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灣公仔是廣東省佛山市石灣出產的陶瓷工藝品。 陶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領域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青花瓷、唐三彩等名陶早已享譽海外,蜚聲國際,而「石灣公仔」 以「石灣公仔」為代表的石灣陶藝品卻是傳統民間陶瓷藝術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
石灣藝術陶器其產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數百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稱之為「石灣公仔」。唐宋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石灣公仔就開始遠銷日本、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後石灣公仔的生產進入鼎盛期,產品種類繁多,逐步分支為人物、動物陶塑、器皿造型、園林陶藝及微塑五大類,成為獨具嶺南特色的工藝品。歷經千百年的傳承和錘鍊,石灣陶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和讚賞。2006年「石灣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灣制陶歷史悠久,陶瓷產業十分發達。據石灣 「河宕貝丘遺址」的考古證明,五千多年前就有當地居民開始制陶。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石灣陶瓷生產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方圓幾公裡的小鎮有陶瓷107座,陶瓷行業從業人數達6萬多人,《明詩綜》有載:「石灣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當時石灣陶瓷生產的地位。清代,石灣出產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產和風格獨特的陶塑瓦脊、園林用品、藝術人物以及花鳥蟲魚等美術陶瓷,其陶瓷產品不僅暢銷嶺南,而且還經「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至東南亞各國。南風古灶更是五百年薪火不斷,堪稱制陶界的奇蹟,先後被列為佛山市、廣東省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見奇珍。藝精品美石灣瓦,名甲四方天下聞。」這是描述佛山石灣公仔的詩句。可以看出,佛山的石灣公仔早已名揚四海,那生動傳神的造型,那流光溢彩的風情,讓人深深地沉湎於泥土與水火所凝聚而成的藝術之中。俗稱「石灣公仔」的石灣藝術陶瓷,是在日用陶高度發展、商業流通活躍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每件作品充滿著渾厚、粗獷、質樸、率真的審美情趣。上釉別具一格,釉色渾厚斑斕,造型生動傳神。塑造人物則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現人體肌膚,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溫情和人性」的藝術效果。自距今幾百年前的明朝開始,「石灣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兼收並蓄、善仿善創的發展進程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灣的陶塑技藝秉承了中國藝術的傳統特徵,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最大的特點是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以及獨特的地方性。石灣公仔是一種富有鄉土氣息的傳統民間藝術,它的題材跟一般市民的生活有關,直到現在,石灣人的生活依然跟陶瓷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石灣逛一下市場,你就可以發現很多跟陶瓷有關的攤檔。從日常所用的器皿,到一般家居擺設,都離不開陶瓷。這種傳統的陶瓷文化世世代代影響著石灣,如今,不少年輕陶藝家對於陶藝創作都充滿熱情,希望能夠掌握到這種傳統的工藝。 石灣的陶藝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注入了不少現代的元素。為了開創新路,有一些陶藝家會創作一些新的題材,另外還會在傳統石灣公仔的神髓中,加入一些新元素,希望讓陶藝發展有新的空間。
民族性
西方的陶藝多藉助裸露人體的每條肌肉來表達感情,石灣陶藝則秉承中國藝術的傳統特徵依靠線紋的飛動,借衣紋摺疊、線條流動去表達人物的情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地方性
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飄逸流暢的特點。釉料方面石灣公仔採用的是一次燒成的顏色釉,以不可重現的無窮變化而形成石灣藝術陶鮮明的特色。施釉上石灣公仔不在人物的臉、手部上釉,以泥胎的產色使肌理表現更加真實,同時由於石灣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一層較厚的釉來掩蓋,從而使產品的藝術風格顯得特別古樸厚重。
人文性
由於石灣公仔是民窯生產,製作方式不受約束,構思上不拘一格,題材廣泛,具有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它以老石灣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更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具有較強的人文性。
地方特色
由於石灣公仔在手法上充分吸收了國畫寫意筆法的精髓,強調概括和誇張。重神似,具有造型生動傳神,釉彩渾厚樸實的特點。其陶塑題材,既有源於現實生活的,又有取材於神話傳統的表現形式,有寫實和誇張的不同手法,陶質運用上有素胎和上釉兩大類型,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種。
《花月春風》
《借東風》
《蓮生福地》
《普賢菩薩》
《施露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