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慶檔很特別。
全國影院自7月20日有序復工,國慶檔成為今年電影市場迎來的第一個大體量檔期。如同電影《姜子牙》的宣傳語「一起把這個年補上」,春節檔欠影迷的熱鬧,國慶檔來補。今年國慶檔一共有7部電影上映,《奪冠》《姜子牙》《急先鋒》3部春節檔種子選手延檔,與《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再見吧!少年》同臺競爭,還有一部是國產動畫《木蘭:橫空出世》。
今年國慶檔,主旋律、體育、脫貧、動作、喜劇、動畫等多類型作品輪番登臺,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國慶檔影片各主創歷年產出票房累計超過500億元。多部大片坐鎮的國慶檔,能否承載住行業厚望,扛起恢復電影市場往日熱鬧的重任,進而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
題材類型多元化
動作元素方面,今年國慶檔既有熱血、燃情的體育題材影片《奪冠》,帶領觀眾回顧新老女排傳奇的拼搏歷程,感受震撼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女排精神;也有曾攜手創作《紅番區》《神話》《功夫瑜伽》等口碑佳作的唐季禮導演和成龍,再次聯手為觀眾奉上的動作大片《急先鋒》。
IP向作品方面,繼《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斬獲50億元票房後,彩條屋影業再次推出中國神話宇宙系列《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方式,由張藝謀任總監製,寧浩任總導演,張一白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講述家鄉近年來的喜人變化;國產動畫《木蘭:橫空出世》對「花木蘭」這一經典IP進行改編,強調影片作為首部國漫木蘭電影的「中國氣息」。
青春題材方向,有契合當下背景,慶祝2020年中國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點就到家》,該片由陳可辛監製、許宇宏導演,是一部反映電商脫貧的青春題材電影;還有與病魔抗爭,努力實現青春夢想的《再見吧!少年》。
今年國慶檔相比去年同期,題材類型更多元。燈塔研究院院長牧晨表示,今年國慶檔從影片數量上看,多部大體量影片同期上映,片方爭奪觀眾時間的壓力增大。但從題材類型角度思考,差異化題材降低了同類競爭的概率。
上海聯和院線市場部總監曹罡預測,觀眾經歷疫情之後,偏好「能放鬆心情的喜劇內容」。「去年國慶檔,主旋律影片佔據觀眾目光,今年國慶檔影片主旋律特徵較弱,很多觀眾不知道《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是主旋律影片。從主創陣容看,觀眾甚至認為它們是商業片。」兩部影片目前釋出的預告片,均具有不少喜劇元素。
耀影發行總經理徐勳兵看好今年新出現的脫貧題材主旋律影片。他認為,如果《一點就到家》成功突圍國慶檔,行業可能迎來脫貧奔小康題材創作熱潮,猶如2017年《戰狼2》的熱映推動了軍事題材影片發展,《非誠勿擾》上映後,取景地西溪溼地引來眾多觀眾「打卡」,《一點就到家》或將帶動拍攝地的鄉村旅遊熱潮。
7部影片6個檔期
與往年的影片扎堆9月30日公映不同,今年國慶檔影片選擇錯峰上映:9月25日,《奪冠》提檔一星期上映,提前拉開國慶檔帷幕;動作喜劇《急先鋒》定檔9月30日;《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堅守10月1日上映;《一點就到家》從10月1日挪檔至10月4日,並於9月26日、10月1日—3日進行區域點映;《再見吧!少年》於9月25日突然宣布定檔10月5日。
牧晨認為,檔期泛化的發行策略未來可能成為常態。「今年國慶檔,影片提檔和延檔動作更加靈活,一方面可以分散觀眾選擇影片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影院排片的壓力,讓影院的上座率和非假期場次的利用率更高。泛檔期讓檔期票房產出空間更大,影片能被更多觀眾看到。」
徐勳兵卻認為,各大影片定檔日期分散,是今年特殊環境下對於發行檔期的一種嘗試。他解釋,影院復工以來,國慶檔前僅有《八佰》票房超過10億元,兩部進口片《信條》《花木蘭》票房均未達預期。自《八佰》掀起首輪觀影高潮之後,市場上始終缺乏接棒者。「《奪冠》提檔5天上映,可以提前吸納首批觀眾。在後續8天假期中,藉助口碑發酵,有望贏得二輪、三輪觀眾。此外,《奪冠》和《一點就到家》的主發行公司均為聯瑞影業,兩部影片錯峰上映,發行公司更有精力在同一個大檔期內,做好兩部影片發行工作。」
星美影院董事長範嘉東認為,不論是檔期泛化還是同期上映,只要是優質內容,都能創造出較高價值。「受疫情影響,影院停擺數月,對於觀眾來講,優秀內容奇缺。只要抓住國慶檔這個全年為數不多的大檔期,單日票房產出保持在較高水平,熱度便可持續到10月底。」
