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這代人的童年陰影,有一部電影不可不提:
《瘋狂的兔子》。
這部兒童題材的科幻電影,曾經一度被打上防止青少年沉迷電子遊戲的正能量標籤。
以至於當年有很多學校組織學生集體觀看,然而沒想到的是——
這部旨在訓誡規勸的兒童教育電影,不僅沒能阻止孩子們打遊戲,反而因為片中詭異的鏡頭剪輯和大量的鬼畜畫面,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本期「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就來說說這部記憶中的童年陰影——
《瘋狂的兔子》
這部影片拍攝於1997年,由著名的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製作。
兒影廠創辦於國內電影最開放的八十年代,是我國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專門生產兒童電影故事片的電影製片廠。對於很多80、90後觀眾而言,兒影廠在八九十年代的巔峰時期,曾經製造了無數童年經典神作,諸如《大氣層消失》、《我的九月》等經典作品。
兒影廠在當年大力探索不同類型的電影,並且率先試水科幻題材,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兩部作品是《霹靂貝貝》和《魔錶》。
前者講述了一位身體帶電的男孩貝貝擺脫孤獨尋求友愛和理解的故事,是不少人心中的童年科幻神作。後者則講述了一個從小瘦弱的男孩在意外獲得一塊能夠控制時間的魔力手錶後,一夜長大成人的奇幻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主演是當時還叫做張小童的張嘉譯(最近又改名成「張嘉益」),這部影片也是他的銀幕處女作,當年的他只有20歲。
先介紹這兩部電影是因為它們的編劇都是作家張之路,他也是《瘋狂的兔子》的編劇。
《瘋狂的兔子》改編自張之路創作的科幻小說《極限幻覺》,影片在豆瓣上的分類為科幻 / 驚悚 / 兒童,以至於被很多人叫做:國產兒童科幻邪典片。
豆瓣上點讚最高的一條評論形容:
這絕對是一部讓我至今仍有陰影的恐怖片。
說回正題,影片的背景設定在未來的某城市。
影片的第一個畫面始於人來人往的地鐵裡,此時一閃而過了一張山寨兔八哥的海報。
緊接著隨著地鐵的飛速行駛,畫面開始出現扭曲變形,隨之片名出現。
這種扭曲變形的畫面在影片之後的劇情中多次出現,凸顯了本片的奇幻詭異感。
畫面一轉來到一座劇場裡,從小學習小提琴的女主角然然,正在進行著一場音樂表演。
飾演然然的女演員也是一位九十年代的著名童星柳田,她曾出演過經典神話劇《小龍人》中的小女孩奇奇。
在一旁與然然配合彈鋼琴的是小男孩豆豆。
兩人是鄰居,加上經常在一起玩耍和演出,一直親如姐弟。
這場表演大獲成功,回家的路上兩人都非常高興。在地鐵裡,然然給豆豆說了一段童謠:
「東西街,南北走,
回頭看見人咬狗,
拿起狗來打磚頭,
卻被磚頭咬了手。」
豆豆聽完之後不以為意,認為這不過是故意說「反話」,於是也說了一段: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雞,
螞蟻竟長三尺六,
老爺爺坐在搖籃裡。」
之後在地鐵站臺上,豆豆注意到了工人們正在張貼的遊戲海報。
海報上畫著一隻山寨兔八哥,標題是名叫《瘋狂的兔子》的遊戲光碟。
豆豆因為好奇多看了兩眼,可突然間,仿佛海報裡那隻兔子就活了過來,嚇壞了豆豆。
然然一開始沒注意,可當她再一轉身卻發現,豆豆不見了!
她在地鐵站內到處尋找豆豆的身影,此時末班車駛過,地鐵上映出了詭異的兔子動畫。
此時,一位身著風衣的怪老頭在地鐵站內大吵大鬧,責怪列車乘務人員提早發車,導致自己沒趕上。
然然問怪老頭有沒有見到走失的豆豆,結果怪老頭卻告訴她:
外星人來了,說不定你弟弟被外星人拐走了。
當然沒有人會把這樣一個神經質的怪老頭的話放在心上。
然然帶丟了小弟弟,加上豆豆的家人不再國內,所以她心中更是萬分內疚。
於是開始到處尋找豆豆,還將尋人啟事輸入電腦網路,但沒有一點線索。
沒有結果的然然去報了警,警方根據地鐵裡監控找到了嫌疑人。
可就在詢問時,太空中閃過一道光,嫌疑人突然暈倒。
當嫌疑人再次醒來的時候,他一年以內的記憶竟然全部都消失了。
更奇怪的是,護士們紛紛來匯報:
醫院的電子儀器總是會在同一時間失靈,幾分鐘後便恢復正常。
負責這個事件的刑警葉雲對此事感到十分迷惑,可調查一直沒有線索。
之後,警方又將目標鎖定了那個曾在地鐵裡出現過的瘋瘋顛顛的老頭身上。
經過調查之後才發現他原名叫孟戈,曾是個射電天文學和電子工程學雙料博士,但後來得了精神病,到處宣揚外星人即將到地球的學說。
常看科幻片的觀眾都熟知這種劇情套路:凡是電影裡出現的瘋子,一般都是有著特殊能力的人,更不要說,這個科學怪人的形象簡直就是完全山寨了《回到未來》的布朗博士。
原來科學怪人很早就得知外星人準備侵略地球,他到處跟人說卻沒人相信他。而怪人把自己關在家裡,每天拿狗做實驗,想靠自己找到能夠抵抗外星人入侵的方法。
某天,城市裡一陣巨大的風沙刮來,外星飛船遠遠掠過。
與此同時響起了一種語調怪異的聲音:
西伯爾五號已經到位!西伯爾五號已經到位!
