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 | 讓世界看見高平之美

2021-02-07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1978年,高平縣城全景。

2018年,高平市區全景。


一個攝影工作者,有責任從存儲在紙箱中的底片中挑選出部分圖片以饗讀者,用這些記錄時代、見證歷史的影像,作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影像紀錄。高平有幸逢盛世,影像無言藏古今。細賞過這些高平細節的定格,人們定會更加熱愛他所生活的地方,定會更喜歡用自己的眼光,按下快門,留存新生活乃至更遠的未來。


1985年,學生運動會〔工會球場〕。

2008年,市體育中心建成。

 

建立了一部在向現代化邁進的中國小縣的影像檔案。經歷了也見證了,更希望將這個歷史之河的流淌軌跡用影像串起,立體而全景地告訴世人,天變、地變、人在變。

 

1980年,高平縣一中。

2015年9月,高平市一中新址。


從40年前的一個普通縣城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城市模樣,有幸逢盛世,影像無言藏古今。40年歷史的索引,追思一個太行小縣到經濟強市的前進歷程。我沒有讓眼光走失,歷史影像作品幾多徘徊,記錄著四十多萬人民為它付出汗水。凸顯40年來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巨大變遷的圖片,引發讀者撫今追昔,滿懷信心地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成果,豪情滿懷地奔向新時代!


1976年,207國道太洛路高平丹朱嶺段。

2006年,焦(作)、晉(城)至太(原)高速路開通。

 

英國詩人勃拉克詩云:「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我們相信,有更多、更豐富的影像記錄尚在我的視野之外。每一個廠區、每一個鄉鎮都在這四十年當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個人四十年的生命歷程都會閃爍出迷人的光輝。這是一條深廣莫測的就像母親河丹河一樣。它自遙遠的時代湧流而來,亦將不息地東流而去,最終匯入人類文明的大海。我們的工作,不過是取其一勺流水,藉以映照出時代的輝光。

 

1980年,井下掘進,打眼、放炮、釆煤。〔新莊煤礦〕

2009年,新莊煤礦大型機械綜合釆煤。

 

「不能讓歷史留下空白」。40年,鏡頭不會說謊。歷史的記憶,因它留下的珍貴照片而變得生動、鮮活、真實。過去40年高平經濟的崛起,無疑是發展長河中最令人矚目的事件,縮影在中華民族奮進史上,更是值得記錄的一段光輝裡程。


1983年,煉鐵專業戶。

2009年,興高能源。


記憶講述了一個變化的高平,它既是對歷史的一次總結,同時也是對未來的一次探究。


1988年,二輕局西南莊鑄管廠(泫氏鑄業前身)

2008年,全國最大的泫氏鑄業。2008北京奧運場館用管,高平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家庭也有自家的故事,一個縣、一個城市同樣有著鮮活的故事。了解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個體生活的地域,也將感受到一個古老民族自強不息、源源流長的歷史。


1985年,高平縣營化肥廠。

2009年,高平市天脊中化公司化肥生產線。


1986年,高平黃梨大豐收,《人民日報》1986年11月11日一版刊登。

2009年,農產品開發項目,廈普賽爾黃梨汁生產線。


1986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發生了可喜變化,農民學科學用科學,地膜覆蓋技術受到農民歡迎。《人民日報》1986年3月14日一版刊登。

2010年,現代農業推廣項目大棚種植技術被廣泛使用。


1981年,夏收揚場〔河西鎮〕

2018年,機械化收麥顆粒歸倉。(河西鎮)


1981年,日出而作《山西日報》周末版創刊號四版刊登。

2012年,農田機械化作業。


1980年,全民動員七佛山荒山造林。

2009年,七佛山松林,現為七佛山森林公園。


1983年,三甲鄉響水坡村,黨支部書記趙才義,帶領全家承包治理荒山。《山西日報·農村版》1991年3月21日,以攝影通訊《湯王山上有人家》一版整版刊登報導。

2018年,35年過去,荒山變綠,樹木成材,老趙終因積勞成疾離開人世。兒子趙勝天剛上山時的小倆口,現已是七口之家,二孩龍鳳胎是福報。承包荒山35周年日,全家帶著老爸的遺像和全國綠化委員會頒發的功臣證書和獎章,在遮天閉日的成材林中告慰先父。


