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少年走過成年人的獨木橋後 最後都變成了惡龍
01
看完於正在節目《僅三天可見》的表現,我發現,他只是把自己的幾大特色,再次強化了一下。
跟第一期嘉賓謝娜一樣,洗白都洗的不夠認真。
於正和謝娜身上多半有一個特質:靠什麼走上來的,就要靠什麼續命。
謝娜是靠愛笑能瘋安身立命,現在被網友詬病最多的也是她不知分寸的玩笑。
但謝娜有一天不這樣了,她就不是謝娜了。
「嘴巴毒」、「抄襲成癮」、「多管閒事」這些是於正被吐槽最多的標籤。
在節目裡,觀眾都要為主持人姜思達抓狂。
姜思達採訪了於正兩天,就受不了了。
他一臉的不情願,嚮導演反饋,於正就是個ET,完全沒有人味。
於正知道自己很煩人嗎?
姜思達在去見於正的時候,帶了食物分給大家。
於正說姜思達可以吃兩份飯,說他胖和瘦都沒差。
第一個「巴掌」還沒吃消呢,於正立馬給了一個夾帶砒霜的甜棗。
他說別介意,因為我見過好看的太多了,你在普通人眼裡也還可以。
直白點,就是於正覺得姜思達的長相在自己這裡不過關。
看見姜思達尷尬,他更來勁,直接讓身邊的演員模仿姜思達。
明明是一個人的尷尬,變成了兩個人的沉默。
姜思達直言:「你這樣讓我們兩個人都很尷尬。」
於正索然無味,補刀身邊的演員常鋮,「所以你只能演個龍套了。」
看到這裡,發現這個場景莫名熟悉,這不就是職場的惡臭領導,隨意打壓手下員工的戲碼嘛。
位高權重者好為人師,但他們給你的甜棗,常常不那麼真心實意。
不信你看他在微博上的關於此事的回覆:
一個在公共場合有諸多顧忌的人絕不是一個好的表演藝術家
我在激勵他
他還在拍著我的戲
我還在提攜著他
表面上看他一片好心被誤解,天大的冤屈。
隱形邏輯卻是,我給你資源,你被我調教幾句怎麼了。
現實的是,這位小演員還是得出來道歉,收下他給的這番好意。
而這不過是他展現嘴毒功夫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嘴毒一般和張狂是個兩件套。
他在電話裡一言不合就訓斥演員——演員只有服從的份兒。
對自己的製片人,也沒有半點商量的口吻,就跟訓小員工一樣。
跟別人交流,從來都停不下手中的手機。
在交流時,經常性忽視身邊的人說什麼。
節目的尾聲,這個銅牆鐵壁般的男人倒是在遊樂場露了怯。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麼?
在所有的正經問題上,他依然我行我素。
有個網友總結的很恰當,一個人只要成功了,刻薄和無恥都變成了真性情。
02
於正出生於一個家境普通的家庭,母親是全職,爸爸是個商人。
小時候的他沒有現在能侃,他不愛玩,不愛喝酒,也不抽菸,也不和別人扎堆。
別人放假出去玩,他就關上門看《百年孤獨》,他爸爸說他沒有男孩子的樣,趕他出去玩。
上大學的時候,他雖然喜歡演戲,但是每次站上臺就緊張到全身僵硬。
當龍套演員時,一場戲NG了30多次,導演和主演都在等他一個人,演員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但他那時候在給《星空衛視》寫劇本,一集就能賺1000多塊,賺得是全班最多的。
他遇到第一個「貴人」香港Tvb資深監製李惠民。
在李惠民這裡,他學到最多的,就是扒劇本:「有時候需要看著導演以前的作品,把情節『扒下來』,以備翻拍,或者,導演會給一些定好的劇本結構,往裡面填內容。」
這一年他看了王蕙玲編劇的《人間四月天》:「對我影響很大,我真正想要做編劇。」
他還喜歡席絹的《上錯花轎嫁對郎》,也開始讀瓊瑤的作品,最喜歡的是《梅花烙》,能把他看到流淚。
學徒生涯,於正每天都在倒貼錢,住在發黴的地下室,每天啃麵包,腳趾生凍瘡能看到骨頭。
「永遠沒有工資的,到了聖誕節給你一個紅包,好興奮地打開,哇!只有500塊。」
在李惠民那裡得來的真正好處,是在後面才開始慢慢「變現」的。
後來,因為不想總做被壓制的那一方,於正開始自己成立工作室單幹。
關鍵是,他離開李惠民的時候,還把人家告了。
他聖誕節還在寫的劇本是《荊軻傳奇》,結果播出來連他的名字都沒有。
從李惠民那裡出走後,於正又掉過幾次坑。
寫好的劇本,因為跑龍套的女演員和導演走到了一起,劇本的署名就換成了那個女人。
第一任經紀人AMY直降50%的片酬接活,寫完20集的劇本一分錢都不給他。
之後也陸陸續續被其他老闆騙過,都是想盡辦法壓低報酬,有的甚至用美元匯率賺三萬塊的差價。
於正父親因為患病快要離世的時候,母親給他打電話,他還被導演關在房子裡寫稿。
被迫無奈的他從窗戶水管爬下去,趕到家父親已經去世了。
而導演卻說:「死了就死了,人死不能復生,我幾千萬的戲年誤了,我弄死你。」
被別人虧待的人,身上總有種遇神殺神的戾氣。
姜思達問他,有過追求名利的階段麼,他說只追求過利。
金錢驅使著他一直努力往上走,直到成功後,他還是住八九十塊錢的賓館,不講究吃穿,他說總有種惶恐。
這也可以理解為,被老闆透支過後留下的心理陰影。
