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文氏歷史
8月19日早上7點左右,筆者便前往巡司鎮黃荊村三組,找到了文啟華老人。經過一番交談後得知,文啟華老人生於1934年,今年85歲,青年時代他當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曾在瀘縣工作和學習,後來在沐愛農中從教多年。1962年回家,擔任過10多年的生產隊長,一直從事農村工作,現任文氏族委會會計。
二、介紹文氏文化
文啟華老人拿出一本「西南文氏族譜」,向筆者介紹文氏文化。
同時老人還介紹了「倒流水」的歷史,文么妹與龍王三太子結婚的傳說早已經載入了《西南文氏族譜》,其內容沒有標點。原文如下:
錄水倒流異跡
按棬洞橋一名水倒流以水之流時入時出故得名雲相傳洞有龍曾記為兒童時有一日隨侍先君子遇客有以龍族聯姻去來以水出人為約之語問先君子答之雲事沙久遠真偽固不可知然洞口先年系一大塘洞中多魚每於無事時靜觀見魚洞出始而小者繼而漸大者一隊又繼而更大者一隊最後一大魚方在洞口一見有人即入群魚亦隨之而入洞外有七植大麻柳樹系先世所植雲村掩映遠近遊者以為奇觀當時吾族方盛家產早晚只聞書聲乾隆三十年問漲大水濁流數月魚遂未出塘亦漸填吾族亦由此分散說者以為倒流之水關乎吾族之盛衰雲偶想龍聯姻事據常理言似涉荒渺然考元烏之祥履武之異以及漢祖之先夢與龍遇觀之未必盡屬無稽也茲因敘譜見先代發派於此因附錄之以志不忘非敢好為傳奇也
三、文么妹的傳說
文老向我介紹了「倒流水」的歷史。他說:「倒流水有一個傳說,相傳在清朝初年,我們文家有個文么妹,她每天早上都會到家門前的水塘邊挑水。有一次,她突然看到水中央有一朵蓮花,女孩子愛花,於是便將挑水桶和鞋子脫下來放在了水塘邊,急忙去拿蓮花,可是蓮花逐漸往洞裡漂浮,而且還閃出了一條路,文么妹一路跟著蓮花追去,然後就失蹤了。家人多方尋找都沒有找到,認為當時的豺狼虎豹很多,她可能是被吃了。然而不久後,文么妹託夢給母親說,她已經去和龍王三太子結婚了。四、 三太子掙大樑
三個月後,文家修房子,文么妹同一位美少年一同回家看望父母和家人,以表孝心和敬意。而這位美少年就是文么妹的丈夫龍王三太子。在上梁吉時,龍王三太子去掙大梁,並再三叮囑上梁時不許任何人笑。上梁時刻到,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只見龍王三太子一人肩扛大梁,不用樓梯和別人幫扶直接爬上三川,身後便露出了龍尾巴,眾人一看哈哈大笑。三太子生氣了,用手將梁頭拍了一巴掌,留下了龍爪印,將大梁停留在了三川上。龍王三太子從梁上下來後牽著文么妹的手返回了龍宮。以後如果見到房邊水塘的河水流進流出,便是他們夫婦回家看望家人在往返。從此後文家房邊的溪水果然不時出現河水倒流入洞的奇景。人們因此就把這股泉水叫做倒流水。也就是女盼娘水倒流三天,娘盼女水流進三天,這就是倒流水的來歷。五、前往倒流水塘
早上8時左右, 文啟華帶筆者前往倒流水觀看。
文啟華介紹說:「汶川地震前水一直流出,地震過後水就不流了,是因為有人為把洞門口給填了,以前洞口的水是直接流通巡司河,現在不流通了。
幾分鐘過後,有幾位愛好者來此釣魚。
六、祠堂內看梁木
10分鐘左右,在文啟華和文大康兩位老人的帶領下,筆者跟著去「文丞相祠」查看傳說中的掙梁木。
「文丞相祠」坐落在巡司鎮黃荊村三組,內外觀都很漂亮。
文大康,80歲(左)和 文啟華85歲 (右)兩位老人在文氏家族中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也是文氏祠堂的管理者,祠堂內安放著文時公(904-965)、文天祥(1236-1283)-文翁公(110-187)三位祖先栩栩如生的石雕像。「這根用紅綾包著的就是當年文家修房子時的掙梁木,時間遠久已經看不到龍爪印了,但梁木永遠保存著。」文啟華介紹道。
文老繼續指著牆上寫的詩介紹道,這就是我的題詩:「祖金龍子後,今古論其雲,故事代代傅,迄今樑木存,掙樑鬧彆扭,母女毀了情,佳莭倍思親,三天水倒流」。十三代孫文啟華撰詩。
