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辛格的帶領下,英特爾將開拓轉折性技術啟迪下的全新賽道,成為XPU願景下業界唯一的全能型公司。
英特爾換帥,科技領導力將開拓全新賽道
1月13日,英特爾宣布「老將」——科技行業領袖人物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將接替司睿博(Bob Swan)成為新一任執行長。此消息一出,全球科技領域為之振奮,英特爾股價也因此上漲了約10%。對於這樣一位掌舵者的降臨,業界似乎充滿了期待。
眾所周知,基辛格是一位在全球頂尖科技企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技術大佬,其先後帶領了英特爾、EMC、VMware取得非凡成績,例如使威睿轉型為雲基礎設施、企業移動和網絡安全領域公認的全球領導者,在任期間公司的年營收幾乎翻了3倍。他也曾是英特爾首屆首席技術官,推動了USB和Wi-Fi等關鍵行業技術的開發,並在酷睿和至強產品系列的成功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而讓業界感到興奮的,不僅只是這樣一位超級技術大拿的加入,而是其加入英特爾的時機也是再好不過。過去兩年中,司睿博目標一直是讓英特爾進入一個全新的分布式智能時代,提高執行力,加強核心的CPU業務,並擴大業務範圍加速增長。在他的領導下,英特爾在轉型為一家多架構XPU公司的戰略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正充分利用市場變革的機遇,讓英特爾擴展到快速增長的領域。
而隨著這些優先事項取得重大進展以及智聯時代的臨近,英特爾下一任領導人過渡的恰當時刻已然到來。
變革時期:智聯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如今,萬物數位化的進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加速。隨著5G等新興技術及其商業應用的不斷成熟,智能性遍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從雲到網絡,再到邊緣,我們生活在一個計算無處不在的世界。計算機不再只是PC或伺服器,現在它還存在於網絡、醫院、城市,甚至汽車之中。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面臨著「數位化轉型」。
因此,要想在新時代成為值得信賴的性能領導者,這需要對數據的無限滿足,使數據具有相關性並具有可行性。而在未來,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英特爾有大量的數據和處理需求,有的要實時,有的要稀疏,有的要並行,有的需要矩陣,所以說一個架構「包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應對不同的數據需要採用不同種類的晶片架構。
當然,除了架構的變化之外,對於一家科技企業而言,在目前的環境下,有雲、邊緣計算、各類智能設備,產品種類眾多,並且要求快速給出方案,因此企業要依靠多個領域的技術,才能組合起來形成產品的領導力,並能夠快速達到客戶需要的性能要求。如若再繼續在原始賽道上自娛自樂,恐怕很難繼續。
對於英特爾而言,推動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轉型,強化數據中心與PC領域的領導力與影響力是最優解。今年正是英特爾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公司領導變動的合適時機。可見,基辛格的加入正符合英特爾未來發展戰略,使其充分發揮技術和工程方面專長。構建出一個以XPU為上層架構,中間以各種級別的內存作為支撐,底部是從雲到端的完整產品布局,從而產生各種各樣快速創新的能力,實現突破創新,以鞏固其產品領先性,抓住未來重大發展機遇。
縱深挺進:專注PC業務高增長細分領域
那麼,基辛格將如何布局以制勝智聯時代?筆者認為,作為英特爾極具優勢的既有賽道,以PC為中心的業務可不斷為英特爾的整體增長提供強勁動能,並以數十年裡的持續創新與深刻洞察引領著行業發展。
先來看一組數據:2020年,全球家庭PC普及率已增長至每戶 1.51 臺。如果繼續增長至每戶 1.53 臺,總體市場將實現巨大增長,約為 3200 萬臺。而隨著教育領域逐漸向遠程學習遷移,預計行動裝置普及率將繼續提高。就連美國的設備普及率在全球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但其仍被認為是「處於起步階段」:目前每100名學生擁有的設備總數在5.7臺左右。如果普及率繼續提高至每 100 名學生 7.2 臺設備,總體市場將再次大幅增加約2000萬臺。
