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25日,電影史上不平凡的一天——喬治·盧卡斯憑藉一部《星球大戰》(Star Wars),開啟了科幻電影的「太空奧德賽」時代。
42年間,「星戰」系列不斷吐故納新,佳作連連。這個「老而彌堅」的經典IP,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已然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與情懷寄託。
今天,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星戰系列又出新作,推出了它的首部真人衍生劇集——《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開播當日,即創下豆瓣9.4分、IMDb9.1分的佳績,口碑優異。
該劇在坐擁500部電影、7500集電視劇的超「豪」流媒體平臺——迪士尼Disney+重磅推出。第一集播出後,訂閱人數迅速突破1千萬,迪士尼股價上漲7%,可見「星戰」系列影響力何其之大。
「不差錢」的迪士尼和盧卡斯為本劇傾注大量心血資金,邀來開啟MCU傳奇的《鋼鐵俠》導演喬恩·費儒(Jon Favreau)打磨劇本。
與此同時,「星戰」動畫系列資深導演戴夫·菲洛尼(Dave Filoni)、《黑客軍團》核心主創黛博拉·周(Deborah Chow)等多位大咖的加盟,讓劇集質量有了更多保障。
《曼達洛人》第一季共8集,每集平均時長不超40分鐘。在如今真人劇單集時長動輒1小時的主流趨勢下,這部劇可以用「短小精悍」來形容。
別看時長短,《曼達洛人》單集投資卻高達1250萬美元!按現在匯率換算,約合8800萬RMB,妥妥的今年最「燒錢」美劇。
作為迪士尼的「拳頭產品」,《曼達洛人》無論是電腦特效,還是道化服方面,都極為考究,堪比電影質感。
該劇時間線設定在第一軍團出現前和帝國隕落後,以銀河系邊遠星帶一位曼達洛賞金獵人的經歷,串聯起「星戰」另一番黃沙廢土的荒蕪世界。
作為「星戰」系列頗具人氣的種族之一,曼達洛人最令人深刻的印象,當屬《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中的賞金獵人波巴·費特(Boba Fett)。
正是這位身披金屬鎧甲、頭戴T字型鋼盔、肩抗爆能長槍的經典賞金獵人形象,讓我們記住了曼達洛人這一驍勇善戰的「戰鬥民族」。
從目前已播出的內容來看,《曼達洛人》絕對是一部誠意滿滿的情懷之作。無論新老觀眾,都能從中體會到它的獨特韻味。
復古氣質與西部片元素的回歸,無疑是獻給老星戰迷的一份情懷之禮。非洲長笛與訊息鼓交織縈繞的配樂,讓人如臨叢林深處或太空之中,迷幻昂揚,不絕於耳。
故事劇情方面,採用由點到面的發散形式,以曼達洛賞金獵人這一孤膽行者的見聞經歷,逐步拓展整個故事的縱深,串聯起更多劇情線索。
整個劇情走向,或將以曼達洛人與「尤達寶寶」的成長為主線,透過「獵人」和「獵物」之間的情感羈絆,鋪設層層遞進的冒險故事線。以防劇透影響大家觀影體驗,小編不再贅述,還望各位自行觀看體會。
在這部劇裡,我們能看到形形色色充滿「星戰」文化符號的人設與物設,兼顧老觀眾的「情懷」和新觀眾的「獵奇」。
比如霍洛萬實驗室研發的IG-88戰鬥機器人,在帝國覆滅後,它成了鐵血無情的賞金獵人,大殺四方,全方位無死角掃除敵人。
《星球大戰》中最早亮相、和「小黃人」一樣蠢萌的塔圖因星球拾荒者——賈瓦人(Jawa),也在該劇重新歸來,成為笑點擔當。
和前作略有不同的是——這群吱吱哇哇的聒噪小個子,一改此前兜帽下病懨懨的黃眼睛,變作邪惡紅眼,與我們的曼達洛男主不打不相識。
除此之外,盧卡斯影業拿來做公司大樓造型的「巨型沙漠履帶車」——也就是賈瓦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也在該劇有所亮相。
在這座巨大的移動堡壘上,我們的主角將會和偷竊他飛行器零件的賈瓦人大打出手,上演一出以一敵眾的動作好戲。
形態各異的飛行器,向來是太空科幻電影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和通勤利器。而「星戰」系列40多年來所誕出的飛行工具,簡直就是一場「機械嘉年華」。
從漢·索羅的「千年隼」(Millennium Falcon),到達斯·摩爾的「西斯滲透者」(Sith Infiltrator),再到絕地武士的「星際戰鬥機」(Jedi starfighter)……每一款飛行器,都承載著星戰迷難以磨滅的記憶。
而本劇曼達洛人所駕馭的這艘飛船,同樣以復古迷人的機械氣質,彰顯著「星戰」造物所獨有的工業美感。
《曼達洛人》的好戲已拉開帷幕,無論你是不是「星戰」迷,都能在這部硬核科幻美劇中,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
在這片文明之外的荒蠻之地,人與人的交集淡得像一杯水,冷漠決絕,任何事物都以明碼標價。但這裡,卻是曼達洛人仗劍天涯的一方熱土,所到之處,儘是傳奇。
《曼達洛人》所呈現的世界,是一個風沙瀰漫的西部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也是一個獨具末世美感的頹廢世界。
它悽涼荒蕪、資源匱乏,滿是被戰爭蹂躪後的瘡痍與失落。這個世界,註定不是為凡人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