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與李誕合影
李誕,他是中國內地知名脫口秀演員,在《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綜藝節目呈現出的精彩段子廣為流傳。近年來,憑藉著獨到的觀點、幽默的語言、機智的應變,李誕收穫著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和追捧。
李誕
1989年出生的他,剛剛三十出頭就被稱為行業領軍人物。光環籠罩之下,他曾一度覺得自己是「趕鴨子上架」。而經歷種種,如今面對一夜爆紅,他坦然應對,要謙虛,但不能心虛。
2020年11月14日周六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聽李誕打開心扉,勇敢講述年少成名、一夜爆紅背後的真實自我。
我是一個很容易開心起來的人
但是也確實容易不開心……
李誕作品《笑場》、《冷場》、《候場》
此次李誕做客《可凡傾聽》,帶來了自己的一本新書《候場》,這是他繼《笑場》《冷場》後的第三本,題名為「場」的書籍。但無論是「笑場」也好、「冷場」也罷,又或者是今天的「候場」,都是與他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的詞彙。如果說在「場」上是他恣意的一面,那麼在書裡更多的就是他沒能說出口的點滴。
李誕接受採訪中
「我還是強調《候場》這本書是小說,它裡面有大量的內容都是我編造的,但是我其實是寫我自己的故事,我就寫一個叫李誕的人的故事。但是裡面那種情緒是真的。」
童年李誕
在李誕的職業標籤中,除了諧星和作家外,他還自詡詩人,也喜歡引用海子的詩句,描述自己從小牧馬、劈柴的經歷和來自草原深處的生活,讓人很難想像不羈的大男孩會有如此細膩、敏感的一面,如果追溯回童年,也許一望無垠的藍天和孑孑獨立的蒙古包會給出答案。
童年李誕
「小時候就是在草原上,一下大雪,你就看著那個雪,人就很容易覺得自己很不重要,然後也很容易覺得都不重要,所以說我們那邊喝酒、唱歌、長調,確實是,你在草原上待過,你就聽得懂長調了。」
在離群索居的草原長大,讓李誕過早地懂得了孤獨的滋味。他常常一根火柴棍就能玩一個下午,自己和自己編故事。上學之後,他一路拿第一直到高中,最愛的事卻是在課堂上接老師的茬。
大學時代的李誕
進入高中後,李誕成績一路下滑,復讀一年後他考入一所位於廣州的大學。大學時代的李誕每天就是看書、泡圖書館、喝酒、玩……這一段時間的積累或許也對他之後的道路產生影響。後來,他到《南方人物周刊》開始實習生涯,就是在這裡,他逐漸培養起對文字的敬畏感。
就覺得哪天就被人識破
其實你沒什麼才華……
李誕接受採訪中
李誕說,他從小就是個不踹不走、意志消沉的人。只是,或許他就是有那種能力,遇見一些欣賞自己的朋友,又恰好有些運氣,一路走來不斷學習不斷向上,走到了自己都不敢想像的今天。
李誕接受採訪中
「我那會兒就經常住史航老師家,他帶著我玩,看戲,認識一些朋友,這些朋友慢慢也都在生命中幫助我很多,讓我沒那麼消沉。我當時差點就留在廣州了,當時也是在北京認識了一些朋友,說你還是來北京吧。」
李誕
就這樣,李誕去了北京,順利入職一家廣告公司。這段時間的經歷也讓他對創意性文字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句話漂不漂亮不重要,一句話說完大家說好,這不是厲害的,厲害的是聽你說完之後我要跟你走,這個才厲害,你能改變他的行為。」
李誕接受採訪中
彼時的李誕常常會在網上寫一些隨筆,而這也意外吸引了《今晚80後脫口秀》的關注。回想前往上海加入《今晚80後脫口秀》,李誕說,他對人生並沒有規劃,骨子裡還有些不自信。抱著一種賺一筆就跑的心態進來的他,殊不知已然遇見命運轉折的大門。
脫口秀就是風格的藝術
最終就是看你這個人的風格……
李誕接受採訪中
大多數人在塵世嚮往遠方,李誕卻反其道而行之。從內蒙古輾轉至廣州、北京、上海這三大繁華都市,李誕在求學和入世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自己新的歸屬。事實證明,在他的尋找過程中,《今晚80後脫口秀》無疑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初到《今晚80後脫口秀》節目組時,他只是一位幕後寫手,他的名字也僅僅出現在王自健的各種段子裡。後來,因為節目收視越來越好,導演葉烽為豐富節目的形式,將李誕推到幕前,從一開始的慌張無措到適應良好,李誕逐漸向世人證明他的能力。
李誕
說起李誕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兩檔節目,一個是《吐槽大會》,一個是《脫口秀大會》,二者均由他擔任總策劃,並且取得了最高單期播放量超3億次、總播放量超100億次動態數據的驚人成績,而一手炮製現象級綜藝的背後,是他使得脫口秀這一起源於西方的藝術形式漸漸地在中國紮根和生長。
李誕
然而,成功的道路上難免磕磕絆絆,2020年上半年,李誕以及他所在的笑果文化公司遭遇重創,原本推出多輪全國、全球巡演,因一場疫情全部取消;陪李誕一路走來的好兄弟同時也是前笑果文化的藝人池子,與公司高層發生矛盾訴諸公堂……但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李誕依舊能夠頂著壓力帶領團隊堅持創作完成第三季《脫口秀大會》,同時該季節目也取得了自開播以來最好的收視成績。
李誕
「很感謝我們的觀眾不離不棄。我們其實是悶頭做事,大家越團結,越能激發出一些鬥志來。其實我去年就說過,《脫口秀大會》是一個一季都會比上一季更好的節目。因為它特簡單,這個行業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這節目就只會變得越來越好。《吐槽大會》是一個一季會比一季難看的節目,因為人請不到,人你都請光了,所以必須改版。」
幹這行的人千萬不能靠靈感
靠靈感的話就餓死了……
常常有人說做喜劇比做悲劇有困難的多,要催人淚下還有些基本方法,要逗人笑卻很難做到。對脫口秀演員來說,一個梗一個段子用完了就不可能再用。當靈感不存在的時候,他們只能一遍一遍逼著自己去寫。
「高光需要鋪墊,可能這一年下來有一兩道高光就不容易了,其餘的360多天你也得工作,靠方法、靠努力、靠勤奮,60分的東西得大量的有,及格的東西得大量的有,有一些100分的東西其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了就挺好,大家都高興,沒有,你也得幹。」
當然,浸蘊脫口秀行業多年,李誕也總結出了一些脫口秀的方法論,「最基本的是真實、真誠。所謂的脫口秀技巧就是你把這個真話包裹好了,不要傷害到自己,也不要傷害到聽的人。技巧就是鞘,你自己是劍。」
很少有人注意到,如今成為行業扛旗者的李誕,在平步青雲的日子裡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和戰戰兢兢,身份驟變之下他依舊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甚至也坦誠是在「心虛」和「害怕」中一路走來。可其實,真正的勇敢從來就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認清挑戰後卻依然前行。
「你就走走走,也不知道自己是該得的還是不該得的,反正得到了很多。其實這麼多年都在做一件事,量肯定是很大的,不管是寫還是講,就是對於段子這個事情,對脫口秀這件事情,技巧上的磨礪是做過很多的。我會覺得自己不配,這個事也很累的。但我可以謙虛,不能心虛,你得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