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類節目熱播的背後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科技類節目熱播的背後

  近兩年,一向神秘、高冷的科技類節目開始深入觀眾視野,特別是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各大衛視的科技類節目密集上馬。比如湖南衛視的科技秀《我是未來》,深圳衛視的科普類喜劇節目《極客智造》,山東衛視的科學魔幻競猜秀《奇蹟時刻》以及央視介紹人工智慧前沿科技的《機智過人》等。

  「一種類型節目火熱的背後一定有其社會需求。一方面是國家層面整體輿論對科技強國的倡導,另一方面也源於人們發現科技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刻。」 山東衛視《奇蹟時刻》的製作人楊萊萊表示。

  現如今,從社交媒體的運用到網際網路經濟的繁榮發展,從人工智慧的追捧到智能家居的更新換代,科技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並改變著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為此,人們對科學技術認知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強烈。回到科技類節目本身,節目的創作也逐漸從最初的說明解釋為主逐漸向更加綜藝化的形式轉變,比方《最強大腦》等就表現得具有娛樂性,所謂「高手在民間」,更接地氣,更有親和力。

  應當說,綜藝節目要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既要有娛樂性,又要反映當下社會生活,而科技類節目在創作中,如何兼顧娛樂性與科技的嚴謹性卻並不容易。所以,很多業內人士覺得,目前科技類節目還屬於「投石問路」的階段,雖然節目的內容和質量都有一定的體量,但還沒有真正成功的模式出現。

  對此,楊萊萊以《奇蹟時刻》為例解釋道:「我們在節目製作中會用最平實的以及更生活化的方式來呈現,比方說我們在節目中會有科學題目對於明星的問答,而這些題目大多數是來源於生活中你看到的,用到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節目中引入『科學商』的概念。我們其實想表達的是,科學科技並不是只屬於某一類高端人群,而是可以人人皆有。跟智商、情商一樣,科學商也來自於我們所有人身上的一個屬性,所以,在這個節目中我們用一種更接近於大眾也更生活化的方式通過普通人的生活經驗、職業經驗呈現。」

  而對於節目科學嚴謹性的把握,很多節目組會邀請專門的研究機構作為技術支持。「除了綜藝節目自身的娛樂屬性外,為了體現科學的嚴謹性,我們在節目中還特別邀請了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做支持,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節目中魔術呈現的是娛樂化的效果,答題是一個綜藝的表現形式,而我們科學的嚴謹性來源於節目中科學實驗的呈現和專家團隊的配合,通過多重因素實現節目效果的最大化的呈現。」 楊萊萊進一步解釋道。

  《奇蹟時刻》製片人趙瑞總結道,他們想做成一檔貼地氣、有生活溫度的科普節目,達成魔術和科學的嫁接。而最大的製作難度就在於打通魔術與科學的邏輯,找到魔術中引發興趣的科學現象,明確魔術隱含的科學是身邊的生活現象或普通的科學原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相關焦點

