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期>駐村日記 | 郝春河:憶往昔,一事無成戴窮帽 看今朝,脫貧...

2020-12-28 澎湃新聞

<1705期>駐村日記 | 郝春河:憶往昔,一事無成戴窮帽 看今朝,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11-1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郝春河

鄂爾多斯市檢察院駐龍口鎮沙坪梁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駐村幹部小傳

郝春河,男,漢族,中共黨員,1971年出生,大學學歷,1992年12月年參加工作,現任鄂爾多斯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五檢察部主任,2017年12月開始擔任龍口鎮沙坪梁村第一書記。工作中先後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市政法系統爭先創優先進個人,榮記個人三等功兩次,全市優秀駐村幹部等。

駐村日記

十月的龍口鎮沙坪梁村,鍍上了一層豐收的色彩,處處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田園豐收畫卷。

一大早,第一書記郝春河就來到了村委會辦公室,今年已經是他到沙坪梁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了。像往常一樣,他一邊翻閱手邊的記事本,安排一天的工作,一邊熟練地打開電腦查看包聯辦及相關部門是否有新的要求,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郝書記,郝書記,我想申請點貸款買個拖拉機,你幫我看看我符合條件不。」

說話的人叫劉星,今年三十七歲,是2015年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你肯定是符合條件的,我早就給你核對過了。」

確實,2014年中央提出扶貧小額信貸這項特惠金融政策以來,我就建立了沙坪梁村貧困戶小額貸款信息臺帳,村裡誰符合貸款條件,我都一清二楚,加之劉星是我的幫扶戶,對他的情況更是了如指掌。

按理說正值壯年的劉星是不應該成為貧困戶的,但由於他一方面文化水平比較低,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固定的工作,只能打打零工,另一方面思想有些頹廢,進取心不強,比較慵懶,家裡還有妻子和兩個孩子,收入趕不上支出,生活水平一直在貧困線之下。

剛接觸到劉星的時候,我希望從思想上改變這個年輕人,讓他有開拓進取的精神,有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生活環境的夢想。那段時間一有時間我就找劉星聊天,給他講解國家的扶貧政策,引導他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足夠的自信;也給他講了一些準格爾旗成功人士和脫貧致富帶頭人的成長故事,很多都是通過政策支持、責任人幫扶、自身努力取得成功,鼓勵他有想法多去嘗試。

漸漸地,劉星變了,變得不再懶散,周圍有地方僱傭短工他都會積極去做,賺點小錢,也經常到村委會和大家交流,展現出了一個年輕人該有的勤奮與上進。看到劉星對生活的態度、想法有了積極的變化,我爭取一些農業技能培訓讓他去參加、學習。一次培訓中,他看到一戶脫貧示範戶是靠養殖脫貧致富的,聯想到自己養雞多年也積累了一些經驗,自家的空地又非常適合建雞舍,就想辦個養雞場。

他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我,我聽後非常高興,幫他申請了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蓋起了新雞舍,購買了雞仔。畢竟是規模養殖,和以前養十幾隻是完全不一樣的,擔心他經驗不足,我特意給他聯繫了大型養雞場讓他去學習經驗,聯繫了養雞專家對劉星進行遠程培訓,還協調鎮上的畜牧站派員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和消毒殺菌。經過努力,劉星的養雞場辦的有聲有色,最多時候養了1100多隻雞,日產雞蛋幾百顆,劉星也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大戶,附近的村民都過來向他學習,他也十分熱心向大家傳授自己的經驗。終於,劉星憑藉著靠自己勤勞地雙手創辦的養雞場,在2016年順利脫貧,摘掉了頭上的貧困帽子。

現在的劉星更是意氣風發,家裡蓋起了新房子,種植、養殖、販賣農作物都幹的風生水起,三輪車、耕地機這些農機具家裡一應俱全,真可謂是「家大業大」。越奮鬥越有勁頭,劉星已不再著眼「脫貧」,而是要「致富」。這次過來貸款,是想買個大型拖拉機,一來自己用,二來周圍的村子還沒有大型拖拉機,可以出去幫別人耕地再增加一筆收入。

我幫他填好了申請書,又幫他把申請書交到了鎮上,幾天之後,貸款下來新拖拉機開回來了。我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語重心長的叮囑他,年輕人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幸福生活都是靠奮鬥出來的。

今年夏天,村裡人經常能看見路邊的田裡有一臺紅色的拖拉機上面坐的個穿白色半袖男子的背影,即使大中午也轟隆隆響著在田裡一圈又一圈的耕地,那就是劉星,在他前面是廣袤無垠的天空和如日方升的未來。