另外一個電子音說:
西伯爾行動開始!
顯然,外星人正在秘密計劃著一場行動。
這時候由於從UFO上釋放出來的電波影響了人的腦神經,在醫院中一些身體較弱的病人都發瘋了,跑出來手舞足蹈,在醫院裡亂成一團。
與此同時,宇航局監測到了UFO的行蹤,於是決定派人去偵查,可沒想到派出去的特工居然都神秘地失憶。
局長調回尋找豆豆的偵察員葉雲,給他看監視錄像:
從霧靄迷朦中走出一個孩子樣的人,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另一邊,然然班上突然轉來了一位新同學,叫李大米,他和豆豆長得一模一樣。
然然對這個長得酷似豆豆的李大米產生了懷疑和好奇,可對方不僅否認自己是豆豆,還對當初然然說的那段童謠毫無反應。
奇怪的是,李大米總是隨身帶著一張光碟。
學校上課的時候,李大米悄悄將光碟放進電腦。
緊接著所有人就看到講臺上的老師身體開始膨脹,變成了兔子的形象。
李大米的神奇遊戲光碟讓同學們徹底折服,同學們都開始迷上了這款遊戲。
這款遊戲有個神奇的功能:
如果誰玩光碟的遊戲,再喊五遍"瘋狂的兔子",光碟裡的兔子就會一躍而出,跳到那人的衣服上,擦也擦不掉。如果脫掉衣服,就會看到兔子已印到皮膚上,洗也洗不掉,上面還有「瘋狂的兔子」五個字。
李大米熱心地讓每個人玩,身上印上兔子的同學都變得瘋狂了,就像感染了病毒一樣,所有的感染者都開始失去了理智,變得野蠻兇惡。
接下來,國產電影史上的一大鬼畜名場面誕生了!
這些被瘋狂的兔子遊戲所傳染的小學生們,仿佛邪教附體一樣,所有人都穿著有瘋狂兔子圖案的黃色衣服,將手高舉過頭,口中大喊著「瘋狂的兔子!」的口號。
他們不再把老師放眼裡,先是走出教室,接著在城市裡的各處遊行示威。
久而久之,城市裡「瘋狂的兔子」越來越多,像瘟疫一般。
隨著這場瘋狂的儀式變得越來越失控,影片的畫面也變得越來越癲狂,瘋狂的情節配以異常扭曲詭異的鬼畜場面,將這場洗腦運動進行了 。
而這場運動的受害者,正是然然這樣的清醒者和反對派。
然然把班裡發生的事告訴了大人們,可大人卻不相信她,敷衍她說不要胡思亂想。
她看到了「瘋狂的兔子」對其他人的洗腦,所以拒絕玩遊戲。
可沒想到卻招來了他們瘋狂的報復,直接將然然最愛的小提琴給砸壞了。
然然傷心欲絕,她拾起地上被摔壞的小提琴,趴在桌子上哭起來。
而她的哭聲似乎喚醒了同學們的意識,大家都清醒了過來,並把手中的光碟扔了。而作為幕後主使的李大米似乎也有些動容,表情變得溫和起來。
此時的天上,又傳來一陣外星人的通話聲音:
西伯爾五號大腦磁晶體出現紊亂,沉睡的記憶開始回升。
另一個空中聲音說:
馬上進行警告控制!開啟格式化系統!將他的大腦磁晶體格式化,五號將成為植物人。
這裡吐個槽,影片中前後兩次出現外星人飛船的畫面,其實用的是同一段三維動畫,連畫面都不帶改的重放了一遍,可見劇組成本之節省。
原來,西伯爾星球的外星人劫走了豆豆,改變他的大腦磁晶體。
改名為「李大米」,派他到地球來,目的是抹掉人類的良知,以達到佔有地球的目的。
那張瘋狂的兔子的遊戲光碟,正是外星人的一種高科技病毒。
外星人發現李大米因為然然的哭聲導致情緒波動、腦部紊亂就格式化了他的大腦,由於他的腦電波被外星人幹涉,只剩下兩個小時的生命。
無奈之下,然然和刑警葉雲把豆豆帶到怪老頭的實驗室裡。
怪老頭告訴他們,能夠救豆豆的唯一辦法就是,再找一個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將自己大腦和豆豆的大腦相連接,以喚醒豆豆的記憶,但這樣做風險很高,自己此前只用狗做過實驗。
關鍵時刻,作為女主角的然然本著大無畏的精神,斷地拿起了那張兔子遊戲光碟,決定以身試驗解救弟弟。
當然然大喊無聲瘋狂的兔子之後,也變得瘋狂起來時,怪老頭和女警察制服了她。
然後把她的大腦和豆豆的大腦連接起來,用她和豆豆共同經歷過的那些美好回憶,把豆豆的記憶喚醒了過來。
講道理,這個畫面現在再看,怎麼看都像是在拍雷電法王的網戒中心!
