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來現場立案的人屈指可數。」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工作人員介紹。起訴、立案、庭審、執行等等,這些工作全部轉移到線上進行。曾經耗資勞神的打官司,如今變得如同「網購」一般便捷。
■自成立以來,杭州、北京、廣州三家網際網路法院遇到的棘手案件不勝枚舉:比特幣是否具有商品屬性?微信表情包是否構成版權保護?「圖解電影」是否侵權?「暗刷流量」網絡服務如何評判?網絡侵害人格權的邊界如何釐定……
■網際網路法院通過審定一起起典型案件,劃定了網絡參與者的行為邊界。
2019年9月9日下午,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偌大的立案大廳一派靜謐,牆上的浮雕大字「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顯得莊嚴肅穆。沒有傳統法院的人頭攢動,只有一位當事人在向工作人員諮詢立案事宜。進入這裡,人民網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真安靜」。
「每天來現場立案的人屈指可數。」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工作人員介紹。事實上,現場「靜悄悄」的背後是網際網路法院「24小時不打烊」的「火熱」。起訴、立案、庭審、執行等等,這些工作全部轉移到線上進行。曾經耗資勞神的打官司,如今變得如同「網購」一般便捷。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至今兩年有餘。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家專業網際網路法院,它於2017年8月18日正式掛牌。一年後,2018年9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相繼成立。如今,三家網際網路法院運轉平穩、備受好評,在中國司法改革和網絡治理創新的光輝歷程中,寫下濃重一筆。
作為全球第77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國家,中國的網際網路之旅起步並不早。那麼,全世界第一家網際網路法院為什麼會誕生在中國?
浙江省杭州市錢潮路22號的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大樓。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供圖
「從我出門開始,掃碼乘車,再到中午叫外賣,下班後的休閒娛樂活動,比如打車、網購、玩遊戲、看短視頻,簡直無時無刻不在網際網路上消費。」 在北京建國門上班的小趙告訴人民網記者:「你看,我手機裡APP有90多個。」
一分鐘內,中國的網際網路上在發生什麼?接入流量46804G、6.5萬條微博被發出、39.6萬人登錄微信、62.5萬部優酷土豆視頻被觀看、1388輛計程車在滴滴上被呼叫、774個人在淘寶和天貓下單、4166667個百度搜索請求、行動支付金額3.79億元、網上商品零售1043萬元……不論是小趙的網際網路消費日常,還是這些令人驚嘆的數字,都是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印證。
「行動支付太方便、太輕鬆了!」在北京體驗24小時無現金生存後,CNN記者發出感慨,並將體驗視頻放上了網絡。
「行動支付」是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張靚麗名片。BBC中文網在文章《中國網際網路為何能超過西方國家?》中稱:「無論是(網際網路)服務的普及程度——包括虛擬貨幣的廣泛使用——還是人們使用服務的方式,中國目前都已遠遠領先西方。」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25周年,回望來時路,不乏曲折卻始終堅定奮進,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變革與創新,逐漸開花結果。
截至2019年8月30日,中國網民已達8.54億,網際網路普惠化成果顯著;國家網信辦《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34.8%,位居全球第二位;行動支付、網約車、共享單車等網際網路經濟新業態引領世界潮流。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和佔GDP比重逐年增加。 製圖:熊剪梅
享受網際網路發展紅利的同時,成長中的煩惱也不斷湧現。電商迅猛發展的同時,相關糾紛也井噴式增長,僅杭州法院受理的電子商務案件,就從2013年的600件,躍升至 2016年的10000多件;直播、短視頻等傳播形式不斷出現,新型智慧財產權糾紛紛至沓來……海量涉網糾紛的出現,令傳統法院承受巨大壓力。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糾紛越來越多,急需在司法層面有一個專門的法院,有專業的隊伍、專業的技術手段去處理。」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副院長王江橋指出,網際網路法院的誕生有著極強的現實需求。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出現,是中國司法主動適應和服務網際網路發展大趨勢的選擇。
「網際網路法院的建設,既來自現實社會的需求,同時也意在探索解決現實社會需求。」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四新指出,網際網路法院能夠尋求類型化問題的統一解決方式、解決程序,為網絡治理提供範例。
直播時使用了1分10秒的未授權音樂,算不算侵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給出了肯定答案。因主播馮提莫在鬥魚平臺直播節目中使用未授權歌曲,2018年12月2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公開宣判鬥魚公司賠償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經濟損失2000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3200元。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審理鬥魚著作權案。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供圖
