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9月20日),被譽為「華語樂壇第一詞人」的林夕來到惠州參與「方直名人匯」系列講座。本次講座的主題是「林夕音樂背後的故事」,林夕難得地向在場觀眾闡述了一首流行曲歌詞的誕生全過程,讓夕爺的一眾「腦殘粉」大呼過癮。在陳奕迅今年的年度大碟《The Key》中,林夕貢獻了四首歌詞,其中《任我行》是頗受歡迎的一首,這首歌在香港各大流行榜上均曾高踞首位。
跟這幾年林夕的很多大熱作品一樣,《任我行》也是一首「非情歌」,繼續用歌詞說人生道理的林夕,這次劍走偏鋒,選了一個不容易討好的題材。到底林夕是如何寫出《任我行》的呢?他對近日香港樂壇的「詞人文盲論」又有何看法?近年減產的他會退休嗎?接下來就讓夕爺親自解答!
Step1
起歌名
「詞神」開班教填詞!
我有一個「備用歌名名單」,裡面有金庸、亦舒、百度名人金句……
記者:為什麼要把Eason這首歌取名為《任我行》?
林夕:我作為一個寫歌詞的人,一般都有一長串的備用歌詞名單,裡面會收集一些可以用作歌名的書名、電影名、人名,這些詞我都會記錄在電腦裡面。在這個名單中,有一個專門的部分是「金庸小說」中我可以「利用」的詞語,「任我行」就是其中一個。除了「金庸小說」所發散出來的備用歌名,我還有「亦舒書名」、「百度名人金句」等名單。有時候創作就是如此,很多人以為是我們填詞人經歷過一些什麼事,從而啟發我們可以這樣寫,但有時候它反而是倒過來的,《任我行》這個案子就是這樣。有一次我無意中翻開這個備用歌名名單(真的是無意的啦),「金庸小說」系列中沒有被用過的詞語其實也所剩無幾了,你看電視劇也都不斷在拍,我就看中了這個「任我行」。任我行先生(註:《笑傲江湖》中任盈盈之父,日月神教教主)本身很有型,我就決定用它來做歌名。這是第一步,《任我行》的前身,這首歌當時還處於一個「單細胞」的階段。
Step2
定基調
你可以簡單快樂,但「血淋淋」的手法難度更高也更有意義
記者:選擇寫《任我行》之後,你是如何給這首歌定下基調的?
林夕:「任我行」這個名字很好,如果是用作小說或散文的標題,我不會有那麼多的限制,但用來寫歌就不一樣了。如果我沒有那麼為難自己的話,《任我行》可以按照一般的流行曲寫法,寫成很簡單、很快樂的童謠,「千山萬水任我行」的那種感覺,這樣的話,聽眾也不用去消化什麼東西,快快樂樂地「任我行」就好,喜歡的事情就應該去做,想去京都旅遊就馬上動身去京都。這樣的歌詞我肯定比較有把握可以寫好,也不會出現那麼多不明不白的地方,讓別人說現在的歌詞「上文不接下理」了(笑)。還有另一種寫法,就是直接引用金庸筆下的角色,霸氣、大氣,任何難關都不怕之類。
記者:但你最後兩個方向都沒有選,選了最難的「第三個方向」?
林夕:寫歌詞的第一個程序,當然就是要配合作曲人所寫出來的旋律,這個是必須強調的。多數人都誤解了歌詞,我過去蒙受過不少「無頭冤案」,很多人說我是一個非常憂鬱的人,經常寫那麼多悲催的歌詞。所以有一次我就跟陳奕迅說:「你可不可以不要把那麼多慢歌拿給我寫,給一些快樂一點的快歌讓我填詞吧。」我想多寫一點沒有那麼悲催的歌,否則人家會誤會我的性格。比方說,當我拿到《一絲不掛》的旋律,你要求我寫出一首很有正能量的歌,我相信連陳奕迅唱起來也會很奇怪。說回《任我行》,它的旋律本來就比較輕快,情緒不會太極端,雖然跟《一絲不掛》一樣都是作曲人澤日生的作品,但副歌部分沒有一滴狗血灑下來。整首歌都保持得很平穩,所以不能按第二種「霸氣」的方向來寫。
如果讓我用第一種「快樂自由行」的角度來寫,我也會很不甘心,到了我這個階段,經歷過一些人情世故,必然會覺得這樣寫出來是假的。像浮雲一樣飄來飄去?飛不起來。去森林的話,萬一你進入了一個樹海,迷路的話你就死掉了!你是一個城市人,有蚊子咬的時候,你會開始不耐煩,你會後悔。好端端的,我坐在家裡看紀錄片,也能看到森林啊。其實,說到「任我行」這三個字,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經常在我內心出現的一個感慨:任我行,其實我又能行走到哪裡去?於是,我決定用一個「血淋淋」的方法寫出我們的現實生活,這樣寫的難度當然比寫「快樂自由行」要高很多,可是也有意義得多。
Step3
找方向
我希望在聰明的歌裡再多加一點智慧
記者:《任我行》裡試圖闡述的東西,普通歌迷未必能完全明白,作為填詞人的你,能簡單描述一下嗎?
