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叱吒風雲的拉力賽車手張馳(沈騰飾),五年前因私自賽車而被禁賽。從天堂跌落谷底,張馳飽嘗生活的艱辛。他忍辱負重,洗心革面,終於爭取到了解禁的判決。在此之後,他重新找到親如兄弟的領航員孫宇強(尹正飾),決心共同衝擊本年度的巴音布魯克拉力賽。然而在此之前,張馳必須重考駕照,改裝賽車,拉到贊助。每一步都充滿艱難,他忍受著旁人的奚落嘲諷,忍受著現實的冰冷殘酷,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前進的目標。當他好不容易走到了賽場,還將面對禁賽這幾年崛起的新秀林臻東(黃景瑜飾)的挑戰。張馳的時代是否就此遠去……是喜劇,結尾卻看得淚流滿面,剛開始以為是消費情懷,後面發覺是信仰,重塑與信念。韓寒是我一直喜歡的作家,喜歡他的瀟灑與不羈,他的one系列陪我度過了一段又一段列車上的時光,在看影片的同時記錄了幾個喜歡的臺詞:它就是巴音布魯克賽道的王,146道彎,109公裡,你永遠不知道一個車手和一臺交通工具合二為一的時候有多可怕.把通話器的藍牙連上,藍上了.願大家熱愛所愛,所愛熱愛。
在電影的最後,張弛是活著,還是死了?這是一個問題。撇開所謂的「無論結果如何,他的精神、他的靈魂始終活著」這種套話,來談一談我的個人理解。明顯韓寒想要塑造出一種薛丁格的張弛情景,沒有具體點明生死,許多人的不同表現虛虛實實。但死的結果在我心中佔了上風。似乎除了那位滾落山崖的選手有個鏡頭是被推上了救護車,而不是就地涼涼,說明老司機翻車也有生還的可能,其餘都直指其死亡結局。先說孫玉強。在賽車失去聯絡之後,他立即扔掉麥克風,衝去搶了一輛摩託車,向山下馳騁。摩託車能幹什麼?張弛的車失控後即將掉下懸崖,墜入海中,顯然摩託車無濟於事。他去幹什麼?他去發洩,去釋放,他是一個身經百戰、極富經驗的領航員啊,在他知道張弛沒有減速的那一刻,他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這更是一種逃避,逃避直面張弛的死。在前一個失誤的選手滾落山崖時,大家都聚集在顯示屏前,孫玉強也是。但這次,輪到他的朋友了,他不忍心。他在一切塵埃未定卻又命中注定之時就離開了。後來他滾落摩託,倒地痛哭。再說林臻東,他說「你為什麼這一次非得贏?,從整部電影不難看出,他對張弛是一種棋逢對手的惺惺相惜。他主動提出幫助張弛,在真人秀給他尊嚴,在賽前幫張弛修車,這一切都是對張弛的珍視。如此,這句話包含的便是林臻東對他堅持不減速造成死亡事故的埋怨。你還有大好人生,你還有很多時間,你還有孩子,還有父母,還有兄弟,還有為什麼偏偏為了夢想與極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呢?你本可以下一次贏,甚至可以在我離開國內賽場後每場都贏,為什麼要做出這樣走向死亡的選擇呢?