最終,人類的友情戰勝了外星病毒。
當豆豆終於醒來,電腦屏幕上的那隻兔子只能灰溜溜地飛走了,意味著外星人的計劃的失敗。
關於這部影片,流傳著不少傳言,有評論稱:
這部電影看似是一部兒童科幻片,實則是一部奧威爾式的政治寓言片。
這種說法主要基於兩點:
首先是片中片中反覆出現的童謠,其實是特殊時期的口號。
而片中孩子們被外星病毒感染後所做的瘋狂舉動,伴隨著洗腦式的口號和儀式,陷入狂熱的集體無意識裡,也讓人產生強烈的惶恐和壓抑感。
另一方面,影片的兩位導演崔小芹和孟衛兵都是成長於文革後的第五代導演,其中崔小芹更是畢業於著名的北影78級導演系,和張藝謀、陳凱歌、顧長衛、胡玫等大導演是同學(第五代導演早期都有這樣類似的關注時代傷痕的創作情結)。
也正是因為該片的編劇和導演都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運動時期,所以很多人將這部影片視為導演的夾帶私貨。
至於影片的片名《瘋狂的兔子》,也有網友做過解讀:
為什麼是「瘋狂的兔子」?
而不是瘋狂的烏龜,瘋狂的老虎,瘋狂的鴨子,而是瘋狂的兔子?
因為兔子在大眾眼中通常是溫順的,是服從的,是沉默的。
但給他一個條件,它就會瘋狂。
不過,這些解讀都未得到導演本人的正式回應,只能算作是一家之言。
如果除去這些政治隱喻的說法,影片其實更明確的立意還是迎合了那個時代的主流觀點,目的是批判電子遊戲對於青少年的戕害和荼毒。
所以影片將一款遊戲光碟妖魔化為外星人的病毒,就和後來電子遊戲被汙名化為電子海洛因一樣,站在歷史環境中來看,這部片子的出發點恐怕還是順應當時的社會潮流,對電子遊戲進行控訴,大家所說的各種隱喻,可能更像是無意為之的結果。
至於影片的本身,雖然八九十年代的國產類型片不乏先鋒之作,但像《瘋狂的兔子》這樣以外星文明為由頭的科幻片,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新穎。
電影的設定非常開腦洞,外星人發明了一種病毒讓人們都變成了瘋子,只是反覆的重複著那句口號,做著誇張的動作。尤其是在發現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失去理智時,那種崩潰是不可想像的。
即使最後,人類戰勝病毒,當外星人離開地球時,還扔下了一句話「我還會回來的」,這種恐懼感從頭蔓延到影片的結尾。
電影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一個個詭異的場景,並且用了很多特寫和畸形構圖,多次出現畫面的扭曲變形,帶給觀眾強烈的不安感,用以烘託影片的超現實色彩。
雖然影片中不乏因為時代和成本限制,出現了一些BUG和缺點,比如:
女主角然然說要上網發帖尋找找豆豆的蹤跡,打開的卻是一個Word文檔。
但總體而言,這部《瘋狂的兔子》不失為一部理念相當超前的電影。
它探討的是集體主義下的恐怖——
一群學生如何漸漸被集體無意識綁架,淪為烏合之眾。
當熟悉的人們都變得面目全非,喪失理性和狂熱的集體思想最讓人感到恐怖。
因為獨立思考的你是孤獨的,只有直擊心底的無助感。
你會害怕自己成為他們,但如果你是異類,你就會被打、砸,殺戮、破壞。
而當你被挾入其中,逐漸麻木,你會逼迫其他人也去相信,也去跟隨。
身在其中,不自知,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身在其中,自知且麻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