這起新型網絡著作權案件引發高度關注,庭審直播在網絡中引發了1.5億話題量。「以司法為新興網際網路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絕對不等同於一味縱容。對於亂象,恰恰應當及時糾偏,儘早將其引入正軌。」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法官助理朱玥講述了審理案件感受。
自成立以來,杭州、北京、廣州三家網際網路法院遇到的棘手案件不勝枚舉:比特幣是否具有商品屬性?微信表情包是否構成版權保護?「圖解電影」是否侵權?「暗刷流量」網絡服務如何評判?網絡侵害人格權的邊界如何釐定……網際網路法院通過審定一起起典型案件,劃定了網絡參與者的行為邊界。
王江橋指出,典型案例對於提煉網絡裁判規則意義重大,「網際網路法院一定是在網絡治理中,通過大量的個案總結規則,進行司法指引,最終目的是營造一種清朗的網際網路環境,引導當事人在網際網路領域講誠信、守規矩。」
「網際網路法院首先誕生在中國是歷史的必然,只有中國具備這樣的體制機制背景和優勢。」王江橋介紹,美國多年前就曾經研究過設立網際網路法院,但始終無法落地,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誕生體現了中國司法堅持創新、服務人民的本色,體現了「用發展的方法解決發展中問題的遠見卓識」。
王江橋強調,設立網際網路法院的目的,就是要更多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的司法需求。
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杭州最早面對井噴式電商糾紛的挑戰。2015年,杭州部分法院開始試點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積極應對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出現的問題。
2016年,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浙江省委副主委趙光育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關於設立中國(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建議》。建議提出:「應設立中國(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加快推動網上法庭向網際網路法院審判模式轉變。」
2016年8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首次正式提出了設立網際網路法院的設想。
2017年5月起,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先行先試,集中管轄杭州地區5類典型的涉網一審民事案件,首月收案超1000件。
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方案》。會議強調,設立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是司法主動適應網際網路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儘管面臨巨大的社會需求,但一個真正專業法院的建立,相當於在現有成熟的司法大廈上開闢一扇新窗,絕非易事。從設想到落地,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誕生依法有序、積極穩妥。
如果說,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經濟造就了網際網路法院誕生最初的那顆種子,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改革創新的司法體制,則是其萌發的豐沃土壤。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到「全面依法治國」,我國的司法體制通過不斷改革創新走向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了司法體制改革的9大領域、129項任務。員額制改革、司法公開、智慧法院、執行攻堅……司法系統通過自我革新,積極踐行司法為民理念。
網際網路法院作為新時代司法改革創新的一個重要樣本,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評估報告》中指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為司法體制改革進程中回應時代需要的一種新型法院形式,開闢了司法體制改革與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的新領域,實現了創新社會治理實踐的新探索,司法效率顯著提高,社會影響力漸顯,夯實了網際網路司法理論與實踐基礎,得到了理論界與實務界廣泛認可。
「400毫升護手霜一瓶,確認嗎?」2019年6月20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一場執行直播格外引人注目。執行人員手持5G區塊鏈執法記錄儀,遠程向申請執行人、被執行人進行確認。僅用時15分鐘,所有涉案貨物清點完畢。無延遲同頻播放畫面、毫秒級存取證,使得整個執行過程透明、高效。「5G+區塊鏈」,兩大「網紅」科技輔助司法的效用體現得淋漓盡致。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執行法官實時在線與執行指揮中心、執行現場進行互動,被執行人遠程見證物品清點並對結果進行確認。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供圖
網際網路法院的運轉,離不開一個堅實的支撐力量——科技。繼承全國智慧法院建設的經驗,再經過無數次測試和優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成果得以集大成於「網際網路法院」。自助立案、判決文書自動生成、語音識別系統……構成了網際網路法院高效運轉的基礎。
