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給大家講一下我自己參加期貨交易大賽的體會,然後我對整個期貨市場的看法認知和理解以及如何發現我們作為散戶的優勢所在,再者就是通過我總結的一個方法叫均線粘合系統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13屆實盤交易大賽一共是將近4萬人,而我的成績是八十幾名,我對實盤大賽前100名的輕量組選手,大概都瀏覽了一下他們的交易風格和業績,得出了幾點想法,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的交易風格對我們包括對我自己也有很多借鑑之處。輕量組選手中,前100名普遍的盈利率、淨值都是在四五倍以上差不多。他們的交易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大部分選手的盈利主要是來源於某一品種或者兩個品種,基本上不會超過三個品種。像我就是甲醇和滬銀基本上貢獻了我絕大部分的利潤。我們專注某一個品種取得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這也是從實踐經驗上得出的。第二個特點是交易頻率非常低,前100名選手中他們的手續費比例佔總利潤的0.5%不到,實際上大部分的手續費佔總利潤的1%以下,除了有幾個短線選手,他們的手法和大部分人都有區別。短線選手在前100名佔的比例不超過20%。
如果我們散戶要想在市場上生存,在市場上賺錢,實現財富自由,一定是做趨勢,做主要品種,減少交易頻率。當然也有很多炒單的手法,他們獲利也非常可觀,但是這個也不是我的強項,第三是選手中趨勢交易者他們的勝率是非常高的,包括我自己都是在6成以上,多的在8成左右,所以無論是做趨勢交易還是做短線交易,勝率是我們獲得利潤的最大保障。如果沒有勝率,很難在市場生存更不用說賺錢了,盈虧比同樣也是大於1左右,如果盈虧比大於1,勝率又在5成以上,我們肯定是賺錢的,長時間做下來,你在市場生存沒問題的。關注主要品種持續的在一個品種上發力,降低自己的交易頻率,抓住一段主要的趨勢,保證自己的勝率和盈虧比,這是我對參賽選手比較優秀的他們的成績一點看法。
我的對市場的一些認知和體會,可能因為我是經濟學碩士理科班出身,對於市場的研究角度可能和大家不一樣。第1個特點,市場的周期性主要體現在價格的波動,周期性決定了趨勢的延伸和反轉,俗話說盛極必衰。另外一個是摩擦性質,這個性質可能和大家主流的經濟學分析以及交易技術可能稍微有點不一樣。市場基本面的因素在價格的體現中它不是直觀的一下子就體現出來的,它的作用受到一個摩擦力或者說需要移動一段時間的基本面矛盾的激化,才能反映到價格上。比如16年那一波供給側改革,其實很久之前矛盾一直都在激化,只不過它沒有反應在價格面前,直到供給側改革觸發了黑色系那一波大漲。第3點冪次法則,這個是源於其他自然科學方面的一些體會,市場的價格影響市場因素很多,但是市場的波動它是呈現冪次法則的,就是說市場波動幅度越大,它的暴漲的幅度和它出現的頻率是成反比的。去年鐵礦石的暴漲,前一段時間PTA的暴漲,包括原油的暴跌,大概10年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和它出現的頻率一定是成反比的。這樣就決定了如果我們想抓住一波主要大的趨勢,我們更多的時間一定是靠等的,不是每天都有大趨勢,同樣我們在趨勢交易中,這個機會也是不容錯失的。比如棉花,林廣茂老師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原話記不清楚,意思是說如果我不抓住棉花這一輪趨勢,我可能未來幾年我都沒有事做,未來幾年我都賺不到錢,這個市場上不缺資金,不缺技術,缺的是這種波瀾壯闊的大機會,你要花幾年的時間來等待。最後一個特點叫可認知性,這是相對而言的。有很多人覺得是基本面分析沒有用,因為價格已經是在包容消化一些因素了,但實際上在特定的環境情況下,特定階段我們是可以找到主導行情價格波動邏輯的,通過發現驅動因素的核心邏輯,也能很容易分析出市場將來的走向。我們知道由於鐵礦石的礦山因素、供給因素導致它價格上漲,包括供給側改革以及現在疫情造成的黃金價格的暴漲,這些因素可認知,並且可利用。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是分析價格波動背後的原因,因為對於我以及很多做大趨勢的人來說,技術分析不能給我們提供足夠的信念,即使你從均線、趨勢線或者說其他理論找到了一個品種,可以出現有很大的行情,但是單靠技術分析很難形成持倉的信念,因為發現大機會很多人都可以,但是如何從一點一點的利潤一直拿到整個行情是很難的,需要我們從基本面上提供信息支持。這個是市場的認知。