75%上座率保障大盤體量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日前發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文中指出,自9月25日起,影院上座率提升至75%。徐勳兵預測,在大片雲集的背景下,今年國慶檔觀影人次甚至會超過去年。
牧晨表示,國慶檔歷史最高平均上座率為39.4%,從影院排片場次的供給角度來看,最高75%上座率限制,今年不會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另外,自7月20日影院復工以來,《八佰》在50%最高上座率限制下,取得超30億元票房,《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七夕節當天取得2.7億元單日票房,這些數據充分表明,現有觀影場次供給充足。
範嘉東也看好大盤的整體熱度。「影院在歷經2個多月的復工恢復期之後,今年國慶檔8天票房應該能與去年同期持平。」
曹罡從假期觀影時間段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工作日,大部分觀眾選擇晚間黃金場;國慶假期,更多觀眾會選擇白天觀影,觀影時間段拉長,人流分散,即便黃金場,75%上座率基本滿足觀影需求。」
重視網際網路宣發
9月22日8時,2020年國慶檔影片全面開啟預售。相比往年,今年國慶檔的預售開啟較晚,預售首日總票房僅1500餘萬元,與去年首日預售總票房3.6億元相比,差距較大。其中,《我和我的家鄉》首日預售票房超過600萬元排名第一;《姜子牙》緊隨其後,首日預售票房超過500萬元;排名第三的《急先鋒》首日預售票房超過300萬元。
2019年9月9日,國慶檔的三部主力影片《攀登者》《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同時宣布開啟預售。《我和我的祖國》首日預售票房1.85億元、《中國機長》為9207萬元、《攀登者》為8730萬元。
「預售越早開啟,影片宣發越有利。」徐勳兵結合多年發行經驗總結道,營銷方通常採取票補、營銷等策略,讓自家影片的預售票房遙遙領先,倒逼影院調整排片場次傾向。今年國慶檔預售雖然開啟較晚,但也有利於節省宣發資源。「越早開啟預售,各大宣傳公司越早開始競爭,過早消耗宣傳資源,後續乏力也比較頭疼。」
《奪冠》《姜子牙》《急先鋒》均在春節前進行了密集的宣傳「轟炸」。牧晨觀察到,上述三部影片近期宣傳節奏較緩;《我和我的家鄉》基本保持一周發布一個片花的節奏,營銷動作頻發,近一周淘票票想看人數日新增基本在1萬人以上;《奪冠》近一周淘票票想看人數日新增保持在數千人上下。牧晨認為,「這三部影片當前的宣傳關鍵點,是重新喚醒觀眾在春節前已經建立起的對影片認知。」
徐勳兵表示,春節檔幾部影片的片方對影片有著高票房的訴求,前期已經消耗一定量的宣發費,卻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挪檔,導致新檔期宣發預算緊張,片方會更加精打細算地支出每一筆宣發費用。「片方多少還會追加一定宣傳費,以達到獲取更高市場回報的目的。」
牧晨發現,今年國慶檔影片傾向於選擇高性價比的直播營銷。「目前,《我和我的家鄉》和《一點就到家》均計劃在燈塔衝擊波發起直播賣票活動,據悉,其他國慶檔影片也將採取直播宣傳或直播賣票。」他解釋道,疫情催化片方重視網際網路宣發,這種營銷方式的觸達廣泛度和最終轉化率均表現優秀。曹罡觀察到,往年片方常見的多城路演宣傳動作,今年較少見,目前僅有《我和我的家鄉》主創前往重慶、武漢、上海、長春等地路演。
或出現並駕齊驅格局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中國觀眾平均一年觀影3次。多部大片同期競爭,如果無法大幅提高觀影人次,勢必幾家歡喜幾家愁。想要打破市場票房慣例的「一超多強」或「二八法則」,受訪嘉賓紛紛提到「口碑」一詞。
曹罡透露,影院端目前拿出約60%—80%場次,根據預售成績和營銷熱度進行排片,剩餘場次會根據口碑評分,機動處理。「根據往年情況,口碑和評分直接造成最終票房格局差異。隨著影片開分,評價一目了然,非影迷觀眾會根據口碑,選擇一部或多部電影在假期觀看。」
牧晨預測,如果出現多部影片評分較高,今年國慶檔票房可能出現並駕齊驅的格局。「去年國慶檔8天時間,《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票房成績差別不大,分別為20億元和22.6億元,兩部作品淘票票評分均為9分以上。」
徐勳兵預測,觀眾第一選擇可能是《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等影片,《一點就到家》如果前期點映口碑發酵良好,或能吸引在國慶檔期間二次走進影院的年輕觀眾。「影響《一點就到家》票房成績的關鍵因素,是故事能否勾起觀眾的好奇心。一二線城市年輕人是電影院的主流觀影群體,他們不了解貧困地區。外加影片主演劉昊然、彭昱暢在95後、00後觀眾中具有一定影響力,該片在年輕人群體中佔一定優勢。」
圖片來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