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這個名字和故事,中國人不知道的很少。
在延續了幾千年的男權社會裡,出現花木蘭和穆桂英這樣集美貌、智慧、武力於一身的完美女性,頂天立地於男人的世界,用男人最擅長的方式降伏男人,並向世人們展示了女人的力量和勇氣,本身就非常難能可貴。
正是因為花木蘭這樣的傑出女性不斷出現,女人的地位和權利才逐漸得到改善,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上因此增加了一個新的崇拜:鳳。
傳到今天的花木蘭,她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象徵著中國女性的智慧、力量和勇氣,象徵著女性的堅忍和堅強。
所以,當迪士尼版電影《花木蘭》在2020年9月11日上映後,我只有深深的失望。
細數對迪士尼版真人電影《花木蘭》極度失望和吐槽之外,竟有二十一條之多:
黃皮膚黑眼睛黑頭髮的演員,竟然一水兒的英語對白,看得我很不舒服且難以入戲。作為中國觀眾,這讓我有種被輕視了的感覺。
電影中的人物,除了幾位來自中國的大牌演員,其餘大部分演員雖然都有著東亞人的面孔,但與常見的中國演員的面孔感覺完全不同,陌生感十足,觀眾很難有民族認同感。要知道,這部電影的票房,可大部分要靠中國市場賺回來啊。
木蘭是哪兒人,史書沒有定論,有說陝西的,有說河南的,也有河北的,導演你可以不用太寫實,但你弄出個福建土樓出來是啥子意思?木蘭是福建人?
北方外敵入侵,你從福建鄉下徵兵?等趕到前線,國已經滅了吧?
再說了,南北朝那會兒,福建是南朝的地盤,怎麼也輪不到北朝的皇帝去招兵吧?
本片的開頭也延用了好萊塢戰爭片一貫的開頭方式:外敵入侵,組建一支精英部隊。
導演企圖以此來引出木蘭的替父從軍。可是美國人不知道的是,參軍打仗這種事兒,在中國古代根本不是事兒,用不著特意讓皇帝出來露個臉下達徵兵的命令,純屬多此一舉。
李連杰扮演的皇帝是哪一朝哪一代的裝束啊?看著根本不像個皇帝。從衣領處看是穿了十來層衣服吧,肯定很保暖。劇組的服裝師能不能走點心?
鞏俐的巫婆妝,只遮掩上半部分臉,看著更像是女版佐羅,只是佐羅是黑色的面罩 ,鞏俐乾脆直接是白色的塗料,像小丑。
花木蘭相親時的妝容,更像是日本藝妓的打扮風格,中國觀眾會極度反感。至於媒婆,那就是把一個正常人故意往醜八怪的方向去化妝,不然不會醜的這麼驚心動魄。
木蘭爹看到木蘭相親的妝容後,是這樣誇自己的女兒的:我真的很幸運見到這樣迷人的女人。
這又是一個西方式父親對女兒的誇獎,中國的父親絕對不會這麼說女兒的,很不得體!如果有老學究聽見了這話,會罵木蘭爹:老不正經!
木蘭爹
電影中用一隻鳳凰來指引木蘭走出迷谷,那隻飛來飛去的東西,與其說是鳳凰,不如說是風箏。特效水平,幾乎就是動畫版的水平。
訓練士兵,拿出來的是美國部隊訓練特種兵的那一套:體能訓練!看到這裡後,我突然有種感悟,這一版的木蘭,原來是特種兵出身啊!
龍威,是新兵訓練中第一個被開除的士兵的名字,體格瘦弱,舉止猥瑣,因為訓練偷懶被軍官發現,當場開除。
美國人可能不了解「龍威」二字在漢字中代表的意義,但也可能是故意嘲諷「龍威」這兩個字。
氣功就是太極?還知道四兩撥千金?木蘭竟然會太極功夫!