03
也許,於正原本就不是一頭羊,他是狼,狼的法則是,適者生存,努力進化。
在坊間流傳著一個關于于正瘋狂吃香菇的傳說。
他是從小討厭吃香菇的人,但是父親愛吃,餐桌上總是有這道菜,後來他決定去吃它,吃到接受為止,後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愛吃香菇的人。
強者的邏輯就是,沒有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
比如,明明不喜歡穿越,但是看到它有市場,他就一步步的輸出穿越清宮劇,《宮鎖心玉》等一路飄紅。
當編劇話語權不能最大,他就去當製片人,絕不讓自己處於劣勢。
在前期的編劇生涯,於正是有兩部作品沒受到詬病的。
《煙花三月》、《我愛河東獅》雖然收視率不好,但是是他抄襲後宮裡僅剩的清流。
他還回憶自己那時候的經歷,&34;
劇情大膽,配色也非常鮮豔,網友喜歡明豔風就配色鮮豔,喜歡高級灰就是高級灰。
演員的臉,也要好看為主,人品演技倒是其次。
每個被他捧紅的女演員,都是一開始黑的發紫。
觸摸到市場的需求後,他的抄襲之路變得又臭又長。
《宮鎖珠簾》抄襲《甄嬛傳》,《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
給自己套上金光罩之後,於正仿佛油鹽不進,一方面,他頻繁露出得意的尾巴。
「你說郭敬明抄襲,人家告了,他輸了,什麼時候有人告於正抄襲了?我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成名帶來的爭議也越來越大,他把演藝圈的水攪得更渾,還常常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伎倆,在微博上不斷的以出格的話上熱搜。
於正的本命年,過得非常糟。
那一年,瓊瑤阿姨起訴於正的《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先後有139名編劇發表聯署聲明智齒瓊瑤。
法庭判瓊瑤勝訴,網上人人落井下石。
換做別人,早就鳴金收兵了,但是那個能在地下室縮著寫劇本的於正,根本不會退。
在接連出了幾部爛片後,接著就來了爆款《延禧攻略》。
口碑和收視意外不錯,還捧紅了老人,帶紅了新人。
於正在微博上說自己就是魏瓔珞,希望自己受過的氣,魏瓔珞都替他討回來,而那些打壓他的人都是高貴妃。
04
他在節目裡說自己就像演員的父親,對他們是真愛。
可你看,當年的袁姍姍是怎麼被黑的。
媒體列出的討厭袁姍姍理由裡有一條是——於正太捧她。
比如,他常常口出驚人之語,說袁姍姍是範冰冰第二,惹得粉絲狂噴。
於正對袁姍姍簡直是吹上了天,讓她演絕色大美人,外加純情瑪麗蘇,而袁姍姍也來者不拒,那幾年,袁姍姍頂著鍋蓋留海,把御姐範的面容隱在嬌滴滴的劇情裡,觀眾們可不買帳,有人還組織了「反袁姍姍全球同盟會。」
後來,袁姍姍是靠馬甲線洗白的,不那麼烏煙瘴氣之後,觀眾對袁姍姍就寬容多了。
楊冪是在遇見於正之後,拍了《宮》紅的,但是《宮2》楊冪被傳出和於正不和。
被問及原因,於正說她「又貴又老。」
有傳言說楊冪因為懷孕退出《小時代》,袁姍姍頂替,於正下場回應,我們珊珊不是啥片都上的,順便還diss了一下《小時代》。
最新於正女郎吳謹言,雖然在《延禧攻略》裡是大女主,但是這部戲真正捧紅的,是聶遠,秦嵐和佘詩曼,演技一般的吳謹言只能靠邊站。
成名後,黑料也多,因為耍大牌還惹怒過央視。
總之,在於正手下紅起來的女藝人,也最容易招黑,於正負責把自家藝人誇上天,踩的也都是公認大美人,比如誇袁姍姍吊帶袁詠儀,說袁姍姍才是自己心目中的任盈盈。誇陳妍希是最好的小龍女,吊打李若彤劉亦菲。吳謹言的《皓鑭傳》演技差,卻碰瓷張曼玉。
深諳人心的他,不會不知道,這樣做多給女明星招黑,但他還是做了。
他自詡的真性情,也常常是搞不清狀況就開始氣勢洶洶,後來被人懟,又開始刪微博,道歉。
他太熟悉流量帶來的好處,一方面期待不要上熱搜,一方面又常常在微博上「夾帶私貨」,輕鬆奪人眼球。
本來是被人拿捏的於正,在成名後逐漸變成宮鬥裡的大女主,明著是白蓮花,仗義,其實更像個汲汲營營,左右風向的高級商人。
05
在《僅三天可見》裡,姜思達問於正自卑過嗎?
於正說,自己被人說胖的時候自卑過,所以就去減肥。
被老師不重視,就拼命賺錢。
但被說到抄襲,就只能百般抵賴。
每個曾經被生活鞭笞過的人,最後大多都變成了更變本加厲的制裁者。
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碧華女士說的更恰當,「要想人前顯貴,必定背後遭罪。」
那個曾經順著水管往下爬的年輕人,匆忙跑回去看病重父親。
也許走到回家的路上,他的夢就已經碎了。
夢想和現實,總有一方會被點亮,成為你一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