龍口鎮位於準格爾旗西南部,沙坪梁村位於龍口鎮西部,全村地處梁峁山區、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總面積27.25平方公裡,下轄16個合作社(小隊),全村共有841戶,1809人,常住人口256戶523人,全村共有黨員38名。耕地面積5169畝,人均不到3畝耕地,受氣候地理條件限制,收入來源主要以外出打工和種植當地特色花果為主。種植的果品主要有:海紅果、棗、桃、杏、葡萄等,糧食作物以糜子、土豆、玉米、豆類等為主,家畜家禽以養豬、羊、雞為主。2013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35人,2015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55人,目前經研判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退出,其中11戶30人經研判為「八類人群」屬穩定脫貧戶,不再享受國家政策。今年以來,繼續對18戶50人正常脫貧戶進行鞏固扶持,享受國家扶貧政策。

感言

三年攻堅感動多,加強黨建紮根基。

智志雙扶激內生,改變觀念棄陋習。

產業發展謀長遠,蔚然成風前景廣。

資源特色興果林,集體經濟行致遠。

基礎設施水電路,幫扶助推富路長。

乘風破浪借東風,鄉村振興日月新。

原標題:《<1705期>駐村日記 | 郝春河:憶往昔,一事無成戴窮帽 看今朝,脫貧致富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朗誦紅色詩歌慶祝黨的生日:憶往昔 看今朝 展未來
    朗誦紅色詩歌慶祝黨的生日:憶往昔 看今朝 展未來 發表時間:2011-06-24   來源:海南日報   朗誦會在《走向復興》序曲中拉開帷幕,整個朗誦會分為憶往昔、看今朝、展未來三部分。朗誦會上,一首首紅色經典詩歌,讓人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走過的崢嶸歲月,也看到了神州大地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時,也展現儋州兒女對黨、對祖國、對美好未來的無比熱愛。飽蘸深情、慷慨激昂的朗誦引發了人們強烈的思想共鳴,博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朗誦會最後在滿懷深情的大合唱《儋州之戀》中結束。
  • 脫貧攻堅——縣氣象局王春玉:我的駐村日記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是發揮黨建優勢、實施幹部引領戰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大膽實踐。為了弘揚正能量、激勵全縣幹部群眾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做好駐村扶貧工作。今天為大家刊發的是王春玉的駐村日記,與大家共同分享他的駐村故事。
  • 昔日貧困村 今朝面貌新:記靈臺縣公安局駐獨店鎮告王村工作隊
    昔日貧困村 今朝面貌新記靈臺縣公安局駐獨店鎮告王村工作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業主導產業培育不充分,貧困發生率高,貧困面廣……這是3年前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告王村的真實寫照。開良方 產業扶貧「摘窮帽」「我本人有心臟病、低血壓,肢體四級殘疾,妻子也患有嚴重疾病,兒子初中輟學後前往西安一家汽修廠務工學習,每月只有500元的生活費,因病致貧,生活困難。」告王村東興社的王守錄向記者說起以前的生活,感覺不堪回首。
  • 憶往昔美妙人生 看今朝精彩紛呈
    看!朝鮮族總會長金鎮柒的象帽,舞出了美妙的彩環,小象帽在邊上助威 演員曹光洙舞動22米長的大象帽彩帶真漂亮,後面是長鼓伴隨著象帽舞參加中國空中婚禮的新娘 憶往昔美妙人生:  張雪珍和朝鮮族阿媽妮的故事已被新聞媒體和美國杜克大學安娜小姐採訪報導過,
  • 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伴鎮龍潭箐村:昔日窮山溝 今朝新瑤寨
    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伴鎮龍潭箐村:昔日窮山溝 今朝新瑤寨 2020-09-02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驕傲自豪
    視頻:陳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 看今朝驕傲自豪走進陳輝煌家中,整潔的客廳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刻有「自衛反擊 保衛邊疆」的勝利紀念章,以及他與戰友的合照。陳輝煌因戰爭腿腳負傷行動不便,但看到記者進來時,他一瘸一拐的走上二樓的房間,小心翼翼的從抽屜拿出軍功章。他告訴記者,他1976年初中畢業後,就應徵入伍了,當時只有17歲。
  • 憶往昔、看今朝、俏顏黛只為更美!
    憶往昔,看今朝,俏顏黛只為更美!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郭兵:駐村駐心青崗坪,真心幫扶土家人
    2017年5月至現在,他駐村駐心青崗坪,真心幫扶土家人,所在的青崗坪村於2018年底實現整村脫貧出列。三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受到當地村民和各級組織的肯定,他先後被評為「十大感動長陽·脫貧攻堅人物」「湖北省工作突出的駐村第一書記」,並榮獲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駐村扶貧期間,他寫下一千多篇見證青崗坪村脫貧攻堅奔小康歷程的扶貧日記,這些扶貧日記被宜昌博物館收藏。
  • 河北西舊屯村「脫貧圖」: 一張「紅」圖展 未來可期路