網際網路法院是司法與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創新實踐。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大廳一層設立了「在線訴訟體驗區」,民眾皆可預約參觀。體驗區內的科技產品令人眼花繚亂,AI虛擬法官、VR庭審觀摩眼鏡、智能語音同聲傳譯系統……猶如一家科技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的《網際網路技術司法應用白皮書》顯示,法律知識圖譜技術、人臉識別技術、雲視頻技術、微服務架構技術等十大核心技術已運用於網際網路審判。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訴訟體驗區。段星宇攝
為突破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糾紛調解地域限制,廣州網際網路法院上線粵港澳大灣區在線多元化解平臺,推出5G智慧司法便民終端「E法亭」,通過「E法亭」進行「證件+指紋+人臉」三重認證,即可自助存證、立案、參與在線庭審和調解,實現在家門口打官司。
過去兩年間,除了主動探索技術與司法的融合,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還積極尋求跨區域的技術合作。2019年5月,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聯合上海一中院、蘇州中院、合肥中院共同建立長三角司法區塊鏈,推動長三角司法一體化。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談及網際網路法院為何在科技方面投入如此之多,王江橋表示:「網際網路法院一定是在技術方面走在最前面的。我們儘可能將成熟的科技與司法融合,開發信息化項目,進行技術賦能,實現法院的高效、便民、開放,從而提升司法效率。」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掛牌後的第一起案件——《後宮甄嬛傳》作者吳雪嵐(筆名流瀲紫)訴網易侵害作品網絡傳播權案,審理全程僅用時20分鐘,北京的原告和杭州的被告均沒有出現在法庭上。類似案例成為最好的普法教育。自媒體平臺上,越來越多網民「自來水」式推介網際網路法院,「一定要通過網際網路法院維權,太方便了。」「案子判完了都不知道法院的門在哪兒。」
對法官們來說,有了「智能秘書」,不需再埋頭梳理厚厚的卷宗,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審判核心事務中,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曾表示:「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撐,法官即便是按照『996』的工作狀態,都不可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
數據顯示,從試運行以來至2019年9月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平均用時和審理期限分別節約65%和25%。2018年9月9日至2019年8月3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庭共收案34263件,當事人遍布全國近200個城市。減少當事人出行裡程2987萬公裡,節省的紙張可蓋成90層高樓。2018年9月28日至2019年9月28日,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平均庭審時長25分鐘,25名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118件,居全國第一。
「技術是路徑,公正司法永遠是靈魂。」對於業界擔心過多追求技術會對司法程序造成損害,張雯如此界定技術的作用。張雯表示,法官不是簡單地去依靠技術,而是深度融合,在細節上催生一種溫馨的、更加細節化、更加豐滿的審判方式。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所強調的,要遵循司法規律,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網際網路法院在推動科技與司法深度融合方面的創新努力,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積極踐行。
2018年8月,我國宣判的一個案件登上了英國《泰晤士報》:「(這個案例)被稱為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判決。」幾個月後,它又被寫入了當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這起備受關注的案件正是出自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網紅卡通形象「小豬佩奇」的著作權擁有者——兩家英國公司,發現有兩家廣東公司未經授權在網上銷售印有佩奇形象的玩具,於是將其告上法庭。其時,這是全國首例涉「小豬佩奇」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主審法官葉勝男既興奮自豪,又倍感壓力。「一邊討論一邊查閱各種資料,那一周的每天晚上402辦公室都是燈火通明。」 10天後,法院一審判決出臺,判決被告兩公司賠償原告共計15萬元。
判決不出所料引發了強烈反響。回顧整個案件,葉勝男感慨地說:「小豬佩奇權利人選擇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起訴,正是基於對網際網路法院司法能力的高度信任,網際網路法院成為了當事人的國際『訴訟優選地』。」
2018年,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收到跨境糾紛80餘件。針對跨境審理的特殊性,法官們通過全球首個司法區塊鏈來解決境外證據調取中的電子證據存取證難題。而如果當事人一個在西半球,一個在東半球,則可通過全球首個「異步審理模式」來避免某一方當事人熬夜開庭。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一周年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在聽取匯報後指出,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創新司法跨境協同機制,充分展示我國網際網路司法保護的良好形象,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
