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川寶坐實頂流的一年,沒有人可以比川寶更適合「全世界最受寵愛的寶」這個稱號。
2020年,是寒國人最牛叉的一年,沒有人比寒國人更適合成為宇宙起源。
2020年,日本似乎非常安靜,就連日劇在熱搜上都只有《半澤直樹》2一枝獨秀。
有人問,2020年日劇是死了嗎?
為什麼影評大V推的那些日劇,除了半澤,把把都壓不中?
沒關係,我來了,我帶著它的實績走來了。
首先,在日劇學院賞中,這部劇獲得「最優秀作品」、「腳本」、「歌曲」、「助演女優」四項大獎,劇的成績在日本是壓倒性的勝過半澤。
而最佳男主、男配,則因為兩個年輕演員資歷不夠,並且雙男主導致分票的緣故,輸給了演技大魔王界雅人。
這部劇是日本2020年真正的爆劇,兩位男主實現人氣上升,可以看作咱們這兒的流量,日本繼生田鬥真和小慄旬的《無間雙龍》之後,又一島國刑偵雙男主劇王。
《機動搜查隊404》的一開始就讓人夢回無間雙龍,依然是一個可愛狗狗男和一個傲嬌貓貓男的雙男主搭配。
男主志摩作為曾經的一搜精英到了這裡,自然成為組長,他非常負責把組裡的大麻煩伊吹藍劃成自己的搭檔,方便監管。
原本冷靜陰鬱,看著就城府頗深的志摩,卻被伊吹藍帶「瘋」了。
二人的相處就像是比格犬和德文捲毛貓,一個看著是小型犬但是破壞力驚人。
一個第一印象是霸氣大佬一個,卻被氣的日常無語。
和無間雙龍的復仇主線不同,雙男主都擁有神秘身份不同。MIU404中的警察更加偏於接觸案發第一線,走訪群眾,工作內容是繁瑣和危險並存的基層警察。
《機動搜查隊404》第一集中,神秘的第四機搜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女領導組建的後備班底,老刑警、官二代、出事的警察,被排擠的警察都被發配到這裡,他們的工作就是配合官方的第一、二、三部門的同僚們。
準確的來說,第四機搜根本就不存在。
(手寫的,隨時會解散的臨時部門)
當收集到信息,24小時內完成第一線案情信息採集,就會有別的部門接手案子。
所以在第四機搜的基層警察和升職無緣,除了高層每個機搜的成員都有可能被充填到任意一個警務部門,
於是,第四機搜的警察們將自己的部門當成了阻止預謀犯罪的工作地點,只要是安排給第四機搜的工作,四人組便玩兒命的衝了出去。
其中,最敬業的當屬整個警察生涯都很誇張的男二:
啊,這。
這個打工人,也太拼命了。你們不是緝毒組誒。。
《機動搜查隊404》在「 日劇死在2020年 」 的這年突出重圍不僅僅是雙男主的設置爆成頂流。
而是這部劇主線劇情和單元故事,相輔相成,明明是雙男主的正規戲份,可是因為單元故事足夠動人,小人物的鮮活,仿佛不同的人就在你眼前用力的活。
一部島國現代刑偵劇,硬是拍出了歷史群像感。
在這部劇,和黑暗抗爭的不僅是主角們。
例如,《機動搜查隊404》其中有一集,起因是便利店經常有在日打工的外國人實施搶劫。在日本人心裡對本國外國人印象:
中國留學生大多有錢,越南、馬來西亞人都是黑工。
這些遠渡重洋來到日本抱著金子夢的窮人們為大都市提供廉價勞動力,可是來到日本才發現沒有金子,富麗堂皇和窮人無關,金子一樣漂亮的城市不屬於窮人,他們像老鼠一樣過活。
每天都打工打工打工,貧窮仍舊是像空氣包裹著他們。
真實資料:
404的警察也是這樣想,外國勞工因為仇恨日本所以群體犯罪,同時間進行作案,消耗警力,讓便利店搶劫變成一場網際網路輪盤賭。
而男二異於常人的神經,他總是對案件相關人員投入過多的感情。他好感熱情吃苦的外國女孩小梅,迅速捕捉到到案件的異樣。
原來,搶劫便利店的不是貧窮的外國人,而是欠債的日本人用外國口音策劃了一切,為了脫罪,還在網絡發布徵集帖,教唆引誘貧窮的外國人去搶劫便利店,好讓自己隱藏在幕後。
既然成為單元故事,這起案件被404的警察調查清楚。
便利店搶劫案的背後,是黑中介和日本有關B門聯合吸了幾代外國勞工人血的醜陋政策(只要勞工不要移民),黑中介草菅人命,日本宣傳仁義先進有修養。
窮人的命不是命,落後國家的人是勞工,不是移民。
