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假如有天醒來,身邊的事物都幻化成人了會怎麼樣?
導航裡的小哥哥小姐姐走出音軌坐上了副駕,和siri之間的尬聊即刻從線上轉為線下,手機變成了擁有最強大腦的美少年,掃地機器人呢,化身成管家,順便再承包個午飯唄……
哇哦,想到這裡,忍不住老臉一粉。不過,咳咳,有人把你的夢想做成動畫了,來,一部真正的成都造動畫《漢化日記》,了解一下!
各位已在追番路上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作為一部成都造,在這部番裡,製作團隊對豐富的成都元素可謂信手拈來。
比如,各種味道的成都方言,就像是為番劇撒下了地道的調味品,聽起來,十分親切:
成都收荒匠特有的吆喝,冰箱、洗衣機、電腦照單全收,最主要,還要收麻將牌;同事之間聊天時,儘管夾雜著普通話,但依然帶著濃濃的川音。
再比如,經常化用成都的地標,環球中心、九眼橋酒吧一條街、339紛紛上線;而末尾以女主作為卡片人拍攝的實景,更是引起了外地朋友來成都進行「聖地巡禮」。
聖地巡禮:指ACGN愛好者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造訪故事背景區域,該場所則被稱為「聖地」。這個名詞是從朝聖而來的,原先是指宗教上尋覓靈性意義的過程
那麼,這部動畫,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接下來,小都就帶你來揭秘。
來,先亮數據!
作為成都艾爾平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作的首部原創動畫,《漢化日記》是該公司繼《十萬個冷笑話》系列之後,推出的又一力作,於每周日中午12:00在B站更新,目前已經更到第二季第10話。
總播放量超過8000W,系列追番逾200萬,兩季B站評分皆為9.8,第二季的豆瓣評分更是從第一季的8.5飆升至9.0。
口碑相當之高!
也甚至有觀眾為了抵抗泡麵番進度條與更新速度之間永不可調和的矛盾,建議掀起另一種「倍速」潮流:
開著0.5倍數看,因為這樣,一集就可以看20分鐘了。
所以,什麼是《漢化日記》,今天就帶你來個系統認識!
所謂的「漢化」,並非指語種翻譯,而是指「萬物皆可漢子化」。說人話,就是身邊的東西全部都變成小哥哥了。
女主蘇莫婷就是這麼出場的。
24歲的她,有一天突然得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神妖之子。之後,無意間與管轄土地的福德正神籤下了契約,此後便解鎖了身邊事物「幻化成人」的功能。
還有鍵盤,這一段真的,特別形象。
試想一下,鍵盤上的字就是他珍貴的秀髮,然後,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手速特別快的人……這是一個什麼慘絕人寰的故事。
整個動畫腦洞清奇,沙雕搞笑,其頑梗之精彩可謂繼承了《十萬個冷笑話》,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隔壁的「曹焱兵」(《鎮魂街》角色)動不動就過來送個外賣;以及頭上插刀的「寒舞」(《十萬個冷笑話》作者)的客串,對不起,我又笑了。
甚至還有《東邪西毒》《熱血高校》《英雄本色》《教父》中的名場面致敬;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部以成都普通上班族日常生活為底本進行創作的動畫,它沙雕搞笑外衣下,包裹著一顆平凡,真實之心!
雖是沙雕的日常,就像有的觀眾說的一樣,沙雕得十分流暢、自然、不做作。以至於,我們在這個番劇中看到的不是別人,是自己,是周遭!
