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70後的人來說,在這群人的學生時代中,除了每天「兩點一線」的往學校和家趕之外,在一些空閒時間,那種留在記憶中的「遊戲廳」就成為了他們放鬆身心,逃避學習的「最佳場所」之一。到了80後和90後的時代,遊戲廳就漸漸少見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網吧。
那時候,國內的網吧數量可是多得很,當時很多人的家裡還沒有裝備電腦,而電腦遊戲又非常盛行,很多年輕人沉迷其中,就會選擇約上三五好友去網吧打發時間。就這樣,當時在學校、小區附近,網吧幾乎是走一段路就有一家。當然了,那時開網吧的老闆也是賺錢的很。
那時候,如果問「做什麼小本生意比較賺錢」的話,肯定就會有「開網吧」這一答案。說起來,當時開網吧真的蠻賺錢的,不需要什麼裝修成本,電腦配置稍微搞好一些,是很容易回本的。
但是,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目前社會中的網吧數量少了很多,曾經聚集在學校附近的網吧,幾乎都消失不見了。有時候,在一塊區域中,能找到的網吧數量也不過屈指可數的幾家。那麼,這是怎麼了?曾經「爛大街」的網吧,怎麼就突然無影無蹤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大多數城市中的網吧都有些難以生存下去了。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衝擊影響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不是很景氣,而網吧也出現了大量倒閉的情況。
數據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中,全國網吧相關企業吊銷、註銷了6487家,整個行業都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趨勢。甚至,在今年的疫情期間,不少網吧老闆開始將店中的電腦、沙發椅都掛出來賣了,來讓帳戶中進點錢。
之前有新聞報導,一家網吧老闆將自家的2把電競椅以著30元的價格在出售。就算是這樣,這兩把椅子也難以賣出去,像廢品一樣堆在網吧門口無人問津。疫情之下,和網際網路行業一同發展的網吧行業也開始面臨「大洗牌」了,殊不知,這種頹勢早就已經出現了。
數據顯示,在2012年的時候,我國的網吧數量比2011年少了1萬家。那一年,是我國自2004年有網吧數據以來的首次下降。之後,網吧數量的減少趨勢就一直存在了。
有關網吧數量的大幅減少,主要有四點原因。第一點,就是中國家庭的電腦普及度增高。
無論怎麼說,網吧電腦的配置肯定都不是高配的,而家裡配置電腦的話,肯定都是挑著好的配置,使用舒適度自然就上去了。就算是打遊戲,也是暢通不會卡頓。
但是,如果去一些電腦配置好的網吧,「包機」的費用也自然上去了,那還不如花一份錢自己在家享受呢,何必去網吧花「冤枉錢」?而網吧的環境更是魚龍混雜,遠沒有在家舒服。
第二點,開網吧的成本高了。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上升,現在網吧的營收不見上漲,但是各項費用支出卻不見少,沒一些資金實力的網吧根本就開不下去。光是租金、網費、電費、設備更新費用等,沒點錢是撐不下來的。
第三點,監管嚴格。
學生、未成年人不準進入網吧的規定,就已經讓網吧失去了大量的用戶群體。另外,再加上「學校附近不得開設網吧」的規定,這讓網吧失去了最佳的開設地點。
除此之外,為了安全考慮,不少網吧被禁菸,有關消防措施的規定也更加嚴格了......在眾多的條條框框下,網吧的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
第四點,手機遊戲的全覆蓋。
很多人選擇去網吧,大多數都是為了玩遊戲。一方面,追求電腦配置的人都在家裝電腦,在家玩遊戲了。另一方面,手機遊戲的崛起,進一步讓網吧的生存空間縮減了。這種局勢下,年輕人對網吧就更沒有欲望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每一行幾乎都會迎來「洗牌期」。而網吧這種服務單一的經營場所,很難進行轉型,也很難繼續生存下去了。所以,這才導致大量網吧倒閉,就算是留下來的網吧,大多數也在苟延殘喘的強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