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抗日戰爭,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該忘記。不僅是為了銘記曾經的屈辱與血淚,更是為了不負抗戰先輩心血付出的慘烈!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我們走進武警濟南支隊某部,從那段壯烈的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真正讓和平永駐、正義長存。
武警濟南支隊某部是一支從戰火硝煙中走出的英雄連隊,其前身是1937年組建的清苑農民抗日武裝,曾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立下赫赫戰功,有著「鋼鐵四連」的光榮稱號,先後1次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榮立集體二等功,8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武警濟南支隊某部指導員張宜武:抗日戰爭時期,我連運用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村落戰等巧妙戰法,開展了靈活機動的敵後遊擊戰爭,先後參加戰鬥三十多次,殲滅日軍一千餘人,極大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經過戰火的洗禮,四連逐漸成長為一支英勇善戰的英雄連隊。1945年3月,四連在行軍途中,官兵一天只吃2個土豆,鞋底被磨穿。官兵強忍饑寒,團結互助,創造了千裡急行無一人掉隊的奇蹟,榮獲「鐵腳丫子第四連」「翻山越嶺行軍堡壘」等稱號。
進入新時代,他們始終堅持賡續抗戰精神,堅定投身練兵備戰的信心與決心,全面提升打贏能力。趙麗康,一名第八年的「老兵」,當了四年的班長,他對每面抗日戰旗的故事都熟記於心,對這種激發戰鬥精神的儀式倍感榮耀自豪。在去年的比武競賽中,他和戰友們冒著40度酷暑,圓滿完成體能、技能考核,取得了團體第二名、個人綜合第一名的好成績。
武警濟南支隊某部士官趙麗康:武藝練不精,難當四連兵。我當新兵時,老班長就經常跟我講中隊戰旗的故事,每次聽都熱血澎湃。作為一名帶兵人,我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軍事練過硬,練出一副「鐵腳板」,才能帶領大家不斷衝鋒。
武警濟南支隊某部列兵盧小港:「武藝練不精,難當四連兵。『翻山越嶺、開路先鋒』錦旗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榮譽,作為傳承者,更應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一步一個腳印,時刻保持衝鋒在前。」
作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該部官兵表示,將自覺主動地傳承抗戰精神,以不避萬難、以身許國的血性膽氣,砥出最堅硬的「磨刀石」,積極投身到強軍興軍偉大實踐中。
策劃:王學文
記者:張依盟
通訊員:姜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