太極誕生於清朝,而花木蘭則是南北朝時期的人物。前後相差一千餘年,編劇應該不是中國人吧,這點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戰爭場面如同兒戲:國戰如同村民互毆,幾十上百人就能攻城略地,上萬人的戰場變成了十餘騎的單打獨鬥,好萊塢可能不知道還有群眾演員一說吧?還是僱不起太多群演?
原以為這是一場大製作,聽說光拍攝費用就好幾億,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是地地道道的小成本製作。戲臺子搭得挺大,唱戲的人卻沒幾個。
全劇鼓吹的忠、勇、真中的「真」,竟然是讓花木蘭突然丟掉父親傳下來的盔甲,散開頭髮,不再男扮女裝,而是以女人的形象在戰場上廝殺。
而代價呢,就是木蘭因為冒名頂替父親參軍,是「不真」,被將軍在戰場上直接開除軍籍,成為全軍的恥辱,以此讓花木蘭陷入痛苦之中。
導演以為這樣就可以賺取觀眾的眼淚了,觀眾們只會感到好笑!對真與不真的理解只限於性別的隱瞞和坦誠上,這種理解太膚淺,
什麼是真?換回女裝就是真了?在戰場上打敗敵人才是唯一的真,否則一切便都是假的。在戰爭面前,在幾千幾萬人的生死面前,在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誰希得管你男裝女裝呢?
這是在打仗,打仗你就好好的打唄,在戰場上突然換回女裝的意義到底何在?迪士尼在瞎搞什麼?
忠勇真三個字,就算本身沒有繁體字,導演你好歹整個隸書出來啊,你在一千多年前的劍上刻了三個現代楷體字是個什麼意思?
是怕觀眾不認識麼?
全劇的高潮部分,敵對國家的異族派出一支精銳小部隊就要想攻破京城,殺死皇帝,並且差一點成功。只有兒童或者無知的人才會這麼想。
在中國古代,皇帝所在的京城,守衛部隊人數都是以十萬計。幾十號人就要刺殺皇帝?可能連皇帝住在哪裡都找不到。
皇帝出行,明知強敵已至的情況下,仍然只帶十餘隨從前往,這不是皇帝,這是二逼。
習慣了西方小國發生的宮廷內鬥故事,迪士尼可能還未習慣如何表現東方大國之間的國戰。
花木蘭竟然飛簷走壁地去追一隻鳥兒,關鍵這隻鳥兒在空中飛啊飛啊的!這是在演歷史戰爭劇啊,花木蘭不會輕功的,她也不是哈利波特和魔法師啊。
鞏俐扮演的老巫婆,原本和花木蘭打的要死要活的,最後怎麼的就突然為花木蘭擋了一箭?她難道是個臥底麼?鋪墊和轉折在哪裡啊?這樣一個人物的設計到底是來幹什麼的?她在全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編劇是突然腦子進水了麼?
史書上講的木蘭從軍十二載,歷經無數次戰陣,方才功成名就。到了迪士尼這裡,怎麼才打了一場仗,就升官發財大團圓大結局了呢?
好萊塢和迪士尼根本不想把花木蘭拍成一個激奮人心的國民英雄形象,而是故意弱化了花木蘭的這種家國天下的情懷,把觀眾往荒誕、庸俗、自我、以及西方化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方向去引導。
這一點,也是最讓我難以接受的。
結語:
西方人視角下對中國古代經典人物的詮釋,完全背離了人物原有的立意,顯得荒誕可笑又可恨。
這是在醜化和惡搞花木蘭,這樣的花木蘭,絕對不是中國人的花木蘭。
迪士尼版《花木蘭》充斥著自以為是的傲慢和無知,胡亂的搭砌中國元素,劇情結構毫無章法可言,人物詮釋毫無深度,從整部劇的製作水平來看,迪士尼真的不適合再拍真人版電影了,還是去搞動畫片吧。
鬍子周給這部電影的評分是:2分(滿分10分)。這2分,是看在花木蘭的飾演者劉亦菲搏命演出的份兒上。
除此之外,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