七、揍龍洞求大雨
照片上這位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大康,巡司鎮黃荊村三組村民,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四世同堂。他是多次帶領文氏族人去揍龍洞求雨的人之一。
文老說:「我們文氏族人去揍龍洞求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以前是我爺爺、父親他們帶領一些族人去揍龍洞,我去揍過幾次。遇到天幹不下雨,時間長了要影響生產生活,我們族人就要去求一次雨,揍龍洞之前要請幾個道士老師在倒流水洞門口做一壇祿素,然後在到現在的武德鄉大樂新順村的龍碗二組河邊,大約10米左右的無數個洞口,我們扯一些草草揍在洞口就離開,一般大約在10分鐘左右天就會變色,20分鐘左右就會有大雨出現。近些年來一直風調雨順,我們多年沒有去揍過龍洞了。」
八、查資料閱歷史
筆者電話聯繫了溫濤先生,他告訴說:「我這裡有《民國縣誌》和《筠連縣誌》的歷史記載可以參考。」《民國縣誌》中所記載。
倒流水塘,天旱,常有大魚浮水面。居民文氏女,浣衣塘上,忽失所在,遍覓不得。三月,偕一美少年歸,謂家人曰:「已入水中為龍婦,少年即其婿也。」饋遺頗厚,其家以此致富。居數日,忽風雨盡晦,夫婦俱不見。年餘,其家造屋,夫婦復歸,少年與眾角力爭梁,竟現原形,眾駭,少年亦踧踖不安。至晚,其媳穴壁窺之,見二龍臥帳中,駭極,轉告家人,共窺之,忽不見。題一紙略云:「某自知異類,奈形跡已露,當以某日遷去,以後視水之出入,為女往來之驗。」至期,山中聞鼓樂聲,良久始寂,其後溪水不時倒流入洞,因以得名。然塘由是漸塞,唯屋至道光年間始毀,柱上龍爪痕,父老猶多親見之者。貢生文定中,著有《倒流水紀異》,載之家乘傳其事雲。《筠連縣誌》記載
神奇的倒流水
倒流水位於今巡司壩上的螺絲山附近,長期以來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清朝初年,巡司壩子內有個文么妹,一日在家門前的水塘邊洗衣時失蹤,家人多方尋找不到。三個月後,文么妹偕同一位美少年回家,說已入龍宮與龍王三太子結為夫婦,此次特地一同回家對父母和家人表示孝心和敬意。文么妹夫婦帶來不少財產,文家因此富足。數日後一夜雨天,文么妹夫婦俱不見。一年後文家修建新房,上梁時文么妹夫婦又攜賀禮和大梁歸來。一到上梁時刻,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只見龍王三太子一人肩扛大梁,不用樓梯和別人幫扶徑直爬上房頂,當正把大梁插入榫頭時,其身後露出龍尾,下面眾人一看盡皆驚駭,事後文么妹夫婦感到不安。一日文么妹夫婦突然不見,留下書信說為了不使鄉親們驚疑,二人已返回龍宮,以後如果見到房邊水塘的河水流進流出,便是他們夫婦回家看望家人的往返。從此後文家房邊的溪水果然不時出現河水倒流入洞的奇景。人們因此就把這股泉水叫做倒流水……
《文化筠連》民間故事中也有記載
編後記:「倒流水」的故事雖然是一個民間傳說,但這個神奇的故事在筠連縣境內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已經深入人們的腦海,只要你在巡司一打聽,沒有人不知曉巡司文么妹與龍王三太子結為夫婦的傳說。文家的那座房子一直保存到清朝道光年間,其房子的大梁一直保存至今,現存於筠連縣巡司鎮黃荊村三組「文丞相祠」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去參觀。有了這一神奇的故事,巡司人民格外珍惜這個美麗的傳說,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圖文來源:筠連百姓網
新聞投稿/爆料/廣告諮詢添加微信15328835315
發招聘信息,找工作,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