  • 一批泛科技類節目被推出的背後,到底拼的是什麼?
    》《朗讀者》《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節目獲得廣泛讚譽之後,泛科技類綜藝節目異軍突起,頻頻問鼎收視率榜單。向未來》,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湖南衛視《我是未來》,江西衛視《真是想不到》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泛科技類綜藝節目聚焦科技核心、力載科普重任,通過多資源整合與多維度創新為中國新一代乃至整個社會傳遞了科學知識、傳達了科學精神,為實現美好宏偉的中國夢增添了幾許時代價值與內涵。
  • 科技類節目霸屏 娛樂元素讓節目更親民
    近年來,科技類節目融入娛樂元素,讓觀眾在趣味中感受前沿科學技術的成果,悄然掀起了一股熱潮;此外,更有多檔文娛節目融入科技元素,科技和娛樂逐步結合。  節目數量呈上漲趨勢  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央視《加油!
  • 科技類節目叫好不叫座 "高冷"科學是綜藝富礦
    在浙江衛視新近播出的一檔科技節目《鐵甲雄心》中,出現了李連杰、黃健翔、吳大維等名人解說機器人格鬥的熱血場景,這讓不少熱衷機器人的「理工男」很興奮。不過,從《鐵甲雄心》被安排在周一晚21:40播出就不難發現,電視臺對這檔節目的收視表現沒有什麼期待。事實上,不管是去年播出的《我是未來》《加油!向未來2》,還是最近的《鐵甲雄心》,收視表現都一般,科技類節目叫好卻沒能叫座。
  • 三檔科技類節目陸續上線,科學「綜N代」該如何自我升級?
    可能沒有太多人注意,最近也有三檔科技類「綜N代」跟大家見面,分別是湖南衛視周四晚間播出兩期的《我是未來2》,央視一套上周六、日相繼開播的《機智過人2》和《加油!向未來3》。《機智過人2》用尖端科技展示國家實力 科技類節目的舞美基本上都會採用深藍、深紅的主色調,像《我是未來》和《加油!
  • 機器人格鬥來了,看2018年科技類綜藝如何「爭奇鬥豔」
    2017年,科技類節目異軍突起為綜藝市場注入強勁活力,黑科技、人機大戰、人工智慧等元素集中走進大眾視野,儘管舞美、賽制、呈現所帶來的懸念感、視覺感、驚喜感讓觀眾欲罷不能,但是以小眾為切口的科技類節目並未出現實質上的現象級之作
  • 泛科技類綜藝進擊周日黃金檔,「賽先生」上節目如何怡情又益智?
    近半年,泛科技類綜藝節目異軍突起,《未來架構師》《加油!向未來》《我是未來》《極客智造》等節目讓人眼前一亮並且取得不俗成績,這似乎印證了「別太相信大人」但要相信科學的合理性。《未來架構師》於2017年7月到10月在CCTV-2播出,以「看見不可見,敢做不可能」為創作立意。開播首期就請到了聲名大振的年輕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加油!
  • 看科技類DTC品牌如何衝破流量困局
    除了時尚類 KOL ,科技類和電子產品類 KOL 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最大。調查數據顯示:在受消費者信賴的所有 KOL 類型中,最被信任的是「運動員」和「專家」;技能和專業是 KOL 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最重要的因素,佔比 63.5%。
  • 2020年佛山供電局第1批科技類物資結果公告
    2020年佛山供電局第1批科技類物資結果公告發布時間:2020-08-19 08:57:42來源:全球起重機械網  人氣:689 招標公司受業主委託,於2020-08-18在網上發布:2020年佛山供電局第1批科技類物資結果公告
  • 西城區首家金融科技類企業科協成立
    西城區首家金融科技類企業科協成立 2020-12-21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泛科技類綜藝連擊黃金檔,且看暑期螢屏「架構」未來
    第二季節目於上周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開播。由央視名嘴撒貝寧和尼格買提搭檔,組成最強兄弟組合「撒貝尼」,兩人在節目中的幽默互動讓節目充滿歡樂。本季《加油!向未來》獲得了科學界的鼎力支持,中科院等多家國家級專業科學機構與節目進行了深度合作,科學家曹則賢、張雙南也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節目錄製,為觀眾解釋科學原理。
  • 《國家寶藏》《一堂好課》《你好生活》《衣尚中國》……這些熱播節目背後都有同一個人