比如,主人公蘇莫婷,江湖人稱「婷哥」,雖是神妖之子,但卻因為神力與妖力的抵消,而成為了一名普通人。
褪去救世主題本應該攜帶的英雄基因,動畫賦予蘇莫婷的卻不是一個傻白甜的萬年女主性格,而是一顆屬於打工人的打工魂,每月只有3000塊工資的那種(我儘量哭得很小聲.jpg)。
比如,我就是被這個場面所「感動」的。
留在辦公室加班的「婷哥」,坐在工位上,打下了工作文案「如何杜絕工作中的拖延症狀況」幾個大字,半個小時,只寫出來一個題目。
這段一定要搭配BGM看,動圖還是少了點靈魂。
整個龜速過程,簡直戳中了真·編輯心理。一會兒擦擦桌子,一會兒喝喝水,總之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願意開始工作。
以及每個清晨上班的時候,一踏進辦公室,便秒變喪屍。
工作場域與生活場域之間,就像設了一個巨大的結界,踏過去,連帶著整個畫風,都灰暗了下去。
這種「真實性」與「現實感」還源自於動畫還緊跟時代,將角色所處的環境,融到社會熱點中去,表現夠形象,觀點夠獨到、夠精闢。
比如,對雙十一的另類爆笑闡釋,說它是「人類社會的一年一度的線上剁手活動,短短一天之內就能完成從千手觀音獸到神鵰大俠獸」。
最絕的是,連片尾曲都由變成了《月光》,唱得人潸然淚下。
還有,剛剛於上周天更新的第10集,更是內涵了一番追星現象。
以一場粉頭爭霸賽,多視角地對理智粉、黑粉、殭屍粉、粉絲扣扣群群主、親媽粉、數據粉、唯毒等粉絲類別進行了形象詮釋。
近年來,成都造動漫可謂扛起了「國漫之光」的大旗,而好評如潮的《漢化日記》主創團隊——艾爾平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來自於成都。
為了了解動畫製作背後的故事,小都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採訪。
說到艾爾平方,熟悉的人都知道,國內首個票房過億的非低齡動畫《十萬個冷笑話》就是該公司的創始人李姝潔和盧恆宇導演的。
盧恆宇是成都人,李姝潔則是一位資深蓉漂,於2006年就來到了成都。之後,為了動畫夢想,他們一起去北漂,住過地下室、拜師學藝,並於2013年2月,正式在成都註冊成立艾爾平方。
紮根這座城市近8年,如今的艾爾平方已經成長為了一支擁有100餘人的動畫製作團隊。
繼《十萬個冷笑話》《屍兄》《鎮魂街》等代表力作之後,終於在2019年,推出了他們的第一部自有版權的原創動畫劇集——《漢化日記》。
那麼,「漢化」這個點到底是如何想到的呢?
原來,在創意之初,他們期望以成都為背景表現基於當代都市生活產生的各種扎心腦洞,能給人以親切、有趣、像是一個朋友陪伴在身邊的輕鬆感受。
於是,在團隊的創意會上,盧恆宇便提到他的美「好願望」,把身邊的手機、貓咪、空調等等都「娘化」成小姐姐。
但是至於為什麼最終「娘化」變成了《漢化日記》呢?李姝潔談到:「那當然是『我要看小哥哥』的呼聲更高啦,哈哈哈哈哈!」
說到這裡,有必要認識一下,成都女性對動漫事業的貢獻。據了解,在艾爾平方團隊,有接近一半是女性。其中,接近一半是管理者角色,60%擔任項目各個環節的藝術管理、製片管理工作,40%擔任其他管理工作。
而成都,也無疑給了他們創作靈感:
比如,團隊中不少人都是火鍋痴迷者,這也難怪我們在動畫中,常常看到火鍋梗了。
再比如,動畫中有多次出現的成都收荒匠場景,也是來自於艾爾平方團隊對成都生活的細微觀察。
在國漫等創意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同時,城市無疑為它們提供了萌芽的土壤,難以計數的腦洞在這裡生根、發芽,等待著破繭飛翔,無論它們是否被看見,那些靈感、創意終將匯聚成城市的日常。
化用《漢化日記》第一集最後一句話,那即是:
從古至今,每一個時代都會誕生英雄,時間流逝,被記住的也只有那些不凡的人物,而忘記了英雄只是一個縮影啊。
而這座城市,卻是由更多的平凡人,一點一滴匯聚而成的,老師、學生、服務員、醫生、程式設計師、農民、教練、司機、導遊……
家人和朋友們,都是天選之人。
那麼,今天,敬日常,敬平凡!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眾號丨新浪微博丨今日頭條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點咖啡/YOU成都)丨抖音(遊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