1988年4月,全國人大代表畢生才,養豬致富,資助貧困大學生。北京參加人代會回來,在縣人大會議上傳達全國人大第七屆代表大會會議精神。

畢生才女兒畢臘英,繼承父親遺願辦養豬場,用獎勵基金資助貧困大學生。節儉的畢臘英資助金額無數,自己和女兒都沒有私家車,要去北京出席黨代會,才進城180元買了件紅色喜慶西裝。就這件衣服一穿便開了十八、十九兩屆黨代會。


1986年,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裡〔莊裡村炎帝陵〕。

2018年5月,「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戊戌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裡民間拜祖典禮。


1995年11月2日,長平之戰屍骨坑被發現,遺骸堆長10米,寬2米,坑深1米。這些屍骨一定程度再現了「長平之戰」戰場狀況。《光明日報》1996年1月30日刊登。

2015年建成的「長平之戰」紀念館。



作者簡介

秦紅宇,晉城市陵川縣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晉城市委專業攝影記者。1990年武漢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畢業。2002年開始用大畫幅相機拍攝王莽嶺,解讀太行山。


大型畫冊《王莽嶺》2004年3月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獲得2004年第四屆平遙國際攝影節《人說山西好風光》攝影大賽金獎。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最佳寬畫幅攝影藝術獎。第七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節國家政府最高獎——群星獎。《王莽嶺》專題攝影作品先後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北京地鐵、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展出。2005年4月參加中法文化年活動,在法國巴黎展出。《太行至尊·王莽嶺》畫冊獲2007年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鳳凰衛視杯中國優秀攝影師·優秀攝影畫冊大獎。2015年《王莽風光甲太行》畫冊參加美國紐約圖書展。2015年出版大型畫冊《大太行》。

攝影家上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www.cpanet.org.cn

作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的官方網站,權威發布協會信息,傳播分享精彩圖文,服務會員,惠及影友是我們的責任。

