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去香港似乎都需要一個理由。可惜外人看香港,最多只能讀懂香港的1%左右
香港的高樓林立之間,仍有一群人在堅持傳承「本土情懷」,迷戀著過往的老香港的煙火氣,不管是書籍、電影還是服飾。
香 港 老 店
那些數不清的茶餐廳、士多店和宵夜大排檔,才算得上香港這座城市最本色的生活紋理,比如,永樂街的海鮮乾貨鋪、九龍城的蛋撻、711的魚蛋車仔面。
可惜在香港,每一間老店面臨著結業,艱難生存了幾十年的茶餐廳和大排檔都有可能在月底清場。那些來不及懷念的老時光和老店鋪,一一成為了香港插畫師flyingpig的寫生素材,在她的水彩畫中,你能找到香港100多間的老店。
香 港 故 事
距離飛天豬第一次為香港老店寫生已經過去近六年了,她仍然在更新城市寫生。飛天豬的個人插畫集,第一本叫《老店風情畫》,第二本叫《大國時代曲》,均收錄了關於香港大街小巷的老店鋪和老街巷。
到底是什麼讓飛天豬堅持這個香港老店的寫生項目呢?我們在她的Facebook上找到了答案:不喜歡講故事的網友,不是好的插畫師。
△
/ 中環 美香村茶莊 /
第一次我拿著一杯珍珠奶茶進去,於是蘇生衝了一杯茶給我喝。」飲茶「其實不只是一樣飲品,更是閒適的生活態度。
△
/ 柴灣 九記茶室 /
跟正在飯點的豆腐火腩大叔搶位坐,超緊張會不會突然有個大叔坐在我前面,讓我沒辦法開工畫。最後倒是有個大叔走過來看我畫畫,還誇我手好快,畫得好棒。
△
/ 中環 蓮香樓 /
本來是街坊酒樓,街坊茶客5點多鐘就到了,等新鮮出爐又實惠的雞球大包,一隻手拎起個雀籠,掛上個天花板,那些年美好的一日。
△
/ 中環 奧林比亞接臣咖啡 /
1927,一位來自希臘的埃及人在畢打街開立了咖啡店。二戰結束後由女婿 Sarafoglou 先生繼續經營。 1955年何伯加入,1984 年接手,2011 年由女兒和兒子接捧——經營共跨越了90 年。
△
/ 尖沙咀 海防道熟食市場 /
華香園巫生金句: 「有的人開店年終無休,我一開三個月去旅行,不是因為發了財,而是因為知足常樂,錢永遠賺不完的。」
△
/ 中環 初記海味 /
初記已經有五十年歷史,起初由爸爸開始經營,三十年前這裡是一片爛地,他就是在爛地上的大排檔開的。而初記的命名,就源自爸爸的名:何謂初。不過幾年前爸爸去世了,之後由同兩母女打理店鋪。
飛天豬寫道:「 2013 年春天,我第一次走到街頭寫生,培養出每星期去寫生的習慣,漸漸發現自己對城市寫生上了癮,對舊街道和店鋪著迷。伴隨著寫生,我開始認識在社區生活著的老街坊,和他們閒談相處,了解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建構了我們的城市,亦同時構成了我。」
香 港 情 結
香港的街道很窄,窄到不適合多人並肩而行,行人走路的節奏快到你稍微停留也會擋道。但是,通過飛天豬的作品,我們看到香港的年輕插畫仍然堅持著一份難得的慢香港情結....
有曾經流行的粵語金曲、TVB電視劇和警匪電影,還有五十年代的排檔市場,六十年代的九龍城,七十年代的公共屋邨,八十年代的尖沙咀鐘樓,九十年代的新機場....
點擊 [ 閱讀原文 ]
直達插畫師飛天豬的個人網站
查看更多的插畫作品
Facebook:飛天豬Flyingpig
Instagram:flyingpig.work
剛好聽到粵語歌
喜歡香港
喜歡復古
喜歡水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