自成立之始,網際網路法院就受到了廣泛的國際關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兩年來,已接待美國、法國、南非、越南、澳大利亞、阿聯等3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法官、官員、學者500餘人。王江橋對人民網記者回憶說:「我記得2017年11月的一個國外考察團來參觀時,看了我們整個在線審理流程,他們用了一個詞,不是說『點讚』(good),而是用了『無與倫比』(wonderful),他們覺得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審理整個案件太奇妙了,不可思議。」
設立網際網路法院是我國推動完善網際網路治理的一次積極探索,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王四新分析指出,在網際網路之前,歐美國家通過判例法對世界新經濟秩序、政治秩序、法律秩序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法律原則、法律秩序,包括一些著名的法律糾紛解決機構的設立都與歐美國家有關,可以說他們在這方面起到一種引領的作用。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在5G開拓的信息化新時代,中國完全有可能走到前面,作出更大貢獻。
2019年10月20日,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80公裡之外的烏鎮,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如期而至。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網際網路,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共迎風險挑戰,共同推進網絡空間全球治理,努力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成長中的中國網際網路法院,正是踐行這一共識的絕佳樣本。
人民網「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
第1問: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第2問:故宮為什麼能成為「網紅」?
第3問:什麼是「找領導辦事」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4問:「一帶一路」為什麼能持續圈粉?
第5問:為什麼新中國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
第6問:中國為什麼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第7問:為什麼桌球能成為中國「國球」?
第8問:中國為什麼會有假期「黃金周」?
第9問:中國5G發展為什麼能引領全球?
第10問:為什麼中國高鐵能領跑世界?
第11問:「大媽經濟」為何引起國際關注?
第12問:垃圾分類為何能成為「新時尚」?
第13問: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
第14問:為什麼中國有「馬背上的法庭」?
第15問:中國為什麼要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
第16問:為什麼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飄香中國?
第17問:中國為什麼能在三年內重建「汶川」?
第18問:為什麼中國有能力建設超級工程?
第19問:中國快遞,為什麼這麼便利?
第20問:為什麼中國要為英烈保護立一部法?
第21問:中國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網絡?
第22問:為什麼「中國小草」能走向世界?
第23問:長江經濟帶為什麼不搞大開發?
第24問:「爭相跳農門」為何變成「我要回農村」?
第25問:中國為什麼要對「洋垃圾」說不?
第26問:中國的高考如何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第27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活」的?
第28問:中國為什麼幾十年來沒有發生過經濟危機?
第29問:中國為什麼有這麼多政務新媒體?
第30問:中國為什麼要發展夜間經濟?
第31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什麼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第32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開展黨內集中教育?
第33問:粵港澳大灣區靠什麼引來「金鳳凰」?
第34問:中國的民營企業為什麼要加強黨的建設?
第35問:為什麼馬斯克要在上海投資500億元建超級工廠?
第36問:中國為何能做到減貧貢獻全球第一?
第37問:為什麼說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
第38問:中國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第39問:中國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
第40問:為什麼第一個自治區比新中國成立還早?
第41問:為什麼說巡視制度是「國之利器、黨之利器」?
第42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被稱為「人民軍隊」?
第43問:中國為什麼會有「相親角」?
第44問:中國的「小巷總理」為什麼管用
第45問:中央政治局為什麼能堅持集體學習?
第46問:中國為什麼要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第47問:中國為什麼有「朝陽群眾」「西城大媽」?
第48問:為什麼「國學熱」持續升溫?
第49問:希望工程「大眼睛」為什麼能夠牽動億萬人心?
第50問:為什麼說民營企業是「自己人」?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