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雲琴廬第六屆秋意濃雅集,
與新老學員眾琴友們
同樂琴事,共浴清音!
1.平沙落雁
開場曲目《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天聞閣琴譜》對其有「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的題解。
2.秋風詞
「秋風清,秋月明。。。」出自李白的《秋風詞》,琴曲雖短小卻精緻,既有秋風掃落葉的蒼勁,也有如絲如縷的閨怨情思,是首難得的開指小曲。
3.《瀟湘水雲》
南宋琴家、著名的浙派創始人之一郭沔(楚望)的代表作,這首琴曲現存琴譜多達五十種。數百年來廣為流傳,並被歷代琴家公認為優秀的琴曲之一。
----琴廬老師劉淳川
劉老師是弘琴館隨園琴社社長、中國琴會會員,2017年成為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博士生導師趙家珍教授的入室弟子。
4.太古遺音
《太古遺音》,是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畫卷《太古遺音》古琴主題部分的曲目,此曲短小,但音韻綿長,是初學琴友練習左手大拇指按音指法的絕好琴曲。
5.流水
古琴曲《流水》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朱權在《神奇秘譜》序中寫道:「《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宋《高山》分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全曲跌宕起伏,渾然天成。
6.良宵引
《良宵引》是虞山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天聞閣琴譜》中這樣描述:「當其天高氣爽,月朗星輝,可以彈琴味道,飲酒賦詩,此曲節短韻長,指法簡易,可為初入門之曲。」
7.搗衣
古琴曲《搗衣》相傳為唐代潘庭堅所作。唐代漢族受異族侵凌,戍卒在邊關守衛,其妻在河畔搗衣時,思念親人而怨恨戰爭。曲調慷慨激昂,首尾一氣呵成,一展女兒英雄之情而不失其正。
8.臥龍吟
《臥龍吟》又名《有為歌》,是1994版《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和空城計諸葛亮彈奏的一首古琴曲,也是一首非常成功的現代改編曲。
9.《春風》
春風作於1982年,由我國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先生和許國華先生創作,樂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曲式結構、調性轉換、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較大突破,也展示古琴這一古老樂器的發展潛力。作品以明快抒情的旋律,表達了人們春意盎然、奮發向上的歡快情緒。
----琴廬老師亓淼
亓淼老師自幼學習古箏,2013年跟隨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趙家珍教授學習古琴,201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曾參加多項大賽並獲得金獎。
10.《秋鴻》
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其作者一說為南宋郭楚望,一說為明朱權。全曲分三十六段,為現存篇幅最長的琴曲之一。
----南雲琴廬創始人南雲老師
南雲老師是當代優秀的青年古琴演奏家,中國琴會理事。她7歲習琴,啟蒙於我國著名古琴演奏家朱晞老師,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趙家珍教授,又經當代古琴大師龔一先生、吳文光先生的悉心指導,已逐漸形成兼具江南溫婉淡遠與北方大氣曠達於一身的個人演奏風格。
11.湘妃怨
又名湘江怨。上古時代,舜帝的兩個妃子名曰:娥皇、女英在舜帝死後,傷心不已,躍身於湘江波濤之中,死後化作湘江的水神,是為湘妃。本曲曲境含蓄、寧靜,惆悵哀怨,然不失中正平和,似一幅情景交融的山水畫。
12.酒狂
相傳為晉代「竹林七賢」之阮籍所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1425年),姚炳炎先生打譜。樂曲通過描繪混沌的情態,洩發內心積鬱,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素材精煉,結構短小嚴謹。
13.普庵咒
又名《普安咒》或《釋談章》,最早見於明末的《三教同聲》琴譜(公元1592)。據明代《楊掄伯牙心法》記載:「斯曲即普庵禪師之咒語,後人以律調擬之也。」全曲分:佛頭、起咒、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佛尾六部分。曲調雅暢清逸,質樸平實,頗有莊嚴肅穆之感。
伴隨著琴音漸逝,第六屆秋意濃南雲琴廬師生雅集也落下了帷幕!感謝參演的14位學員和4位老師,感謝各位師兄和一眾好朋友的大力支持,感謝琴廬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最後,祝大家琴藝精進,平安喜樂!我們寒香沁雅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