然後就是張弛的兒子小張飛,最後張弛吐槽你真是坑爹啊,你同學的爸爸是個飛行員,卻在飛行員爸爸騰空而起之後,也讓賽車飛了起來。這裡有兩個細節。其一,張飛拿著硬幣投進了投幣口,賽車才變形。在生活中,硬幣與扭蛋象徵著孩子的小小心願,在此處是否能夠說明這一切都是張飛的幻想呢?目睹了父親墜海,他多麼希望當時父親的賽車也能像飛機一樣凌空而起,再安全著陸啊。賽前,張弛也說,贏了這場,我就帶你去找那個同學爸爸算帳。可是賽後,父親已逝,願望難圓,只能通過幻想暫且慰藉。其二,賽車升空後轉而變為卡通畫風。在林臻東第一次到張弛家時,腦洞大開的小張飛就腦補了特技滿滿的兩人比武畫面,這一點更為這一切皆是虛幻埋下伏筆。至於張弛衝出山崖時的畫面,慢鏡頭、騰空、眼前燦爛耀眼的太陽、腳下波瀾壯闊的大海,不禁令人聯想的《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伊卡洛斯代達羅斯的兒子,與代達羅斯使用蠟和羽毛造的翅膀逃離克裡特島時,他因飛得太高,過於靠近太陽,雙翼上的蠟融化跌落水中而喪生。伊卡洛斯追求的是自由,是太陽,而張弛追求的是勝利,是極限。二者都為了所追求之物即理想而失去了生命。這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與悲劇性的結局,卻巧妙地避開了這類「昔日王者復出,對抗後起之秀」電影的套路,既避免了主角光環過於濃重,又避免了如《戀愛迴旋》那樣的毒雞湯。在你思索張弛是生是死之時,他五年沒有實戰、賽時沒有領航員卻贏了比賽也就不顯得那麼突兀了。因為這是他用生命換來的一場伊卡洛斯的隕落。
故事很直白,講的是男主角張弛(沈騰)曾是個頂級拉力賽車手,但因為地下賽車被禁賽五年,到第六年終於被放出來,並最終贏得比賽的故事。片中我多次被笑到抽搐,卻在故事最後克制了許久才沒讓眼淚流下來。我想,這部電影,韓寒講的是他的前半生。張弛的父親叫張揚,故事裡張弛說太張揚,所以給他起名叫張弛,希望他張弛有度,而他給兒子取名叫張飛,是希望他能夠飛翔。這就如同他的人生前半段的經歷,也同樣對應了他的三部電影《後會無期》《乘風破浪》和這一部《飛馳人生》。韓寒確實成熟了,他的電影作為喜劇片笑點變得密集而有趣,輕鬆寫意不再讓人覺得尷尬,可他依舊是文藝的,他選了演技非常好的沈騰和尹正,讓我嚴重懷疑韓導看過《夏洛特煩惱》。沈騰這貨節奏奇好,同樣的劇情他演你會瞬間覺得有趣;同時這貨戲感也很好,很多中二的劇情能演起來不覺得是湊梗和尷尬是種強大的功力,可他竟然可以。下面讓我們說說裡面的幾個有趣的梗,第一個應該是《聖鬥士星矢》裡面星矢遇到獅子座艾歐裡亞的部分。可配的是灌籃高手的主題曲,這惡搞讓我笑得抽搐不能自理,韓寒從高中開始,寫書大賣,寫博客熱度全網最高,去賽車拿冠軍,拍電影票房大賣,這種步步高升的人生看似一路順利。但「保持光環」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輕鬆,韓寒最近接受高曉松訪問說到:投資壓力很大,自我表達之餘,要讓觀眾喜歡看,還不能讓信任你的人投資人失望。這次《飛馳人生》劇組在裝備上花了不少錢,主要用在賽車戲。
為了讓觀眾在大銀幕上更真實地感受賽車的激烈,電影特意去到新疆最美賽道巴音布魯克草原取景拍攝拉力賽的戲份,進行了大量的實拍和航拍:「賽車題材確實比較得心應手,但拍攝需要面對非常多的難題,之前在新疆拍了一個半月,4000多米的海拔,賽車維修和保障等都很難。」韓寒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了本次的製作成本,「拿賽車來說,二十幾臺車一起比賽,每臺改裝費用兩三百萬,另外主角的車必須備三到四臺,配角的車備三臺,單單改裝成本和搭景的成本就非常高。」《飛馳人生》拍攝的難度還在於「危險」,賽車戲份需要職業車手上陣,部分戲份還是韓寒親身演出,每場車戲還必須有救援直升機在旁邊才可以拍攝。因為救援直升機到醫院二十多分鐘,而開車需要二十多個小時,可想而知之危險程度。看了《飛馳人生》之後,甚至覺得這部電影是韓寒前半生的一個縮影。因為韓寒高中就成名,之後沒有再升學,也沒有正經工作過。所以除了校園時光,他沒有太大社會經驗,這導致了他創作題材有點捉襟見肘;但《飛馳人生》講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領域——賽車,電影裡有大量關於賽車的細節描寫,寫得像寫得好,故事很充實。當然少不了韓寒擅長的諧音梗,以及各種表達小技巧,爽,有意思,而且將電影的節奏控制得很好,沒有拖沓。《飛馳人生》歌曲選取方面也有很有意思,電影裡植入了《後會無期》主題曲《平凡之路》裡的「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這句歌詞也是,
