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豆瓣9分電影,治癒心靈
男主角納什是一位數學天才,27歲獲得博士學位,30歲時成為普林頓大學的數學教授。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納什在深愛著他的妻子艾麗西亞(詹妮弗·康納利飾)的相助下,與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鬥爭。
電影中有三個鏡頭讓一伶至今難忘。
第一個是服用藥物導致納什*功能障礙,妻子沒有衝她發火,而是用手把鏡子砸破了,她不恨約翰,只恨命運的不公。
第二個是約翰的妻子本來都決定要帶著孩子離開他了,拉行李的車都來了,可妻子還是回來了。
最後一個鏡頭是諾貝爾委員會的人問約翰你現在病好了沒,約翰說我現在在嘗試新藥。
還有好多這樣的細節描寫。正是這些細節的處理,使得本片看起來更為真實,而不是玩玄的和說教。為什麼說這麼多呢,因為我從小到大見過太多幸福的愛情和不幸的婚姻。本片讓我懂得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什麼「金婚」「銀婚」背後,也存在過甚至仍然存在著不為人知的陰影,讓我感受到堅守的力量。
心理學上常講接納。有個朋友問我:我總是覺得自己很自卑,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自信起來,克服自卑?
後來納什很平靜地看著幻想出來的三個人,很平靜。他也接受的自己的不完美,每個人都是這樣,沒有為誰打造的生活,都會有不如意,不完美,學會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是每個人的必修課。知道自己沒有很高,沒有很帥,沒有來贊我,我們依然可以每天活得很開心。
學會愛自己,生活才開始。一個信奉理性的天才最後發現,唯有感恩和愛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學會接納壞的自己 駕馭心魔。
人不是用來戰勝的,是用來相處的!!我們總是被戰勝自己的理論所指導,發現讓你痛苦的根源也是它!!為什麼要戰勝自我呢?為什麼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呢?當你學會接受,哇,才能體會海闊天空的輕鬆與順暢。
欲望都來自於人的肉體,而靈魂是沒有欲望的,因為對於物質的貪婪我們才會產生欲望,而靈魂不需要這些東西來滿足,人的肉體是愚惡的,靈魂卻是聰善的。
所以當你想為了達到某個自私的目的而做出損害別人的事時,其實就是肉體的欲望,而靈魂同時卻又會提醒你阻攔你,這就是自我矛盾,到底要不要做?如果最後欲望大過良知,你也就會做出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我們之所以有心魔,是因為我們不接納自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有懷疑,在現實中的不如意使我們的內心有了不同於外在表現的聲音,在自我認知中,我們總是傾向於把自己想像成完美的,但事實卻是沒有人是完美的,你必須接納這種不完美,就算是天才也要接受這個事實,更何況是普通大眾。
要知道人生與自我,從來都不是用來戰勝的,而是用來相處的。幻想就像是我們的欲望,你要承認自己有不好的欲望,要認清它,不去縱容它,要接納它的存在,學會和 它正確相處,它是你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分辨出欲望的善與惡。
影片最後,納什在咖啡廳,周圍敬仰他的人在他的桌面上,放上了鋼筆。現實中,好像並沒有這一段事情,但是我卻感受到了這是一種善意,像是給觀眾舒心的善意,又像是給納什的一種付出後的補償。
挫折就像烈日,過多的烈日會摧毀土地,愛像雨水,是得到足夠多的愛,才讓他堅持了下去!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事我們是無法改變的,甚至是無法幹預的。
我是一伶,我就在這,關注我,讓你的愛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