黑中介跨國作案,吸收當地人行騙,刁鑽惡毒。用留學的幌子吸收一些根本沒有學歷,甚至超大齡的「學生」到日本做廉價勞工,像劇中的越南女孩小梅,一邊學日語一邊超負荷的去打工,每天睡覺時間算上吃飯洗澡可能3個小時都不到。
並且,當小梅這樣的廉價勞工遇到職場不公平,除了哀求,她不敢報警。
黑中介之所以用留學的名義,就是因為日本籤證的法律紅線,這種法律紅線看起來就像是專門來限制像小梅這樣的非常規留學生。
他們同時打幾份工是犯法的,一旦被抓到他們交不起保釋金,被遣送回國的話,回到越南也會被黑中介追債,新聞只會報導黑勞工回國了,但是不會報導這些勞工可能被黑中介再送到其它黑心工廠像動物一樣被虐待,透支生命,工作還債。
劇用男主的視角去揭開東京夢的殘酷,觀眾覺得無力,人需要理智,螻蟻怎麼和龐然機器(zheng ce 與 資本J )抗衡,警察也是旁觀者。
男二的視角是看到小梅的辛苦,小梅的和她的貧窮國家朋友們對東京的做出的貢獻,不辭辛勞,微笑服務,東京的每個日本人除了憂患貧窮外國人導致的犯罪率,也不能對操控、並主導這一切躲在幕後賺黑心錢的日本本國人視而不見。
有了這兩個視角,觀眾內心開始糾結,產生矛盾,男主和男二在每個案件都屬於兩種價值觀,和童年時學習成長經歷有關和工作多年,人三觀定型後,人自己內心的從屬也有關。
而兩者沒有對錯,也沒有答案。
男主是貓咪思維,男二是狗狗邏輯。
一隻貓觀察一隻狗固執的和周圍為敵,垂頭喪氣卻眼裡有光。貓:(狗的腦子裡在想什麼?)
一隻狗盯著一隻貓總是把事情做的有條不紊,很漂亮但總是散發憂傷。狗:(貓身上曾經發生過什麼?)
由男主男二之間的觀點碰撞,編劇向觀眾提出問題。
問題尖銳的提出後,案件依然在緊張調查中,這個案子最終的道德下落點是,教唆犯罪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方法選擇救贖。
他滑稽的逃脫警察的追捕,狼狽不堪,像瘋子一樣大喊大叫在大街上,面對媒體的鏡頭,大喊著
不要來日本!日本不歡迎你們!!
都是假的!
滾啊!討厭的外國人!
他把自己演繹成一個仇恨外國勞工的日本人。
對觀看新聞的日本人來說,這個人是日本敗類,丟了日本的臉。惡性新聞迅速引爆輿論,有關BM不得不快速處理。
這部劇最棒的一點,就是把警察工作的瑣碎和危險展現出來,最基本的搜集案件,走訪就很麻煩,即使一開始接線以為是民事糾紛安排第四機搜去處理,其實只要涉及違法,就都有犯罪升級的可能。
警察出於自己的良心,是希望所有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為警察僅僅是一份職業,不是涉案人員的救世主,洗不清罪孽,更不能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勞工案後,男主和男二能做的是送給小梅一份祝福。
第四機搜的男主和小夥伴們是作為體制內的人有著警察信仰,為了信仰有時做了超出體系內的事,這是一種抗爭。
而勞工案的日本犯罪嫌疑人選擇以一種悲壯方式投案,他沒有和那些同行繼續同流合汙,不做手握金錢的魔鬼,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在自首前選擇為被自己侵害的勞工們做些貢獻。
編劇為這個人物做了鋪墊,他犯罪是為了錢,他要錢是因為受金錢至上,男人必須成功的價值觀影響,他為了合群去犯罪,他在小梅的包庇行為中,喚醒良知,小梅的弱勢卻努力,努力就像白努力,反倒是激起了他反抗體系的勇氣。
向強者揮刀,而不是更弱者。
一個小人物的「殺身成仁」,怎麼能不震撼。不管代入視角是螻蟻還是慕強者,這個道德落點,比一味表現警察良心的譴責,刻畫英雄愛恨兩難敲擊觀眾道德底線的招數,要 「 兇殘 」 得多。
警察也是一份工作,他們終究是只是案件涉及人物人生的旁觀者,法不容情,一個案件結束投入到下個案件。
遺憾的,敬畏的,才是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