新浪微博:@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微信訂閱號:cpanet

聯繫電話:010-65211285

郵箱:cpanet_org@126.com

責任編輯:彥希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本網微信

相關焦點

  • 喜訊 | 乙晴主任榮獲「改革開放四十年美業先鋒四十人」殊榮!
    新華社《中國名牌》雜誌與中國美業智庫近日在京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美業先鋒四十人》。
  • 改革開放四十年
    最近我經常會看見一些「新舊」生活的對比新聞,從衣食住行到精神娛樂,僅僅一張圖片,就能直觀感受到我們的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裡的嚮往,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時間名詞,人民的嚮往只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這其中就體現出了「時代感」,就是我們要立足現實,有時代精神。
  • 上海之春|20支合唱團齊聚上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
    上海之春|20支合唱團齊聚上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8-05-16 11:52 來源:澎湃新聞
  • 《海晏河清》盛世國尊:國粹景泰藍見證改革開放四十年朗朗乾坤
    公元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各領域建設取得偉大成果,進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的新時代。至此,中國建立起全面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增長更加穩健,教育科技取得長足進步,國際地位持續提高,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人民生活水平德大空前提高。
  • 改革開放四十年軍事題材電影回眸
    改革開放四十年軍事題材電影回眸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陳旭光 宋法剛責任編輯:焦國慶2018-12-07 23:28
  • 《川越四十年·改革再出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媒體聯合...
    致敬改革開放,聚力治蜀興川。10月23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全省部分市州廣播電視臺策劃的全媒體聯合直播《川越四十年·改革再出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廣場正式啟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曉駿在啟動儀式上講話並宣布聯合直播正式啟動。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二十六...
    齊魯網煙臺12月3日訊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委改革辦、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在煙臺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19:1986年,煙臺在全國率先開啟住房制度改革大幕,並於1993年開始啟動實施了「安居工程」建設,此時的幸福人也開始了澇窪區的改造。
  • 民族音樂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傳統音樂藝術在創新中前行
    原標題:民族音樂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傳統音樂藝術在創新中前行[   國際在線報導(實習記者 陳燁):15日晚,「光明頌」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族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北京民族樂團寄情於優秀民族音樂作品,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上了一份精彩紛呈的「音樂之禮」,一份見證中國民族音樂四十年發展成果的「驚喜之禮」。
  • 王二妮演唱歌曲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40首好歌
    2018年8月,「唱響我們這四十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尋找廣東原創好歌曲徵集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將面向全球原創音樂人,尋找徵集唱響改革開放的優秀原創作品,通過音樂作品反映廣東改革開放40年來經歷的滄桑巨變,經濟、文化等方面高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人民群眾喜樂美滿的生活,並通過網絡集贊、專家評選等方式選出40首優秀作品,在金羊網、優酷、酷狗音樂等網絡平臺進行推廣。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十七)郵政...
    齊魯網煙臺11月9日訊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紀錄片《四十年 四十家》在煙臺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19:52、新聞綜合頻道21:45《煙臺故事》欄目播出。煙臺網絡廣播電視臺、膠東在線、智慧煙臺等新媒體將同步播出。
  •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時代喝彩》 細數時代巨變
    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四十年,四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東方衛視於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特別訪談節目,《為時代喝彩》由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及主持人王冠擔綱主持,節目將分為影視劇導演、影視演員、配音演員、歌手等四大主題,邀請包括全國人大代表關牧村、全國政協委員奚美娟在內的全國知名的文化藝術界代表,他們將結合各自的創作及代表作品暢談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心路歷程,從中折射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文化文藝事業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電影創作經歷了複雜的發展階段,既符合中國文化發展的大致脈絡,又在不同階段和不同體裁中發展出豐富的個性,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特徵。一批優質的國產電影作品不僅展現了電影創作思維的演變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中國社會所經歷的文化變遷。
  • 向美而行 杭師附小舉行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詩歌朗誦會
    浙江在線12月29日訊(通訊員 邵歡歡 楊月清)教育之事,美好實為追求。杭師附小全體師生齊聚浙江音樂學院,奏響了「走向美好•杭師附小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詩歌朗誦會」的樂章,用童聲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 大慶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推選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慶舊貌換新顏。得益於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政策,建市以來,大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經濟轉型穩步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獲得感實實在在。
  • 《影響》今晚央視開播,夢之藍攜手CCTV6致敬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市場經濟就像只「看不見的手」,默默地改變著中國社會生活的面貌,中國電影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這一發展進程,成為改革開放中動人的一部分。四十年的光影故事,熒幕上的改革開放,寫照出一個偉大時代,11月19日起,「國家品牌」夢之藍將攜手CCTV6電影頻道推出四十集大型專題片《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下稱《影響》),通過40年銀幕採擷,200餘位電影人傾情講述,從電影的視角看40年社會變遷,銘記時代大事,感受生活改變,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 封面聯合微博致敬改革開放40年 川越四十年 話題超3.8億閱讀
    這是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聯合新浪微博,共同發起的改革開放40年特別策劃——「川越四十年」大型線上內容徵集活動。活動希望通過明星和媒體的影響力,吸引四川網友展示具有紀念意義的照片、物品,以此反映出改革開放40年來四川人民生活的變化。截止12月21日,該話題已經有20多位川籍明星參與,吸引126.3萬網友互動,「川越四十年」微博閱讀量已高達3.8億!
  • 原創話劇《船歌》聚焦深圳故事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原創話劇《船歌》是中國國家話劇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點項目,並作為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目,於11月17、18兩日在美琪大戲院上演。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為堅持中國原創而精心策劃創作的現實題材作品,《船歌》聚焦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特區的百姓身上,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以此紀念一個時代。《船歌》從2017年7月開始籌劃,包括導演、編劇、舞美在內的主創團隊多次深入廈門、汕頭、珠海等經濟特區,不僅接觸到了從小與水為伴,以船為家的漁民,還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特區建設者交流。
  • 「影響」中國電影40年,銀幕上的改革開放
    「影響」中國電影40年,銀幕上的改革開放 《影響》影人面孔海報1905電影網訊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40集系列專題片《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下稱《影響》)。
  • 文化 |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2018華語金曲獎頒獎盛典12月來漢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2018華語金曲獎頒獎盛典」(以下簡稱「2018華語金曲獎頒獎盛典」)新聞發布會於10月26日在湖北武漢知音號郵輪盛大召開,現場發布「2018華語金曲獎頒獎盛典」將於12月15日在湖北武漢客廳舉行,本次盛典的主題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各大媒體、華語金曲獎各大合作夥伴及特邀嘉賓等一同見證。
  • 以「經濟」書寫四十年改革浪潮,獻禮劇《風再起時》展現一代企業家精神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劇成為今年劇集布局的重點。其中,電視劇《創業時代》從手機軟體研發切入,《我們的四十年》以電視行業作為切入點,而《風再起時》則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打底」,講述了青年人的創業發展故事。 12月3日,《風再起時》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劇集主創團隊及相關行業專家們出席研討會,就劇本創作、故事立意、時代精神等方面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