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ove Life的劇評裡放英劇《名姝》的圖,是不是有點奇怪?
沒錯。Love Life那些優美的旁白,正是《名姝》親愛的大Boss莉迪婭-奎格利奉獻的。演員Lesley Manville,曾因《 魅影縫匠》(Phantom Thread,2017)獲奧斯卡最佳女配的提名。
要把全劇的旁白抄錄下來是件大工程,這裡只抄開頭和結尾吧。
開頭是這樣的:
Our love lives can quite easily be reduced to data. For instance, by the time the average person ends up with the love of their life, they will have been in seven relationships. Of those, two are often long-term relationships while the rest are a mix of short-term flings, casual dating, and one-night stands. The average person will also fall in love two of those times and have their heart broken twice as well. Yet behind all those numbers there is always a much bigger story.
人們的愛情生活很容易總結為數據。舉例來說,一個人在最終與真命天子共度終身之前,平均要經歷七段感情。在這些感情中,兩段是長期的,其餘都是一時興起,或隨性約會,或一夜情。平均一個人會陷入愛河兩次,然後心碎兩次。然而在這些數據之後,通常都有一個更精彩的故事。
有人評論這部劇是《老爸老媽羅曼史》和《欲望都市》的混合體。開始幾集確實可以看到很多《欲望都市》的影子,Darby本人似乎就是渴望結婚的夏洛特。每集出現一個新男人,火花四射之後熱情開始冷卻,總會發現兩人這裡那裡的不合適,然後分開,開始下一段感情冒險。我至今仍記得《欲望都市》中的夏洛特對感情的挑剔,其中一個男人與她各方面都很合,到了談婚論嫁時選瓷器,發現一個喜歡法國宮廷風格,一個是美式鄉村風,然後就分了。當時年輕,還為夏洛特可惜,等到自己經歷了一些感情——雖然沒有七段那麼多,但也足夠——才知道無論是瓷器也好,性愛也好,讀的書看的劇也好,合不來就分,真的不必湊合。
奧吉似乎可以看作是Mr. Big,兜兜轉轉之後還會反覆出現,並且最終雖然不是那個真命天子,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始終參與著達比的生活。
達比的幾個男人,最渣的怕是馬格努斯。開始還好,失了業後才發現這個人執念得可怕。而且專門為達比畫餅,什麼「My dreams are your dreams.」啦,甚至達比忙於工作,一頓早餐也只是說說而已,說完繼續睡懶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未來。分手也分得難看之極,以自殺相威脅是最討人厭的,你都有勇氣去死,就沒有勇氣找個新工作,努力生活嗎?
其他幾個男人還好,或是出現在錯誤的時間,或是年齡相差太大沒有共同語言,或是雙機丹尼,根本放不下前女友,沒法開始新生活,是我的話,也會撒謊逃跑的。
高中戀人的再次出現,也像《欲望都市》中凱莉與Big的偷情段落。然而正是這個人的出現提醒了達比,自己還是有很大可能遇到比馬格努斯更好的人的。
如果十集都這麼演下去,一個又一個男人反覆出現,達比反覆受傷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這部Love Life好就好在,從第六集開始寫高中生活,寫與母親的衝突與和解,寫與Sara的友情,寫孩子的出生。從中可以看到達比的成長和進化。
劇中的母親最終意識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太過於自我中心,太喜歡操縱別人的生活,雖然不容易,經歷了一些起伏,最終母女還是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解。看到最後母親來為達比照顧小孩子,既羨慕又為達比感到高興。
Sara的曲折生活有點像《欲望都市》中的凱莉,尤其涉及到錢的部分。記得凱莉當時的公寓即將有所有制的變化,凱莉卻發現自己存款只有十幾塊,而朋友們卻把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律師米蘭達有三萬多存款,夏洛特剛離婚得到了中央大街的豪華公寓和一枚價值幾萬的戒指,PR專家薩曼莎更是小富婆一個。當達比對著昏睡的Sara失望地說,我再也不會借給你錢了時,我立刻聯想到了《欲望都市》的那一幕。
人是必須要成長的,你不可能在四五十歲時還過二三十歲的那種紙醉金迷的放浪生活。達比通過努力,半夜還在回電子郵件,在工作上不斷進步,生活也逐漸穩定。可是Sara因為與Jim的感情不順,沉迷酒精、毒品和性,不是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了。正如Jim想住在澤西一樣,到了一定的時候,穩定的生活比夜夜笙歌更可靠、更吸引人。
以為兩個好朋友就此永別,正為之傷感。結果卻是美好的,Sara也克服了自己的執念,重新開始生活。看到「無酒精婚禮」幾個字,真心地為Sara,也為她與達比的友情感到欣慰。
達比與孩子,劇中表現時間不多,但卻是最容易引起我共鳴的。從她不肯讓奧吉自己帶孩子,到她對格蘭特說,有了孩子更多地想到死,因為有人現在需要我了。一想到自己死後,那個孩子還要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蒼白的人間,就神傷不已。
達比連服裝都在進化,固然有事業成功經濟有所改善的因素,但也能看到她的自信心在逐漸建立。對比第二集給老闆送東西時地鐵上的狼狽樣子,與帶孩子時,是不一樣的狼狽。帶孩子時穿得也普通,但卻乾淨整齊,表情是放鬆的,可以看出內心的篤定和從容,為了孩子犧牲外表也不在意,所以後來面對帥帥的格蘭特,也可以很自然地說我要回去泵奶啦~~
演員安娜-肯德裡克,在她與Queen S布萊克-萊弗麗合作的電影《一個小忙》中,也有這種服裝上的變化,純潔無害時的她與腹黑時的她,服裝風格也不一樣。細看來很有意思。
結尾時旁白暗示了Darby未來的生活:
Darby didn't know it yet, but this was her person, and would be for what remained of her days. She would later realize that this particular moment was contrary to many of her expectations. For instance, she didn't suddenly feel like a whole new person, at long last fixed by the perfect partner. Walking beside Grant, she didn't feel fireworks or hear some loud marching band announcing itself like, "Here it is. Here's love." Instead, it was quiet and calming and still. Finally, Darby had stopped wondering whether or not she was worth loving and simply cracked herself open. Simply cracked her whole life open. After all, it wasn't just hers anymore.
達比此時還不知道,這就是她的真命天子,而且會一直在她的身邊陪伴。後來她才會意識到,這特別的一刻與她以前所有的期待正好相反。舉例來說,她並沒有立刻感到煥然一新,感到最終被一個完美的伴侶修復。在格蘭特身邊走著,她沒有火花四射的感覺,也沒有一支行進的樂隊宣稱:「這就是了。愛來了。」相反,她感到平靜、安寧、一團和氣。最終,達比終於不再好奇她是不是值得被愛,她只是打開自己,打開自己的人生。畢竟,那終於不再是她一人所有。
不要被浪漫喜劇欺騙,因為劇中可能會有美好結局,但生活可不一定哦。有可能找尋一生也找不到那個合適的人,反覆試錯反覆心碎。遇人不淑時性命不保也不是沒在社會新聞上看過。更大的可能是要經過漫長的磨合,才會擁有外人看上去美滿的婚姻。
劇是劇,人生是人生。
這部Love Life與去年的Modern Love一樣,劇中並不是單純寫愛情,也有親情和友情。所以譯為「愛情生活」怕是不妥。但Modern Love後來改譯為「摩登情愛」,還是覺得不恰當。然而自己又說不出合適的譯法來,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