只能說這部電影再一次毫不留情地展現了韓寒作為導演有限的格局和平庸的能力。
蒼白無力的故事情節,單薄平面的人物,沈騰單純地搞笑和喜劇元素與導演結尾試圖升華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情感根本是兩張皮,不論是故事情節,邏輯結構,還是人物情感都支撐不起來,導致電影最終不倫不類,笑點有餘,情感張力不足,觀眾根本沒有共情點和代入感。導演所能表現的也僅僅是從自己的經歷出發,作為一個賽車手對賽車運動的熱愛和對勝利的追求,僅此而已,更深層的,更有高度的精神內涵是完全沒有的,或者說,是試圖觸碰但根本無力達到的。其實,僅僅停留在對賽車運動的痴狂和對競技體育的精神的歌頌當然是沒問題的,超越自我,追求極致,向著更快更高更強不懈努力,挑戰人類智慧和體能的極限,這樣的立意不但不冷門,反而應該是很容易引發觀眾共鳴的,它並不要求我們都從事過競技體育或者熱愛競技運動。但是,很明顯,《飛馳》在這一點上也並沒有做得很好。真正好的體現運動精神電影應該讓觀眾哪怕對這項運動本身無感或一無所知,也能感同身受,被主人公的拼搏精神和炙熱的情感所打動,又或是影片中通過競技體育附帶體現出的平凡樸素的愛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對國家和民族的愛所震撼。摔跤、公路自行車、拳擊、馬拉松,說出這幾項運動大家腦海裡難道不會浮現出幾部讓你當時熱淚盈眶,或是笑中帶淚的標誌性電影嗎?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情感,是真情實感,是普世價值和普世情感,而能否以情感直指人心則取決於講故事的邏輯和方法,考驗著導演和編劇的能力。逗人發笑和催人淚下都不是幾個金句能做到的,畢竟電影不是學生作文,靠一兩個點明中心思想的主旨句就能了事的。為什麼男主,一個驕傲的賽車冠軍,會因為一個素昧平生的孩子的出現,而賭上自己的一切去做違法的事?
他在養育這個孩子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他和孩子的感情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以至於他從一個不可一世的賽車手只需要賽車,和手轉變為一個可以為孩子犧牲一切的父親?榮耀,金錢,事業,甚至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犧牲,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情感,而這樣的勇氣和力量又從何而來?這些必要的情節和情感鋪墊,在電影中都完全沒有體現,只是快速用鏡頭略過,讓觀眾根本感受不到男主與孩子之間感情建立的過程,也就根本不能解釋為什麼男主可以為了孩子去冒險,為了自己內心的熱愛去犧牲。很遺憾,電影沒有選擇這個維度去展現,而是選擇了更淺顯、更膚淺的一面,最終使得電影無論在故事還是情感都浮於表面,流於形式,除了炫目刺激的幾個鏡頭和零散的笑點,再無其他可圈可點之處,與更高級別的喜劇形式,讓人能在笑中帶淚的複雜情感中結束觀影的作品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買票的時候,可能我有一大半的期待是給了沈騰的,純粹逗我一樂,看過算是物有所值了;剩下的一小半是給韓寒的,可能心裡隱約對他作為導演的名聲還有一些小期待,小敬畏,最後走出放映廳的時候有點兒想要回來,就是這麼簡單。一個普通的中國觀眾還能要求什麼?反正也不給退票,自己買單唄。也有人覺得我根本不理解韓寒對賽車的熱愛和賽車手情懷,還有人覺得在這部電影裡根本沒必要去追求那麼高的精神內涵和情感張力。即便生活困頓如此,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重回賽場。五年的禁賽期一過,他就迫不及待開始準備,然而現實打臉非常疼:要想賽照生效,先要考駕照,被駕校教練精神折磨,科目二還沒考過。當年出名時巴結他的各色人等,早就人走茶涼,翻臉不認。尤其是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他想要比賽,就先要有賽車。張弛與冠軍賽車當年隨他徵戰四野的冠軍賽車,早已成為破車架,想要重新組裝,他不得不到處跪求金主爸爸拉贊助,難怪張弛感嘆: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好不容易搞定一切,當他重回海拔近四千米的巴音布魯克賽場,想要拿回蟬聯五連冠的榮譽時,還要面對一個更強大的對手林臻東,他更年輕、受過更專業的訓練,更重要的是,拉力賽車這種燒錢玩意兒,一寸鐵皮一寸金,林臻東還錢多得花不完。