有了對市場的認知,我們就從設計交易系統的角度來考慮三個指標來衡量我們的交易方法。盈虧比、勝率、時間周期。時間周期,他實際上是根據冪次法則得出來的一種交易機會出現的頻率。盈虧比是你做一個交易計劃,打算止損多少,有多大的利潤空間。正確概率就是勝率,我們交易系統理論上的勝率並不等於實際執行的勝率,有很多交易計劃它在設計的時候,比如盈虧比是2:1,勝率90%以上,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往往都要打折扣。最常見就是盈虧比例達不到提前出場了或者滯後出場又被止損了。其實在設計交易性系統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執行的問題。根據交易頻率、盈虧比和勝率,我們得出了一個不可能三角。如果有一個交易系統或者一個天才在這三方面都能做得無比優秀,他絕對是億萬富翁,但事實上有少數人在一方面做到極致,已經是這個市場的頂級人物了。比如把交易頻率控制的低,從而提高高勝率和高盈虧比,典型的就是巴菲特式的交易,巴菲特無論是買蘋果還是買可口可樂,還是華盛頓郵報、富國銀行這些,交易實際上做的寥寥幾筆。巴菲特每一筆交易出現虧損,都會引起媒體的報導,因為它出現虧損次數少,盈虧比也很多。還有一類是勝率高,西蒙斯量化交易就是這種風格。另外一個保爾森押注次級貸款一戰成名,實際上它是犧牲了勝率來取得了盈虧比,把盈虧比發揮到了極致。我們根據自己的交易特點,到底可以把哪一方面做到極致,來實現利用我們最大的優勢去獲取利潤,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盈利的殺手鐧。
關於基本面分析的一些大致框架,包括供求因素、宏觀環境、市場情緒、突發事件、季節性因素、庫存、合成貼水等等,今天重點給大家說下季節性因素。庫存合成貼水,貨少了,庫存又少,價格又低,我們做多獲勝的概率肯定會增加。這個是季節性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交易的決策,是我們獲取利潤的主要影響因素。
我把整個行情分為了趨和勢,勢是長時間的波動,趨是短時間的價格變化,相當於給大家多提供一個思路,我是做以日線為級別交易的,我要確定止損和止盈的情況下,對日線級別的他們的振幅要比較熟悉,這樣我才能做到心中有譜。
經過我長時間統計之後,我只統計了我經常做的。
其他的大家也可以統計一下,你會發現,我們這些主要品種焦炭的波動幅度,日波動率是排名第一的,大概1.6%以上,原油是1.4,PTA、鋅、鎳,還有豆粕,它們的波動率都比較高。黃金和銅的波動率是比較低。當然整個文華商品指數的波動率也是比較低的,所以從日線級別角度,你要做焦炭和做黃金止損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焦炭每天波動率1.6%,黃金的波動率是0.3%左右,你做黃金,就可以適當的倉位大一些,因為止損波動率小,止損相對小一點。
一小時K線的波動率和日K線的波動率有所差別,原油是第1名,然後焦炭、橡膠、PTA和螺紋它們的波動率相對比較大一點,豆粕、豆油、白糖、棉花波動率都會小一點。
主要商品與文華商品指數的相關性。如果我們採取複合建倉,採取多品種策略,你就要考慮一下相關性。
因為我統計的這些品種白銀我沒有看,應該是和黃金差不多,只有黃金和文華商品指數的相關性是負相關,剩下的原油、銅、鋅、鎳、螺紋、焦炭、橡膠、豆油全部都是正相關,尤其是焦炭和螺紋和文華商品指數相關性最高,當然也可能和他們的權重佔比比較大有關係。所以如果我們要做對衝或者做套利,除了一多一空之外,我們還可以再多黑色系的時候,適當的去空一些黃金,實現風險的相互抵消。
