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工期真的特別緊張,8月開工,預計11月就要投產了……」,這是盛夏的某一天,一次尋常的例會上,一句焦灼緊張的話語,一雙殷殷期望的雙眼。韓璟瑤作為國網天津城西供電公司建設部的老師傅,當仁不讓的接下了這項任務。「大家放心吧,我這就回去開始想辦法,咱們齊心協力,一定會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任務!」韓師傅的一段表決心贏得了陣陣掌聲。
天津西青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項目110千伏併網線工程,是能讓垃圾焚燒發電的項目,是能讓居民生活環境清新明亮的項目,更是能讓韓師傅日日夜夜、牽掛勞累的項目。
西青垃圾電廠坐落於王穩莊鎮,未來將承載著重要的處理生活垃圾使命,是一項為百姓謀福利,為生活添美好的項目,周圍的居民百姓們都時刻關注著該項工程的落實情況,但是在如此短的工期內,韓師傅又是怎麼讓其順利投產送電的呢?
原來,韓師傅早早就為工程的順利實施而做了詳細的每日計劃,運用甘特圖的原理,將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了垃圾電廠的每一項施工任務,例如佔地賠償,塔基搭建,架空線路……等等,線條用來表示計劃與實際完成的情況,如此一來,韓師傅可以準確的判斷每一項工作任務的節點,準確的把握工期。「嘿,小夥子,這個十一可不能光想著玩了,咱們得加把勁,你看,這一座座杆塔基礎,一座座輸電桿塔,多漂亮!」工友們的眼睛隨著韓師傅的手望向遠處,心頭浮上了一絲絲悸動。轉眼到了十一當天,在韓師傅的帶領下,大家們加油鼓勁,追趕進度,13.2公路的線路也並不顯得那麼長了。韓師傅總說:「前進的道路永遠都是曲折的,但也正因為這些荊棘才讓我們在成功時更加歡舞。」
沒有艱難的工作,只有用心的投入—孫匡
「大家別嫌我囉嗦,這個地方的危險點要尤其注意,還有,打樁的時候一定要檢查周圍圍欄已經固定好,千萬別疏忽了。」孫匡老師傅的每日一語又在垃圾電廠的大地上響起,58歲的他永遠都充滿了活力,雖然汗水早已經將他的衣衫浸溼,臉上也都是安全帽扣緊後的烙印,鞋上更是覆滿了斑駁不堪的泥土,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工作效率,擼起袖子加油幹,這大概是對這位還有兩年就退休的老師傅最真實的寫照了。
西青垃圾電廠的線路長度總計13.2公裡,涉及外協賠償村鎮高達6個,囊括了養殖池、糧食作物、樹木等等,並且該項目外協難度異常艱巨,涉及了鐵路、高速、河道、村莊、公路等多家單位。別人都搞不定的攻堅問題,孫師傅可以,別人都害怕的協調工作,孫師傅不怕,別人都嫌累的巡線工作,孫師傅上前。
「這次一定和村裡談妥,咱們的工作不能再耽誤了。」這是在前往村鎮外協的路上,孫師傅暗暗的加油鼓勁。到了現場,看到村裡的百姓一雙雙不理解的眼睛,孫師傅選用了最淳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坐下談心。他把利弊關係用簡單的語言一一剖析出來,「咱們這個車啊,要進村鎮開工,路面的確需要擴寬,但是大家想一想,雖然可能施工有點麻煩,但是過後大家就有一條整潔寬敞平坦的大馬路,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後,孫師傅又馬不停蹄的去和各個單位周旋,力爭審批周轉速度達到最快化。經過日日夜夜的挑燈夜戰後,孫師傅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不由得長舒一口氣。他說:「耐得住寂寞,經得起磨難,才能用汗水澆灌出最美的工程。」
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能做—王健
「老王,這次王穩莊間隔擴建工程可關乎著咱們垃圾電廠能否順利投產,現在怎麼樣?」身邊的工友們都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王建老師傅卻十分沉著冷靜從容,多年的工作已經讓王師傅練就了一身本領,他心裡清楚的明白王穩莊擴建工程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早在工程啟動之前,他就已經去現場勘測過了,變電站的詳細情況早已了熟於心。
王穩莊220千伏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是西青垃圾電廠能夠將線路並進的關鍵工程,只有間隔擴建工程成功完成,西青垃圾電廠才能夠順利的投產送電,王建老師傅絲毫不敢鬆懈,快馬加鞭的趕到了現場,在他的筆下,擴建工程的模型一點點的呈現出來。
「你們大家要注意了,安全帽一定要戴好,否則不許進入現場,還有,一定要消除事故隱患,對每一件事情都要仔仔細細的檢查。」王建老師傅格外注意安全的相關事項,每天都要苦口婆心的叮囑工作人員,認真貫徹執行施工現場的安全技術措施,並且把每一項責任都落實到了班組、個人,確保每一位同事的人身安全。「師傅,這個怎麼操作啊?」剛參加工作的小同志來向王師傅詢問倒閘操作,王師傅並沒有因為事情繁忙而拒絕他,而是拍了拍小同志的肩膀,注視著他的眼睛,耐心講解。最後王師傅怕小同志聽不懂,直接起身,帶著他去現場操作,只見他輕巧的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動作,贏來了小同志的崇尚目光。實際上,王師傅是這個變電站裡資歷較老的師傅,而且從不推脫責任,熱心的為大家講解每一項任務,讓小同志有所領悟,老同志有所提升。從暮春到淺秋,從白天到黑夜,王師傅就是如此兢兢業業,做好每一件小事。他經常說:「沒有什麼不能想的事情,沒有什麼不能做的困難,我們就是要迎難而上,逆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