張弛能不能在極為兇險的巴音布魯克賽場勝過林臻東,構成了電影最後半小時腎上腺素飆升的燃點,這樣的極速對抗,足以賭上性命一爭勝負,正如張弛所說,他並不是想贏,只是不想輸。之前看到有人吐槽說,林臻東這個角色很奇怪,根本就不夠壞,不怎麼對主角使絆子不說,還時不時給張弛送點裝備和經驗,根本沒有身為反派的自我修養。林臻東這讓我想起另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賽車電影《極速風流》,雙男主尼基·勞達和詹姆斯·亨特都是頂級的F1賽車手,他們在賽場上針鋒相對、鬥了大半輩子,作為宿命的對手,卻從來都不是對方職業之路上的反派。甚至可以說,他們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一個優秀的對手。這樣的競技準則,對於張弛和林臻東來說,自然也不會例外。正如韓寒在微博上說的:《飛馳人生》中只有對手,沒有反派。如果你不想索然無味的過完這一生,那反派就是那索然無味的一生。發福後的韓寒,還有銳氣嗎?看電影之前,我先看了韓寒接受鳳凰娛樂採訪的視頻,在毫無美顏濾鏡加持的情況下,37歲的他不可避免地發福了,多年前帶著幾分清秀、神似謝霆鋒的面部輪廓,也變得圓潤起來,甚至還有幾分憨厚可親。就在我暗暗感嘆歲月不饒人的時候,韓寒正好談起銳氣,他說銳氣並不是懟天懟地懟人類:「我覺得銳氣是一種更深的氣質,是在於我想活成我自己的樣子。如果這個樣子恰好和大家喜歡的一樣,那就和大家喜歡一樣;和大家喜歡的不一樣,那就和大家喜歡的不一樣,我覺得這是很重要一點。可能我現在想活成的樣子在大家看來比較平和,但是沒有關係,我喜歡就可以了。那麼,到底什麼是韓寒想活成的樣子?還記得多年前,別人問起過,他將來靠什麼過活。回答是稿費,引來一片哄堂大笑。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作為作家,從1999年開始,出版了數十本書,稿費版稅賺得盆滿缽滿。他作為車手,從2003開始職業賽車生涯,他也曾經跟電影中的張弛一樣,拉贊助拉得心力交瘁,最困難的時候,他收到的唯一贊助,是一家小賣部贈送的一箱純淨水。
然而,他還是獲得了六次全國頂級職業錦標賽年度總冠軍,拿獎拿得手軟。他作為導演,從2014年開始,拍了三部電影,從《後會無期》到《乘風破浪》,再到這部《飛馳人生》,他用一張沈騰式幽默外殼,包裹著一顆從未變過的韓寒式內核。沈騰與韓寒從這三部電影中,可以明顯看出作為導演的韓寒在逐漸成熟,不再大把大把地往外拋灑「韓式金句」,這樣的手法雖然讓他在寫作中遊刃有餘,但放在電影中,有時就會讓演員成為一個個導演的複讀機。在《飛馳人生》中,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他已經漸漸懂得將自己「藏」在幕後,把舞臺讓給演員的表演,讓給鏡頭語言,讓給故事本身。這樣的「讓步」,非但不會影響他想要傳達的思想內核,反而因為克制,更加意味深長。當然也不得不承認,電影中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顯得火候不夠,畢竟他作為導演的經驗,遠遠比不上他作為作家和車手的經驗。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早就比那些質疑他的、攻擊他的人都走得更遠了。韓寒說過,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寫作、賽車、拍電影,這些他都有了,難怪他有底氣說,雖然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達到,但他已經基本活成了他想要的樣子。如今,韓寒早就不再是我的偶像,我也有很多年沒看過他的書,但當我聽到《飛馳人生》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