巨大的商業前景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中,第十一代智能英特爾酷睿加入了英特爾從GPU到AI晶片的新產品矩陣,十代酷睿移動版和臺式機處理器的性能也得以大幅提升。此外,英特爾也推出了十代博銳平臺,以及全新的混合架構Lakefield處理器。隨著下半年推出英特爾Evo平臺,英特爾的平臺戰略已初見雛形,目前已有超過50款通過Evo嚴苛認證的產品上市。
為了進一步提升PC體驗,英特爾還提供了新的關聯技術,包括Thunderbolt 4、Wi-Fi 6E、5G,首個英特爾銳炬 Xe Max獨立顯卡,英特爾NUC 9至尊套件等。這些技術產品組合將為PC提供一流的CPU、GPU、AI加速、軟體優化和強大的平臺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還把Cypress Cove微架構以及新的Xe圖形顯卡帶入了臺式機產品,實現了代與代IPC性能提升高達19%,並隨之做到了筆記本、工作站、臺式機對人工智慧加速的全面覆蓋。
在技術加持之下,英特爾的PC產品的組合也愈發廣泛。英特爾一性次推出了四大全新處理器家族,50餘款面向商用、教育、移動和遊戲計算平臺的全新處理器產品,500多款全新PC機型會在2021年亮相。
因此,從投資和加速整個的高增長領域角度來看,從商用領域、教育領域、消費領域一直到遊戲領域,英特爾通過專注拓展PC業務當中的高增長細分領域,在既有PC優勢賽道上會繼續深耕創新,繼續為英特爾整體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洞察先機:引領千倍速計算未來
其實,從此次的「換帥」可以看出,英特爾是一家懂科技也能辨識局,抓機遇的公司。早在2015年,英特爾就提前洞察了到數據的變化和對世界產生的重要影響,開始了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之路。憑藉自身深厚的技術積澱,英特爾一路披荊斬棘,到2020年,已經成為業界首個覆蓋四種主流晶片的公司,在XPU願景上取得了裡程碑的進展。同時英特爾為未來十年計算提前布局,讓轉型之路走得更堅實、更深遠。
至今,英特爾通過六大技術支柱戰略實現了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體全方位的升級和創新。
梳理可知:2018年12月英特爾提出六大技術支柱戰略,闡明英特爾從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體全方位創新;2019年11月,英特爾披露全新基於Xe架構的GPU,以優化的HPC和AI性能進軍顯卡領域;2020年8月,以10nm SuperFin技術、混合結合封裝技術、Willow Cove以及Xe架構等創新帶來六大技術支柱全面升級,並在9月推出高度集中創新技術的第11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11月,英特爾發布了兩款針對PC和數據中心打造的基於Xe架構獨立顯卡,標誌著英特爾正式完成GPU、FPGA、ASIC的XPU架構全覆蓋。
英特爾懂自己。為了實現夢想,英特爾在三個基本方面進行了自我改造。一是從CPU到GPU再到XPU——行業隨著工作負載的發展而發展。在英特爾的核心CPU中增強各種不同的架構,但增加其他架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是從晶片到平臺——不僅是硬體,還包括如何將硬體與軟體以及其他技術相結合,以構建能夠令客戶滿意的平臺。
三是從英特爾傳統的IDM(集成設備製造商)到更現代的IDM的轉變。這並不是要擺脫IDM(英特爾認為這是該公司的獨特優勢),但英特爾知道該行業已經發展了很多,利用設計,分解和包裝技術,未來的IDM將與過去的IDM有所不同。
然後,英特爾將其整合在一起,將精力都集中在執行力上,並與重新激發公司文化緊密結合。因此,英特爾正在以更加敏捷的方式前進,因為英特爾看到了發展和創新的機會,而不是保護過去建造的東西。這就是英特爾所要做的事情——以強大的科技領導力開拓轉折性技術啟迪下的全新賽道,成為XPU願景下業界唯一的全能型公司。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hepi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