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有一個女兒叫勝玉公主,她的性格太過於剛烈,不願意委曲求全,也不願意順應別人的想法和要求,後來,勝玉公主和自己的父親一起,坐在宮廷宴席上,一邊品嘗鮮美的食物,一邊就談論國事,這也是他們這些帝王家子女常常做的一件事情,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談論的時候,她葬送了性命。
當時的吳王本來正在高談闊論,與大家一起商量出兵徵討楚國,他絲毫沒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傷害到自己女兒的自尊心,他吃魚也只吃了其中一點點,並沒有吃得很多,然後就把碗裡剩下的魚肉夾給了女兒吃。勝玉公主本來是一個很有自尊心的人,她不願意隨便跟別人競爭,但也不願意收到自己父親的侮辱,父親的行為在她眼裡,完全就是不在乎她的行為,不然怎麼可能把這些剩下的東西給她呢?
如果有熟悉歷史的人,可能看過《紅樓夢》裡面的一段記載,在《紅樓夢》裡,林黛玉本來是在跟其他后妃一起玩,但這個時候,有個奴僕拿著一堆紙花進來了,並且說黛玉可以拿到其中一個,而林黛玉看到這袋子裡面只剩一朵紙花了,她心裡頓時就憤怒不堪,對奴僕說,「你是不是故意要拿別人挑剩下的給我?」這一幕跟勝玉公主的故事之間,似乎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心裡太過敏感,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好,所以才會這樣憤怒不堪。
眼見吳王闔閭似乎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問題,勝玉公主心裡一片翻江倒海,她注視著父親夾給自己的魚肉,羞憤的情懷就像是烈酒一樣,在心裡越是發酵,越是引起了她憤怒的情緒,後來,她直接狠狠地用手拍著桌子,把玉筷子往桌子上一放,大聲質問父親說:「你為什麼把吃剩下的魚肉給我吃?」這句疑問拋出之後,吳王闔閭愣住了,他還沒有想好自己應該怎麼回應,而就在這個時候,勝玉公主已經大聲的說了下一句話,大意就是說她寧死來對抗侮辱。本來以為只是夾了一片小小的魚肉,誰曾想到能引發這麼大的反應?也正因為如此,吳王開始組織語言,想要好言好語的安慰勝玉公主幾句,結果勝玉公主根本就不聽他安慰,也不聽他勸解,直接跑回房間,拿出自己房間掛在牆上的那把青銅短劍,並且用這把短劍抹上了自己的脖子,當下就血流成河,自殺了。
初次看到這個故事,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在真實社會裡,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因為父親一句有點不對的話,一個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的行為,就把自己給殺了呢?這已經不能說是剛烈了,這是有點過於敏感了,像她這麼敏感的人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要不得吧?但是根據東漢時期的史書《吳越春秋》的記載,這個故事確有其事,後世的推斷是,這個公主本身大腦發育有點不完善,或者是因為身在皇室,從小沒有經歷過正確的教育,所以心胸狹隘,有了較大的心理問題。
勝玉公主死後,她被溺愛自己的父親安葬在閶門附近,世界上可能沒有哪個人的葬禮,有勝玉公主的葬禮這麼的珍奇華貴了,不但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珍寶,還有一口用黃金打造成的棺木,吳王闔閭因為太喜歡她了,實在是害怕她去往黃泉之後,要忍受黑白無常折磨的痛苦,所以吳王闔閭專門給她很多錢財,放在她的棺木旁邊,就是為了等她的靈魂到達黃泉之後,能夠打點一下事情,讓黑白無常通融通融,給她一個好一點的輪迴,讓她免受酷刑折磨之苦。
不但是墓地裡面的珍寶很多,哪怕是在墓地的外觀方面,也讓人覺得非常的驚訝,根據古代文書上面的記載,連太湖這一片非常精美的湖泊,都是為了安葬勝玉公主才開鑿的,但是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的反饋,這是不可能的,太湖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湖泊,它之所以能夠浩浩蕩蕩,水汽泱泱,是因為受到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再加上長年累月的積累形成的,以吳王闔閭的能力,還不足以形成這麼宏偉壯觀的一座大湖。
但是,太湖的成因被科學闢謠了,還有一個傳說,一直沒有得到準確的答案,既沒有證據,但同時也不一定是假的,畢竟吳王闔閭愛女心切,做出一些悲傷過度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個傳說就是有關勝玉公主的陪葬品的,有一個野史曾經記載了這個故事,說當時墓室非常雄奇寬廣,而且又有很多琳琅滿目的珠寶,所以很多老百姓就想進墓室去觀看,沒想到當成千上萬名百姓進了墓室大門後,墓室的石門便關上了,他們從此再也出不去了,墓室裡哀嚎滿天,全都成為了勝玉公主的陪葬活人俑。
人生在世,很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而且這些危機,都很可能會引發自己內心的一些激憤之情,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去直接被憤怒衝昏頭腦,直接去辱罵對方,或者輕賤自己,而是應該樹立正確的心態,及時跟惹怒我們的人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