我做這些統計,這些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大家了解我們散戶作為市場的弱勢群體,應該更清楚的去了解整個市場的全貌,為了避免因為知識的盲點而造成交易計劃和交易系統設計不合理,造成虧損嚴重。
季節性為分析,我簡單的做了一個表。
簡單來說,春節時候消費品備貨消費旺季,有色金屬消費旺季是在二月到五月,三月的時候,黑色系需求工地開工,螺紋鋼需求開始向上升。四月份的時候橡膠新膠開割大概價格可能大概率下跌,五月份的時候棉花有一波炒作,六月份是豆粕季節性消費旺季,七月白糖消費表現是最差的月份,還有再下面就是白糖消費旺季啟動,北美颶風影響原油的供求供應,十月假期效應,十一月原油最差月份,到十二月的時候大部分商品從低點開始反彈,這個表做的很簡單,不能反映全部商品的季節性因素,大家簡單作為一種參考。
我重點以講兩三個品種為例,到底季節性因素影響有多深?以滬銅為例:
滬銅一般一年就兩波走勢,第1波是在第一季度,每個月的上漲概率都超過5成以上了,其中1月份上漲概率達6成以上,並且累計收益在前4個月都是取得了較大的正收益。五月份由於五一假期效應,影響五月份銅的上漲概率只有0.36%,整體的收益是負收益,剩下的就是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也是六七八九月4個月,也都是上漲概率比較大。十月假期到十一月是銅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十月份銅上漲概率4成多一點,累計收益是負的很多。當然我們考慮到大宗商品,整個最近30年價格是上升走勢,總體上漲的概率要大於下跌概率多一點,這個因素在分析各自品種的時候要剔除一下。
再一個豆粕,豆粕從2001年一直到現在,豆粕的歷史走勢、月度統計。
你會發現豆粕上漲的概率大部分都是在5成以上。其中五六月份累計上漲概率較大。其實我們專門看季節性,春節備貨豆粕會出現一個小高點,大概在一二月份,三月至五月份的時候,會有北美大豆到港以及南北大豆收穫的一個低點。然後六七八月份豆粕是一個消費高點,九十十一月北半球收穫低點,到十二月又出現春節備貨的高點,同樣需求的時候,因為豆粕主要是豬在吃,和生豬的豬周期相關性比較大,我們在考慮季節性因素的時候,最近一段時間做豆粕,一定要關注生豬存欄率。還有一個棉花,
這是05年到18年棉花的月走勢圖,19年沒來得及更新。18年棉花上漲概率超過5成以上的只有一月六月和十二月。如果每年的年底棉花處於低位,我們做一個超底,基本上勝率是很高,並且也很安全。因為棉花每年的十二月和一月是棉花下遊開始備貨,二月三月利好兌現,四月五月開始炒作種植面積和天氣。現在我們進入3月份,棉花還處在底部,如果我們想交易棉花,等到4月份天氣一有風吹草動,就可以進去炒作一把,當然蝗蟲這個是例外,蝗蟲的發生不受季節性影響,然後非生長關鍵期到六七八月都是消費淡季,所以它的下跌概率都比較大,累計收益率也都是負的。九月十月是吐絮期天氣炒作,十一月利好兌現,基本上都是下跌。我很多在做交易的時候,每年有一些農產品受自然災害影響,又處在低位的時候就相對做多一點,主要是看基本面分析為主。
散戶在市場上怎麼尋找到自己的優勢?其實參加過實盤大賽交易的人,還有在座一塊交流的朋友,你們對市場理解的並不比我或者同行理解的相差多遠,甚至有可能還比我們深入,大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某一領域有所長而已。我是12年從事高槓桿交易,到16年基本上才實現盈利,到最近兩年才小有所成,基本上可以靠交易為生了。尤其是去年抓住一波行情之後,稍微實現一點財務自由,但是還是需要繼續努力。
給大家分享我對市場認知的時候,其實是貫穿於交易的四大優勢當中的。有些人看技術分析還是看基本面分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我們比市場上其他人在技術優勢上,有一套自己的殺手鐧,比如我自己最喜歡用的是我的均線粘合系統,介入優勢是我們立足的根本,如果你不能找到一個正期望交易的系統,交易再多,基本上也不能獲利。每個人無論是均線、布林軌還有相對強弱指標、雲圖技術、拋物線、MACD,甚至還有基本面分析,你總得找到自己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而我的方法是均線粘合系統,這個系統的本質是什麼呢?市場在某一時間段內波動率開始逐漸降低的時候,未來一段時間波動率一定會升高,也就是境之愈久,突破的時候肯定是越劇烈。