    在國網隆化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駐地,有一張十分醒目的「紅」圖。「黃色代表『一般戶』、綠色代表『未脫貧戶』、紅色代表『已脫貧戶』。」河北隆化縣西舊屯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立新稱,這張由「綠」變「紅」的圖,是該村脫貧致富的巨大寫照。「一張圖」謀劃百姓致富路空中俯瞰河北隆化縣舊屯鄉西舊屯村,鱗次櫛比的一色紅瓦房與蔥鬱的青山相映成趣。
  • 情滿江揭·駐村日記|井田村:昔日貧困戶變致富帶頭人
    ,一幅脫貧攻堅、奔赴小康的美麗畫卷在井田村徐徐展開。回村後,劉劍華開始靠從姐夫那兒學會的種植生薑技術維持生計,但收入仍是杯水車薪。想要擴大生產,但又收到資金與土地的掣肘。了解到這一情況後,萬江駐村扶貧工作隊主動牽線搭橋,從種植用地、銷售渠道、資金投入等方面幫其解決家庭穩定收入問題。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我市還對292支駐村工作隊進行了調整,做到黨群部門幫「弱」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亂」村、科技部門幫產業滯後村,並實現「一村一隊、一隊三人、駐村工作隊隊長兼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今年來,共向貧困村派駐358支工作隊1144名工作隊員,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貧困村選派505支工作隊1516名工作隊員,向貧困人口100人以下的非貧困村選派48支工作隊142名工作隊員。
  • 國網江西吉安縣供電駐村第一書記眭正吉:了卻貧困事 暢通脫貧路
    了卻貧困事 暢通脫貧路 ——記江西吉安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眭正吉 作為駐村扶貧書記,『授人以漁、給人希望,了卻百姓貧困事,暢通百姓脫貧路,決勝脫貧攻堅戰』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 「黃花」今朝別樣紅——公主嶺市雙城堡鎮黃花城子村脫貧記
    2019年開始,駐村工作隊組織社會力量為村裡的每戶貧困家庭捐贈100隻雞雛。孫英歡天喜地地把100隻雞雛領回了家,每天她除了收拾莊稼外,就精心侍弄雞雛。幾個月過去了,棚子裡滿地跑的雞越長越大。「雞已經開始下蛋了,駐村工作隊經常幫助我銷售雞蛋,今年保守收入咋的也得2萬元,這麼多人幫襯著咱,不愁日子過不好。」孫英說。
  • ...老頭」到「蚯蚓書記」,駐村8年的劉昌法緣何上了村民超市的招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廣大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裡幹,同群眾一起幹。」在淄博市就有這樣一名扶貧幹部,他熱愛鄉村,8年時間,堅守在駐村「第一書記」崗位上;他執著扶貧,在他帶領下,四個村的貧困群眾全部脫貧;他松窮土、拔窮根,是百姓眼中的「蚯蚓書記」;他就是淄博「市派」第一書記——劉昌法。
  • 韋蘭福:勵志助夫摘窮帽
    2018年11月24日 22:20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黎培主 編輯:吳海泉 勵志助夫摘窮帽——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竹山村韋蘭福脫貧事跡
  • 「貼心女書記」駐村扶貧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2017年3月,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察右中旗二中物理教師王鑫離開三尺講臺,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擔負起黃羊城鎮大北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的重任。  重任在肩,初心不改。在大北村駐村幫扶以來,王鑫認真學習貫徹扶貧政策,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灑向鄉間。
  • 駐村扶貧日記|金秋十月,點亮雙臺
    作為上級對口幫扶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系統內各單位各部門,對大名縣脫貧攻堅的支持和幫助,是持續而有力的。不久前,由國研科技集團資助的藤編加工廠擴能工作已完成,就業人員新增8人。同時,在中國發展出版社領導的大力協助下,扶貧工作隊爭取到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9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村內幼兒園基礎設施維修及部分設備的採購更新。
  • 回首往昔今朝看《新書》
    七月新番新作,春秋戰國已遠去,秦漢風採憑君憶,今朝看《新書》。歷史架空小說大神作家七月新番新作今日上午發表,書名就是《新書》。憶往昔崢嶸歲月說起這位作者,真是歷史分類小說中年輕有為的代表人物,上學期間就開始寫作,初始創作起源時間大概在2015年,第一部作品為《春秋我為王》,當時他在讀研究生,後來在寫作《戰國明月》時因學業繁忙,此書不幸斷更。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⑰】詩詠海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海南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哈拉新村:慎終如始抓脫貧 勠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哈拉新村:慎終如始抓脫貧 勠力同心奔小康 2020-12-21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