    深耕文化類節目,讓中國精神、中華文化尤其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走近年輕人、融入大眾生活,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些年做的事。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爆款《國家寶藏》、2019年啟迪人心的《一堂好課》,以及正在熱播的《衣尚中國》,這些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的王牌、同時也彰顯中國綜藝原創力的節目背後,都能找到同一個身影——湯浩。
  • mc加入道具最多的科技類mod格雷科技
    從今天開始為大家帶來一個全新的系列,這個系列叫做格雷科技,相信經常接觸科技類整合包的玩家應該對這個mod有所了解,廢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介紹:當格雷科技發展到GT6的時候,這個mod已經完全脫離了IC2,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科技類mod,而且與前作也就是作為IC2附屬的GT5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以說格雷科技從GT6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科技類mod了。
  • 5本現代超級科技類小說,腦洞大開亮點多,全部完本看個爽!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現代超級科技類小說,腦洞大開劇情硬核,全部完本看個爽!推薦喜歡科技類的書友看一看。第三本:《黑客》 作者:青幕山 完結字數:586萬書評:超級科技類,用黑客技術來改造世界。講述的是一黑客大佬被外星科技核心選中之後重生的故事,放在現在看的話有點系統爽文的意思,但不失為一本好書,總之能讓你不明覺厲就對了。個人認為是都市文的傳奇之一。每一個女主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 湖南衛視《我是未來》:如何打造成功的科技節目?
    你有沒有想過,國產的探索科技的電視節目也可很綜藝、很創意,甚至揚名國際?  隨著湖南衛視原創科技秀《我是未來》的熱播,觀眾已經見識了不少新穎的科技。這檔全新科技秀,在日前愛丁堡電視節上,得到ABC等等境外媒體的關注,甚至希望這檔節目的模版能銷售到海外。一檔科技節目能獲得如此迴響,著實令外界印象深刻。
  • 2017年全國綜藝節目收視分析(下)
    詩詞》《閱讀·閱美》《兒行千裡》等節目,讓文化類綜藝成為「一股清流」。時近2017年末,央視又推出《國家寶藏》《今日影評·表演者演》《環球影迷大會》三檔題材各異、風格獨特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揭開中國文物背後的歷史傳奇和傳承故事;《今日影評·表演者演》嚴肅探討影視劇演員表演背後的故事和技巧;《環球影迷大會》則邀請影迷參與電影知識問答,深度解讀電影背後的文化故事。
  • 數據 | 2017年綜藝節目收視分析
    《國家寶藏》揭開中國文物背後的歷史傳奇和傳承故事;《今日影評·表演者演》嚴肅探討影視劇演員表演背後的故事和技巧;《環球影迷大會》則邀請影迷參與電影知識問答,深度解讀電影背後的文化故事。這些嶄露頭角的文化節目在節目語言上嘗試運用更娛樂綜藝的表達方式貼近現代生活,在選擇節目每期主題時,兼具觀賞的趣味性和人文價值。
  • 《中華好家風》特別節目《我們記得》熱播
    由《中華好家風》推出的致敬燕趙英雄系列特別節目——《我們記得》正在河北衛視熱播。節目一經播出便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熱度值不斷攀升。眾多網友表示意猶未盡,期待第三期節目播出。,這些老物件看似普通陳舊,背後卻深藏著令人動容的故事。
  • 藍盈瑩好勝心背後的人性與商業節目的秘密
    在綜藝節目中《演員的誕生》與凌瀟肅搭檔的作品《最愛》,應該是她的巔峰,一上臺就讓觀眾相信這兩個人真的在結婚,細節把控得很好,對於那些悲劇的部分呈現方式不是怒吼,而是抑制,藍盈瑩在上吊的時候默默流下的一滴淚,加上決絕又傲然的一笑,打動了許多人的心扉,將故事推向高潮。
  • 漢字節目異軍突起 動了歌唱電視節目的奶酪?
    歌舞選秀節目風頭正勁,為什麼會做這樣一檔史無前例的漢字節目?「唱歌選秀既然大家都在做,我為什麼還要去做呢?」馬東說,其實就是差異化的選擇,至於為什麼是寫漢字,因為漢字在中國人心裡有獨特的位置。    最初的靈感源於美國的拼字比賽。馬東注意到,拼字在美國具有悠久歷史,最會拼字的冠軍會受到總統接見,是一種巨大的榮譽。
  • 《什剎海》熱播,劇中傳統宮廷美食引關注,美食背後大有來頭!
    近日,一檔講述老北京生活的都市家庭劇《什剎海》,正在熱播之中,該劇由當紅流量地道北京姑娘關曉彤和老戲骨劉佩琦、曹翠芬、牛莉等實力派演員等共同出演,這部劇剛一上映,就獲得了觀眾的熱烈關注。節目中的「老北京味兒」十分濃厚,從飲食到語言,都是「京味兒」十足,倍兒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