舉個例子,我是去年年底開始做的棉花行情,十二月二十幾號,均線粘合如果價格開始波動率很高,上下振幅很大,均線一定是發散的。如果價格波動率低到一定程度,均線一定開始收斂,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突破了,這個時候就是我們交易的最好的機會。所以做交易我一般是選取日K線的均線系統大概是5、10、20、40、60,如果價格在某一時間段內同時穿越20、40這些均線,這樣就形成一個均線黏合比較好的交易機會。
舉個例子,鄭棉2005合約,我是在12月26號開始進入了多單,一直到11月15號左右出來了。第一是均線開始由發散開始變成粘合,粘合之後開始突破之後,過一段時間開始回調。這個系統均線的選擇,我給大家說了,到60日均線,40、30、20、10、5、6根均線,而這個系統的進場一定是出現一根大陽線之後,能穿越所有均線粘合之後的穿越,這個時候就開始進場了,它的止損一定是在放大一點。止損在第1根突破後的陽線的下面,大概是13237,然後大概是在13400或者13450上方,因為均線這個系統它是一個暴利系統,對進場的要求並不是那麼高,對止損的要求也很清晰,主要是慣性止損就可以了。這個均線系統它的出場的原則和進場原則是非對稱性的。出場的原則是可以在價格跌破30日均線這個時候就出場。根據每個人的的性格不同和對風險承受能力的偏好不同,可以選擇20日和30日均線這兩個標準作為出場,價格一旦跌破它的時候就可以出場了,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交易機會。
均線粘合,我再給大家強調一點,一定是價格的波動率由高到低,均線由發散到收斂,然後我們等收斂到一定程度開始突破的那一刻我們進場,一定要關注突破的時間節點,如果錯過了我們的止損會變大,盈利空間也會變小,心態可能就不好了。所以我這邊可能畫很多預警線去來跟蹤這個價格,一旦突破之後,立馬我們就會進場設置止損,然後止盈是跌破20日均線,30日均線止盈,這個是根據自己的要求,均線粘合系統它止損清晰。一般而言,只要突破成功,都會短時間內獲得暴利,這是我自己比較擅長一種系統。
我給大家分享了均線粘合的技術優勢,然後是品種優勢,所謂品種優勢是什麼?如果我們持續的跟蹤某一個品種,我們在這個品種上一定是會取得比常人更好的成績。有句話說你在一個行業幹個半年,你是新手,幹5年,你是基本上是一個專家了,你要能在一個行業專注20年,你是泰鬥級的宗師差不多。這個品種優勢是我非常建議大家需要注重的一個,一定時間階段跟蹤兩三個品種就可以了,這兩三個品種能抓住,利潤空間已經夠我們去實現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了。還有一個時間優勢。時間優勢和品種優勢差不多,時間優勢和資金優勢我集中講一下,如果你想在交易上面實現自己的生活或者目標,一定是不要著急,我們每次用少部分資金去慢慢的交易,總有屬於你該賺到的錢。如果你要是稍微一急,然後重了倉,又迫不及待的砍倉,心態反而容易壞。資金和時間都是我們自己包容風險的一個能力,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你可以等,你可以不止損,或者說你可以很少去止損,等大部分價格,你要做錯兩三周都會回來,這是包容風險能力。
如果你有無限的資金,你完全可以不用考慮任何止損。如果你不急不躁,然後專注幾個品種來等自己的交易機會,你時間更多,如果只你能做到這兩點,你包容風險的能力更大,再加上我們前面的均線粘合系統和品種優勢在市場上生存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你關注的品種少了,等待的時間長了,你可以有時間做其他更多美好的事情。
本文系語音整理,文中有部分文字錯誤,敬請諒解
來源: 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