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聖母,是道教中救助婦女難產之神,又稱陳夫人,臨水夫人。在福建地區很受敬仰,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記載。
道教中救助婦女難產之神,又稱陳夫人,臨水夫人。是福建地區普遍信仰的順產女神,即幫助婦女順利分娩的女神。據說朝廷曾封她為都天鎮國顯應崇福順意大奶夫人、順懿夫人等。各種 順天聖母典籍都說陳夫人為福建人,名叫陳靖姑,或陳進故,但有關她的家世,卻又有不同的說法。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陳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羅源縣,她的父親在朝廷官拜戶部郎中,母親葛氏。陳靖姑有個兄長叫陳二相,另外還有個義兄叫人,村裡人只好立廟奉祀,每年重陽節要買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當地百姓苦不堪言。觀音菩薩赴群仙會後回南海,途中見福州惡氣沖天,知有妖孽為害,於是決心派神人前去除害。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曆年間甲寅歲(774年)正月十五寅時生下陳靖姑。陳靖姑生下來時,「瑞氣祥光罩體,異香繞闥,金鼓聲若有群仙護 送而進者,因諱進姑」。陳靖姑十七歲的時候,帶劍斬殺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長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陳靖姑立了大功,這事傳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為「順懿夫人」。
後來,唐王皇后難產,生命垂危。陳靖姑知道了這件事,就進入宮中,用法術幫助皇后順利生下太子。宮娥上奏,皇上非常高興,敕封都天鎮國顯應崇福順意大奶夫人,並在古田建廟祭祀陳靖姑。民間則相信陳靖姑法力大,專保童男童女,催生護幼,妖不為災。
據清朝姚福均《鑄鼎餘聞》卷三引謝金鑾《臺灣縣誌》載,陳靖姑為福州人陳昌的女兒,這是另一種說法。當時,古田臨水鄉有白蛇於洞中吐氣為疫癘之害。一天,鄉人看見一穿朱衣人仗劍斬蛇,為民除害。鄉人打探其來歷,朱衣人對大家說:「我是江南下渡陳昌的女兒。」說罷就消失了。人們就在朱衣人斬白蛇的洞旁修建祠廟供奉朱衣人。從此以後,朱衣人有祈必應,有應必靈,名聲大噪。宋淳祜(1241~1252年)年間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所賜扁額上書「順懿」。後來又加封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
陳靖姑,也有人寫作陳靜媽、陳進媽、陳貞姑;其生前或死後尊稱極多,比如臨水夫人、順懿夫人、慈濟夫人、順天聖母、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註生娘娘……民間則習慣地稱之為陳夫人、陳太后,或臨水奶(奶,方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娘奶、夫人奶、大奶夫人等。這位民間傳說中的神性英雄,因為善於「醫病、除妖、扶危、解厄、救產、保胎、送子、決疑」,護國佑民,功德無量,所以不僅在古田,就是在閩江流域、福州地區乃至浙江、江西、廣東、廣西、臺灣和東南亞等等許多地方,也都廣為傳誦和崇拜。
據《莆陽陳氏族譜》資料顯示,陳靖姑生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正
月十四日,福建莆田縣醴泉裡竹林村(今秀嶼區東莊鎮象山村)人,父陳昌曾在福州經商,母葛氏官宦之後、兄陳守元,丈夫劉杞古田縣人。陳靖姑曾向閭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一面廣收弟子,收女將36人,玉女72 人,並斬蛇妖於古田臨水井中。古田臨水宮是陳靖姑羽化登仙的地方,其神跡主要產生於此,被信奉陳靖姑的大多信徒尊為祖廟。
南遊大傳
臨水夫人曾授閭山道法,當有鎮妖驅邪之道術,但民間卻以救產保胎為臨水夫人之主要靈績。《鑄鼎餘聞》卷三引同治《麗水縣誌》稱,婦女敬事夫人,即所稱順懿夫人、 護國馬夫人也。順懿廟在太平坊鶴鳴井者,香火尤盛。凡求子者,必赴廟虔禱於臨水夫人。兒生後,自洗兒及滿月、周歲,必設臨水夫人之位於家,供奉香火。有的還招瞽者唱夫人遺事,稱為唱夫人。每年上元前二日,司事擇婦人福壽者數人,為夫人沐浴更衣。次日,平明升座,各官行禮,信徒焚香膜拜,絡繹不絕。當晚,還從廟中抬夫人像巡行街上,張燈結彩,鼓吹喧闐。小兒數百人皆執花燈跨馬列前隊。觀夫人出巡者,比肩路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