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女,1974年6月出生,山東濟寧任城人,現為濟寧市南池小學大隊輔導員。自2009年袁媛的繼父患病,10餘年來,她親力親為伺奉生病的繼父,照顧心梗的母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道,譜寫了一曲超越血緣親情的人間大愛。
悉心照顧繼父 詮釋超越血緣的親情
袁媛的繼父米潤生今年已經86歲高齡,母親袁鳳英也已經77歲,他們的高壽跟袁媛10多年來無微不至的照顧密不可分。早在2009年,袁媛的繼父突發腦梗,母親突發冠心病同時住院,而袁媛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也沒法幫她,全部的生活重擔落在她一人肩上。她將當時只有1歲多的女兒委託給保姆,全力以赴照顧父母。經過28天的搶救,繼父終於甦醒了,但是落下了右側偏癱,語言障礙,生活無法自理的後遺症。雖然落下了後遺症,但是好在人救過來了,家還在,袁媛沒有放棄繼父,悉心照顧老人直到繼父出院。幾個月下來,她瘦了30多斤,以至於4個月後,將女兒接時回家時已經不認得她了。
2011年繼父做了股骨頭更換手術,由於年紀偏大,恢復的比較慢,需要長期臥床,老人行動不便導致情緒急躁,她總是和顏悅色,耐心給老人聊天,舒緩情緒。餵飯時,她都要先把繼父抱起來半躺,用被子墊在父親背下才能正常給繼父餵飯。每次操作對於羸弱的袁媛來說都是一場挑戰,每次她都累得渾身是汗。悉心照顧3個月後,繼父終於能自己走路了。禍不單行,同年,袁媛的母親心梗再次突發,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壓沙袋、按摩、送飯、伺候大小便,她都身體力行,親力親為。
2014年,繼父胃出血近兩千毫升,搶救成功後,袁媛又請到了濟南的專家為繼父會診,十幾天後繼父轉危為安,已經可以站起來了。繼父的學生張源(化名)前來探望時豎起大拇指說:「袁媛啊,你真棒!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2015年繼父又因尿儲留插導尿管,消炎更換,更有管漏現象經常半夜要帶繼父去醫院,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2017年8月,繼父又因肺部積水入院,醫生讓家裡準備後事,袁媛仍然沒有放棄,她請來大夫中藥退燒,在她的執著堅持和悉心照顧下,老人又一次度過了難關。
袁媛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收入並不高,除去給父母看病的花費外,她還想方設法給父母買營養品補身子。2014年繼父出院後,為了給他補身子,袁媛偷偷給老人買來400多元一瓶的滋補膏,怕老人們心疼錢不捨得喝,她對老人謊稱40元一瓶,一直服用至今,家裡的空瓶都堆積得像座小山了。多年來兩位老人看病、藥費、吃穿,她默默付出,從未計算過得失。
由於積勞成疾,2016年袁媛患上了亞急性甲狀腺炎,為了不讓老人們擔心自己,袁媛沒有告訴老人們,即使在自己發燒期間仍按時給老人們買藥、清洗身體被褥,兩位老人身上從未生過褥瘡、溼疹。袁媛還每年都給父母過生日,給他們添置新衣,只要天氣好就用輪椅推著他們到附近的花園散心。她十年如一日,對父母無微不至的照料,勇擔家庭經濟與心理重擔,演繹超越血緣的親情。
組建33個社團,讓孩子們享多彩生活
作為南池小學的大隊輔導員,袁媛並沒有因為家庭的重擔耽誤工作,她愛崗敬業,專研特色教學,教學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除了負責學校日常的少先隊工作,自2014年以來,袁媛主動接過了學校社團的工作。短短4年的時間,她先後組建起了書法、機器人、刺繡、籃球等33個社團。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不僅使孩子們體驗到輕鬆學習的樂趣,也讓學生們的成長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作為學校社團活動的「領頭雁」,袁媛始終將自己定位為聯絡員和幕後人,同時也練就了「多面手」的本領。只要有時間,她就會走進社團課堂,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學校外聘的京劇社團老師因事請假,袁媛從網上、電視上自學京劇,純正的唱腔、專業的走臺,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做好了「替補隊員」。「我發自內心地喜歡各項社團活動,更愛和孩子們在一起。」目前,袁媛已精通京劇、刺繡、機器人等多項教學技能,真正成為了一名「多面手」。
因學校社團數量多,袁媛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組建起了「校內+外聘」的社團教師隊伍。她積極邀請校外的技能專業人士到學校授課,在有效補充師資力量的同時,也讓孩子們享受到更專業豐富的學習。兩名學生獲得世界奧林匹克機器人比賽一等獎,六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書法社團學生千餘幅書法作品在全國、省、市比賽中獲獎……在袁媛的帶動下,社團中的孩子們在收穫快樂、提升自信心的同時,也獲得了多項榮譽,這也是袁媛最大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