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19-2020年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報告》出爐,引發了較多的關注。這份報告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對當前我國大學生生殖健康狀況進行了系統的調查與分析,該調查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有效參與人數為54000多人。這份報告也為未來青年健康政策提供了一定依據。引人關注的是其中的部分數據,超乎了人們的想像。
根據報告,在調查數據已有超過一半(52.85%)的大學生,有過性經歷。首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在18~19周歲之間。對婚前性行為的認可人數也比想像的多,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男生75.14%,女生55.03%)。兩項數據是比較一致的。可見,如今大學生對性的態度更加開放,但相應的性知識恐怕並沒有提升。
報告數據顯示,5%的人有過意外懷孕,其中17.49%多次意外懷孕。學生時代的意外懷孕後,超過9成選擇人流方式,對身體的損害十分巨大。可見性態度的開放和性知識的缺乏,兩者共同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一組數據是,有過性行為的學生中,平均性伴侶的數量為3.14人,其中男生的性伴侶人數平均為3.78人,女生平均為2.3人。
數據有些讓人瞠目結舌,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大學依然是學習的殿堂,大學生還是學生的模樣。不知不覺中,這些剛剛成年的孩子們,已經有了自主決定生活的意識,但明顯還不會保護自己。意外懷孕的危害談的已經夠多了,但是仍然有人沒有足夠重視,不得不說是很遺憾的。同樣,多個性伴侶也危害多多,最顯著的就是愛滋病和性病的傳播。
報告指出,接近一半的大學生(43.02%)無法做到每次性行為採取避孕措施,更擴大了疾病傳播。根據權威數據,近些年來,我國高校學生群體中愛滋病感染者明顯增加。在過去幾年中,新診斷的感染HIV的大學生人數年增長率從30%-50%不等。2017年全國高校新增愛滋病感染者3077例。這個數據是令人擔憂的。
曾幾何時,這一問題是整個社會諱莫如深的話題,人們不願意多去討論,甚至汙名化,認為是在「耍流氓」。然而,事實表明,對性安全的問題應該教育為主,而非掩蓋問題。正是由於我們的家庭和學校對此類問題沒有充分重視,才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方面,網絡便捷性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早地接觸到了性問題,而網絡容易將個例放大,造成了所謂的「開放」的社會環境。一些人總喜歡說西方發達國家多麼的開放,然而事實卻非如此。不知道是否有人故意引導錯誤的理念。
我們並不是要古板的認為必須婚前杜絕性行為,畢竟成年人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更要懂得不可貪歡而釀成苦果,尤其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女生,更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拒絕任何不安全的性行為。同時也要避免多個性伴侶,這可能極大增加疾病風險。
大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是自控能力與安全意識依然不足。社會和學校也應該多做引導,引導正確健康的生活,既非強制阻攔,也不能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