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剛買回家的漂亮鋼琴,可能是一堆「洋垃圾」。目前,二手琴問題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數據顯示,某城市每年銷售的二手鋼琴總量約1000臺,以單價1萬元計算,交易額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其實,真實數據遠遠大於這些數字。上海約有50、60家二手琴行,每家每月銷售量10臺-80臺臺不等,最好的月銷量紀錄是100臺。一架進口新琴的價格3-5萬元,二手鋼琴的售價一般為新鋼琴的20-30%。價格上的優勢,使它具備相當的市場競爭力。是物美價廉還是洋垃圾?
現今,除少量日本雜牌琴以外,二手琴市場上絕大多數是某國際品牌"A"或品牌"B"鋼琴。兩者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已經批量生產,到現在已近800萬架鋼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鋼琴或退休、或報廢,或乾脆幾年後流入了二手市場,在高利潤的刺激下形成了龐大的二手鋼琴供應市場。
舊琴翻新,手法多多,有很多二手琴行,店內大多數擺放著不少某際品牌"A"或品牌"B"鋼琴二手鋼琴等等,成色都非常新,光從外表上很難看出這是一架二手鋼琴,在一家規模頗大的鋼琴維修廠,絕大多數二手琴行老闆都要求「全部翻新」,其實理由並不難理解---脫胎換骨之後能賣出更高的價錢。
翻新主要指將舊漆刮掉,重新上漆;更換高音纏弦;擦亮、去鏽低音弦;鐵板見新;音板擦淨;更換琴鍵呢氈、榔頭、音頭呢、鍵盤等。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商家利用國產零件來更換整修一架完全破損、內部一無是處的廢琴。比如,把老鋼琴的兩個踏板改為三個踏板,用老鋼琴冒充現代鋼琴;塗改鋼琴鑄鐵上的琴號,由小的數字改為大的數字,冒充近年生產的鋼琴;用鑿子將鋼琴鑄鐵上鑄有的「G」字母改為「C」,這樣一家20世紀30年代的老鋼琴頓時身價倍增,變成了音樂會專用的C系列鋼琴!翻新之後,舊琴的外觀可以說與新琴如初一轍,幾可亂真。有些琴行進貨後不說是二手琴,只咬著「進口」或「展示過的琴」不鬆口。
翻新的二手琴儘管與新琴十分相似,但是這種琴就像老年人化了妝,再漂亮也遮不住滿臉的皺紋。有些鋼琴因為內部的配件根本無法配全,就隨使用相近的東西替代,像這樣改制出來的琴,在音色、觸感方面都會有問題,有些琴甚至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無法彈奏。國內很少有鋼琴進行鑑定的權威機構,鑑別二手鋼琴也成了難題,而當發生消費糾紛時,因為鋼琴的品質無法鑑定,處理問題就缺乏依據,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二手鋼琴利潤完全可以達到100%,二手琴進貨渠道一般是日本,以前今後甚至不用成本,有許多日本家庭會自己出搬離費用請你上門,送出他們不再使用卻佔地方的鋼琴。儘管有當地的收購收購公司爭搶生意,在日本,每架鋼琴的收購費仍只在0-2000元不等。關稅是原價的17%,運費一架大約500左右,加上一定的庫存費用,以及500-1800元的翻新費,一架進口的二手鋼琴,如果翻新程度較好,賣到15000元以上基本不成問題。那麼除去成本,琴行老闆幾乎可以做到對本對利。如此好的生意,怪不得有那麼多「外行」要跑來搶飯碗了。
|缺點|
年久失修,型號停產。沒有更換的零部件,且大部分二手琴的價格並不低,2.3萬的價格完全可以買到國產或合資的非常不錯的全新鋼琴。
音色一般,性能不穩。眾所周知,音色是鋼琴中最重要的屬性,二手琴只有你看的那幾天音色不錯,各項功能正常,但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二手鋼琴經過翻新,外觀讓客戶感覺與新琴接近,又是進口的洋品牌,具有很大的誘騙性,使許多消費者認為這些舊鋼琴「性價比超值」實際上這些舊鋼琴內部的零件都破損嚴重,已經被換成其他國產劣等配件,或者是幾臺舊鋼琴拼成一臺鋼琴,這樣拼湊的鋼琴,琴鍵反應遲鈍,很容易使少年的手指受傷。
鋼琴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音準的穩定性,二手鋼琴在音準的穩定性上與新琴比就大大不如。因為弦軸釘的穩定性隨著時間延長在逐年下降。不論您是花了多少錢(或者是您認為的多麼「超值」的價格)買到家中的舊鋼琴(或者是已經「報廢的鋼琴」)這臺琴無法保證穩定的音準,您將不得不經常進行調律。這樣使小朋友在學習一開始就無法掌握正確的音準,這就好比您在高速路上開著一輛方向盤出了問題的汽車在飛奔。
對身體的危害:所有產品都有使用壽命,二手鋼琴不具有收藏保值的作用,大多日本鋼琴都有近20-25年的使用壽命。超過了就報廢。日本廢鋼琴從日本不同地方走私到國內,未經正規部門殺菌檢驗,有媒體已經質疑是否攜帶細菌和核汙染,嚴重威脅孩子的安全。
在考慮二手琴時完全可以去各個琴行去看看有沒有展示了一兩年的展示琴(年限較久遠的除外)這樣的琴價格一般都比較實惠,且質量有保障。當然能買新的還是買新的吧,能讓你省去不少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