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郝春河
鄂爾多斯市檢察院駐龍口鎮沙坪梁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駐村幹部小傳
郝春河,男,漢族,中共黨員,1971年出生,大學學歷,1992年12月年參加工作,現任鄂爾多斯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五檢察部主任,2017年12月開始擔任龍口鎮沙坪梁村第一書記。工作中先後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市政法系統爭先創優先進個人,榮記個人三等功兩次,全市優秀駐村幹部等。
駐村日記
十月的龍口鎮沙坪梁村,鍍上了一層豐收的色彩,處處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田園豐收畫卷。
一大早,第一書記郝春河就來到了村委會辦公室,今年已經是他到沙坪梁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了。像往常一樣,他一邊翻閱手邊的記事本,安排一天的工作,一邊熟練地打開電腦查看包聯辦及相關部門是否有新的要求,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郝書記,郝書記,我想申請點貸款買個拖拉機,你幫我看看我符合條件不。」
說話的人叫劉星,今年三十七歲,是2015年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你肯定是符合條件的,我早就給你核對過了。」
確實,2014年中央提出扶貧小額信貸這項特惠金融政策以來,我就建立了沙坪梁村貧困戶小額貸款信息臺帳,村裡誰符合貸款條件,我都一清二楚,加之劉星是我的幫扶戶,對他的情況更是了如指掌。
按理說正值壯年的劉星是不應該成為貧困戶的,但由於他一方面文化水平比較低,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固定的工作,只能打打零工,另一方面思想有些頹廢,進取心不強,比較慵懶,家裡還有妻子和兩個孩子,收入趕不上支出,生活水平一直在貧困線之下。
剛接觸到劉星的時候,我希望從思想上改變這個年輕人,讓他有開拓進取的精神,有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生活環境的夢想。那段時間一有時間我就找劉星聊天,給他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引導他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足夠的自信;也給他講了一些準格爾旗成功人士和脫貧致富帶頭人的成長故事,很多都是通過政策支持、責任人幫扶、自身努力取得成功,鼓勵他有想法多去嘗試。
漸漸地,劉星變了,變得不再懶散,周圍有地方僱傭短工他都會積極去做,賺點小錢,也經常到村委會和大家交流,展現出了一個年輕人該有的勤奮與上進。看到劉星對生活的態度、想法有了積極的變化,我爭取一些農業技能培訓讓他去參加、學習。一次培訓中,他看到一戶脫貧示範戶是靠養殖脫貧致富的,聯想到自己養雞多年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自家的空地又非常適合建雞舍,就想辦個養雞場。
他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我,我聽後非常高興,幫他申請了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蓋起了新雞舍,購買了雞仔。畢竟是規模養殖,和以前養十幾隻是完全不一樣的,擔心他經驗不足,我特意給他聯繫了大型養雞場讓他去學習經驗,聯繫了養雞專家對劉星進行遠程培訓,還協調鎮上的畜牧站派員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和消毒殺菌。經過努力,劉星的養雞場辦的有聲有色,最多時候養了1100多隻雞,日產雞蛋幾百顆,劉星也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大戶,附近的村民都過來向他學習,他也十分熱心向大家傳授自己的經驗。終於,劉星憑藉著靠自己勤勞地雙手創辦的養雞場,在2016年順利脫貧,摘掉了頭上的貧困帽子。
現在的劉星更是意氣風發,家裡蓋起了新房子,種植、養殖、販賣農作物都幹的風生水起,三輪車、耕地機這些農機具家裡一應俱全,真可謂是「家大業大」。越奮鬥越有勁頭,劉星已不再著眼「脫貧」,而是要「致富」。這次過來貸款,是想買個大型拖拉機,一來自己用,二來周圍的村子還沒有大型拖拉機,可以出去幫別人耕地再增加一筆收入。
我幫他填好了申請書,又幫他把申請書交到了鎮上,幾天之後,貸款下來新拖拉機開回來了。我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語重心長的叮囑他,年輕人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幸福生活都是靠奮鬥出來的。
今年夏天,村裡人經常能看見路邊的田裡有一臺紅色的拖拉機上面坐的個穿白色半袖男子的背影,即使大中午也轟隆隆響著在田裡一圈又一圈的耕地,那就是劉星,在他前面是廣袤無垠的天空和如日方升的未來。
包
聯
村
概
括
龍口鎮位於準格爾旗西南部,沙坪梁村位於龍口鎮西部,全村地處梁峁山區、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總面積27.25平方公裡,下轄16個合作社(小隊),全村共有841戶,1809人,常住人口256戶523人,全村共有黨員38名。耕地面積5169畝,人均不到3畝耕地,受氣候地理條件限制,收入來源主要以外出打工和種植當地特色花果為主。種植的果品主要有:海紅果、棗、桃、杏、葡萄等,糧食作物以糜子、土豆、玉米、豆類等為主,家畜家禽以養豬、羊、雞為主。2013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35人,2015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55人,目前經研判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退出,其中11戶30人經研判為「八類人群」屬穩定脫貧戶,不再享受國家政策。今年以來,繼續對18戶50人正常脫貧戶進行鞏固扶持,享受國家扶貧政策。
感言
三年攻堅感動多,加強黨建紮根基。
智志雙扶激內生,改變觀念棄陋習。
產業發展謀長遠,蔚然成風前景廣。
資源特色興果林,集體經濟行致遠。
基礎設施水電路,幫扶助推富路長。
乘風破浪借東風,鄉村振興日月新。
原標題:《<1705期>駐村日記 | 郝春河:憶往昔,一事無成戴窮帽 看今朝,脫貧致富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