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20日訊 昨天起,一張題為「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以浙江杭州市小江社區(原小江村)為例」的圖,在朋友圈刷屏,還被人民日報點讚了。
這張圖的原型,出自杭州小江社區的工作人員張維亞。原圖上還有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和結束語「嚴防死守保衛家園,星光璀璨流水滿塘」。
不少網友說,一個基層工作者有這樣的使命感,讓人肅然起敬。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繫到張維亞,了解到了這張圖背後的故事。
社區就是這樣在做的
我只是畫了出來
43歲的張維亞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我在城郊工作十幾年了,從20幾歲的小姑娘成了發福的中年人。」
「疫情防控,我們社區就是這樣做的,我只是畫了出來。按照杭州市的工作部署,很多村社都這麼在做,大同小異。」記者聯繫上她時,她在路口查綠碼。
張維亞說,圖不是她發到朋友圈的,以為只是工作記錄而已。「當時在一個微信群裡,我說很忙很忙,很多白領聽了很吃驚,問我在忙什麼,我就順手發了這張圖。有個學美術的網友看到後,重新制了圖。」
後來,這張圖在朋友圈裡刷屏。它讓人們看清楚,一個普通村社在非常時期是怎麼管理和工作的。
十個人分成四組
大家日夜加班
張維亞所在的小江社區,有725戶居民,常住人口3747人,還有出租戶305戶、流動人口1000餘人,今年沒有回家過年的外地人有239人。
「這張圖,我本意是畫給居家觀察的隔離戶看的,告訴他們外面的人正在做什麼,讓他們不要害怕,也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2月6日那天,張維亞幫隔離戶買好菜後,趁空花了兩個小時畫成,還用各種色筆區分輕重,「我們社區就是這麼扎紮實實在幹的,所以我畫得很順暢」。
小江社區黨委書記俞國華告訴記者,他後來才知道張維亞畫了這張圖,「她做事一向很認真。確實是根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畫的,反映了我們的工作安排。我們社區防控壓力比較大,防控工作啟動比較早,主要是大量排摸。包括張維亞在內的很多一線工作人員,工作都非常認真細緻。」
這次疫情防疫,小江社區居委會除了兩個居家隔離的和一個坐月子的,其他十個人全上了。
1月23日緊急開會,社區書記把握全局,社區居委會主任分派工作,迅速分成四組:排查摸底組、管理控制組、信息組、後勤保障組。
「管理控制組是關鍵一步。我平時是計劃生育協管員,和一個女同事做後勤保障。2名精通電腦手腳麻利的大學生做信息。」張維亞記得,會後,下午4點各組初步排查,6點統一行動,通宵也得做好。大家加班工作,取消春節假期。
「非常時期,我們無論加多少班,上多少夜班,都是無怨無悔的,因為這裡是我的家,這裡有我的父老鄉親。」張維亞說。
除夕那天,工作組就把社區裡所有人員都摸排了一遍。橫幅掛起來了,大音箱放起來了,小喇叭喊起來了。
張維亞和一個女同事負責募集資金、採購緊缺物資、合理分配使用救災物資,像大管家一樣。
穿戴上紅馬甲、紅袖套和紅十字徽章,張維亞還是20多年會齡的紅十字會會員。她和其他社工一起穿梭在村社,忙碌在防疫工作第一線。
採購、接受捐贈、入庫、分發、為隔離戶採購生活物資、記錄,事無巨細都要操心,她常常忙到深夜。
不久後,隨著管控升級,小江社區只留兩個出口,檢查點實行三班倒24小時值勤。
「我們在檢查點執勤,變成了婆婆嘴。鍾南山李蘭娟說的、市領導說的、居委會主任說的、護村隊說的……我們一遍遍複述,勸大家不要出門。」
不管天氣多冷,大家日夜加班。
善良和溫暖
是可以傳遞的
張維亞調查過,管控升級的日子,居民生活確實不方便。但她也看到了鄰裡之間相互幫助。
「很多本地人給居家隔離的租房戶送菜,還寫信鼓勵他們。善良和溫暖是可以傳遞的。」
張維亞說,這讓她在疲憊時感受到溫暖。
不過,大家去隔離點拉警戒線、貼防疫隔離條時,也遭遇過不被理解甚至被罵。
一時有點難以想通,可她轉而一想就釋然了:如果可以讓3000多人都安全度過,被罵幾聲又有什麼關係呢?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很喜歡這句話。」張維亞說。
「嚴防死守保衛家園,星光璀璨流水滿塘」,這是張維亞最真誠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