林夕:在我想好「任我行,我又能走得多遠」這個方向之後,我要做的是控制歌詞裡的「野心」,這個情緒上的節制是最難的。儘管天賦我們自由,但為了種種原因,我們不得不主動放棄這個自由。但這也不是絕對的,「任我行」嘛,走到一個地方覺得不習慣的話,你就離開啊,沒有人會鎖著你。真實的人生總是不會那麼簡單,我們往往介乎於有時甘心、有時不甘心的狀態,你明明不喜歡這個工作,但你還是繼續做下去,碰到一些不好的事,你會覺得不甘心,但當你想起另一部分的滿足感與好處,你又變得甘心了。
我可以舉自己真實生活中的例子,用我的本業填詞來解釋一下「任我行」。在中學還沒畢業的時候,我最大的志願就是寫歌詞,果然這一條路我一直走下去,走了很多年才慢慢發現,我的確做到了自己想做的東西,這是出於我的個人自由選擇,可它同時也帶來了太多的不自由。我必須偶爾寫一些不喜歡的東西、接一些完全無感的案子,假如我不寫這些的話,可能我就會失去寫最喜歡的題材的機會,也不能繼續寫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東西了,這是一種必須的「交換」。但凡有理想的人,必然不是最自由的,最自由的人就是無欲無求的人,有理想就會有求,有求就會有限制。於是我決定,一份有生命力的歌詞,寫到最後應該是沒有答案的。在《任我行》裡,我想寫「自由的極限」,即使給你百分百的自由,你還是會主動放棄其中部分自由。我希望這種矛盾是沒有答案的,人生之所以真實,是因為我們總是矛盾的,有時希望自己一個人,有時希望身邊多一點人。當然,《任我行》也可以寫成一首不用消化的流行曲,一聽就可以全情投入,但我希望在聰明的歌裡再多加一點智慧。真正的智慧是,你明白到一些事情,本身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問題本身就是答案。懂得問問題的人,其實找不找得到答案都沒有所謂。
Step4
摳細節
我竟然寫出了「空山無人」
記者:在《任我行》這首歌裡,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細節?
林夕:這首歌詞反反覆覆寫了四天,不斷地去修改一些不滿意的地方。那時我以為自己寫完了,後來我重讀那份歌詞,副歌有這麼一句「從何時開始忌諱空山無人,從何時開始怕遙望星辰」。我發現,「空山無人」四個字就是《任我行》的重點,我寫這句的時候很順,可能跟我自己的經驗有關。作為一個創作人,很多東西都是互相啟發的,有的經驗能挑逗我們想到一些新的東西。看金庸小說時,我經常有一個願望,獨佔一整座山的靈氣。但之前到安徽工作時,多出來的一點時間其實是足夠我到黃山去一趟的,可是很慚愧,雖然說「任我行」,但結果我擔心自己體力不支,也擔心空氣會影響身體、會生病,山裡可能會有老虎、豺狼、蛇,即使面前放著一座「空山」,我也不敢去。「空山無人」這句詞讓我非常驕傲,除了發音與旋律匹配之外,這四個字也太準確了,準確得令我頓覺《任我行》的歌詞填得太棒了!我怎麼能寫得出「空山無人」這四個字呢?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這是我的偶像蘇東坡寫的,「空山無人,水流花開」,讀過之後,這四個字就進入了我左腦的「海馬區」,這就是靈感的來源,很有趣。
寫《任我行》前的春節,我回家與家人團聚,大家拿毛筆寫春聯,每個人都寫「出入平安」之類的,這跟那些沒腦的勵志歌詞一樣,難道你說平安就能平安嗎?該我寫的時候,我就寫了「空山無人」四個字,這對傳統的中國家庭而言,當然是很不好的兆頭。我的母親大人說:「你幹嘛?『空』就是『兇』啊(粵語諧音)!」我很難跟70多歲的母親解釋道家、佛家的學說,「空」其實是好的,「滿」的時候反而裝不下福氣。那天我很有所感,我的性格確實有點怪怪的,有點孤僻,很多興趣都跟同齡人不太一樣。人際關係最關鍵的是,為他人放棄自己的自由,這跟談戀愛有共通之處。我經歷過佷多,當我邁向一個自由的境界時,我心甘情願地放棄一些東西,其實中間沒有答案。後來我寫了幾句話給Eason,告訴他《任我行》這首歌主要是講什麼的,當他跟著旋律來唱的時候,不是絕對的輕鬆,也不是絕對的沉重,很高興他能把握到整體的情緒(記者 王擊凡 實習生 陳煒賢 李奇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