活秘訣3,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
    飲食與癌症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我們透過嘴巴所攝取的食物,帶有不同的營養素,有些營養素具抗癌效果,多多益善,有些營養素卻應該適可而止。動物性脂肪就是其中一項。過多的脂肪堆積,會形成肥胖,而肥胖容易併發各種慢性疾病,包括癌症。
  • 權威專家研究表明,這三種食物易誘發HPV,請奔走相告儘量遠離
    導語:宮頸癌已經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誘發宮頸癌的誘因很多其中最主要是因為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導致的。根據數據分析得出,我國罹患宮頸癌的女性普遍在40-50歲之間機率高達65%以上,每年確診的宮頸癌患者有百萬人之多,而讓宮頸癌逐年上升的原因來自於大眾對宮頸癌認知不夠清晰,防範措施毫無頭緒導致的。引起宮頸癌主要是感染了HPV病毒,權威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如果喜食這幾種食物特別容易感染HPV病毒也就是說,宮頸癌是一種吃出來的癌症。
  •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忠告,晨起堅持三多三不要,癌症才能更遠
    醫生說,90%以上的癌症都與後天環境有關,如果從很年輕的時候就保持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到了50歲以後,出現癌症的風險就很高了。 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七人被確診癌症,每天被確診癌症的人數高達一萬人,每年被確診癌症的人數高達三百多萬,癌症,正在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殺手。
  • 癌症「登月計劃」需要大數據作後盾
    該項目始於2006年,由美國政府牽頭,前後花費了兩億多美金,共收集了10000多個病人的資料和基因組數據,除測序外,還收集了基因拷貝數變化、基因表達、基因甲基化、基因調控及蛋白表達水平等分子生物學數據,先後使用了10多個不同的技術平臺,更難能可貴的是該項目把癌症研究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集合在一起,採用類似眾籌的方式來分析數據,從而得到最準確的研究結果。
  • 小心癌症會「傳染」?提醒:4種病原體,可能會成為癌症的突破口
    怎麼你們家族有好幾個人得了這種癌症,怎麼你們夫妻能得一種癌症?難道「癌症」也是一種會傳染的疾病嗎?對很多人來說,提到癌症或許對它本身不夠了解,但一定知道癌症是一種致死性、難治療、需要巨額治療花費的惡性病。
  • 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1930萬,肺癌不再是最常見癌症!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對全球2020年常見的癌症類型、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以及癌症的趨勢進行了分析。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與各位讀者分享其中的部分內容。
  • 牛津大學40萬人研究數據:雖然促生長,但也與多種癌症發病風險升高...
    近日,一項發表於《癌症研究》的新研究,進一步表明IGF-I與多種癌症發病風險升高有關,如甲狀腺癌、女性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 圖片來源:Pixabay 來自牛津大學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的數據,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遺傳隊列樣本庫
  • 遠離癌症從學會生活開始
    癌症可防可治  近年來,我國腫瘤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癌症已經成為嚴重威脅健康的頭號殺手。癌症能否有效預防?哪些人群屬於高危人群?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成為健康隱患?記者採訪了留法博士、主任醫師李金高,為我們詳解如何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專家認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科學防癌就能遠離癌症。
  • 美國癌症學會:2019年癌症研究大事記
    近日,美國癌症學會(ACS)的研究人員總結了今年的重大研究進展。  03  收入、教育和健康保險方面的差異影響患者的死亡風險  《2019年癌症事實和數據報告》稱,美國的癌症死亡率在25年間(從1991年至2016年)下降了27%,癌症死亡的種族差距正在慢慢縮小。
  • 這些炎症可能比癌症更可怕,發病快、致死率高
    ,包括癌症。 誘發癌症 國家癌症研究中心曾有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而這些感染多數就是我們俗稱的「發炎」。比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導致胃炎,甚至逐步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癌。有數據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機率是普通人的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