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對決》原名《中國佬》,成龍大哥堅決抵制,最後才改成了極具好萊塢風格的《英倫對決》,《英倫對決》的幕後故事,小夥伴們都知道嗎?
電影《英倫對決》海報
成龍在5年前就看過這個劇本,當時還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第二天就直接飛美國與編劇面談,但一見面所有的興奮都化為烏有了。原因是主創團隊存在意見上的分歧,並且電影的版權等等都存在問題,所以電影就不得不被擱置了。在這之後的5年的時間裡,《尖峰時刻4》、《上海正午3》劇組不停地找成龍談合作,可大哥一看到劇本就直接拒絕了,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英倫對決》。
電影《英倫對決》劇照
影片進入籌備階段卻因導演的人選耽誤了3年,原因是編劇大衛·馬可尼堅持要做導演,否則連編劇的活也都不幹了。可製片方看到他之前導演的兩部電影都賠得底朝天,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了,就這樣,蹉跎了三年的時光。最終還是大衛·馬可尼主動放棄了做導演,才讓這部電影的拍攝工作得以順利開展。而後的導演馬丁·坎貝爾,成龍一眼就看出他與眾不同,很快兩人就達成了合作。
成龍與馬丁·坎貝爾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他中意的導演會在開拍時處處「為難」自己。第一天拍戲,導演一句客套的話都沒有,直接讓成龍去房間裡排練,而從來不需要「排練」的成龍也不能讓導演下不來臺,只好乖乖去練。可反覆演了很多遍,導演卻頭也不抬的讓再來一遍,甚至直接點名成龍,讓他忘記自己的身份。洩了氣的成龍真的有點衰了,可這樣的精氣神卻讓導演很滿意,因為他覺得一個70歲的老頭就得慫。
影片改編自史蒂芬·萊瑟的小說《 THE CHINAMAN》,原名直譯過來就是中國佬的意思,出品方耀萊影視堅決拒絕這個帶有貶義的片名,幾次糾結後初步定為了《普通人》,後來又覺得太普通改成了《龍震天下》,可這個偏中國話的名字又引發了不同的意見,為了達到公正最終定為了《THE FOREIGNER》,中文名則改成了極具好萊塢風格的《英倫對決》。
起初,劇組邀請劉濤出演時被導演馬丁拒絕了,理由是她太年輕。但成龍一再堅持非劉濤不可,導演最後才勉強同意。成龍力挺劉濤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她漂亮,而且他還是劉濤的劇迷,在看過她主演的《媽祖》後,成龍一連追了幾部劇,所以一直期待能和她合作。
劉濤與麥可·麥克埃爾哈頓
劉濤被破格錄用後,卻不得不用化妝來彌補「缺憾」,導演要求化妝師把劉濤化成40歲,結果劉濤看到定型後的樣子自己都被嚇了一跳。這張臉怎麼看也有小70了,不過導演很滿意這張「滄桑」的臉,一看就覺得有故事,劉濤也覺得「太有故事」了,每次一照鏡子立馬就能入戲。
成龍力挺劉濤,馬丁也請來了老搭檔皮爾斯·布魯斯南,讓中國的「功夫之王」PK好萊塢的「特工之王」,加上英國與北愛爾蘭的背景,讓整部戲都籠罩上了火藥味,電影開拍沒多久就因為動作戲中美兩方擦出了小火花。美方找的演員會演不會打,而動作戲又是成家班負責的項目,本來拍兩三遍就可以過的戲份,最後都拍了七八遍,所以大家多少都有些情緒。
皮爾斯·布魯斯南
影片中有大量的爆炸戲份,導演要求全部用實景拍攝,為了安全起見,劇組花不少錢請附近的居民住酒店,而且還提前4個月向有關部門提交了申請。結果審批下來只爭取到了短短的幾個小時,不僅如此,附近的居民拿到錢之後還不走統統圍觀牌拍照,酒店的錢浪費了不說,手機的閃光燈嚴重影響了拍攝的質量。看來,不光是中國人喜歡湊熱鬧,哪兒哪兒都一樣啊!
有一場爆破的戲份是在倫敦市中心的拉姆貝斯橋上拍的,因為這座橋距離英國議會所在地比較近,也是遊客鍾愛的景點。為了安全,港務局提前關閉了大橋,並且還安排了消防員隨時待命,而當時劇組的爆破工作人員就是在行駛中的大巴上按下了按鈕。雖然安保工作很到位沒有發生意外,但劇組卻被投訴擾民,因為這起爆炸讓附近的居民想到了2005年曾遭受過的恐怖襲擊。所以說,最安全的還是中國。
拍這部戲時,成龍大哥已經60歲了,每場戲他都親自上陣。從總體上來說,這部電影應該是成龍大哥近年來最好的作品,如果硬要說有什麼槽點,那就不得不提張國立老師了。布魯斯南,一個標準的國際猛男,卻讓張國立配出了北京胡同大爺的味道,2.5億的投資能拿下5.37億的票房,張國立老師多少也做了點「貢獻」哈。如今大哥的電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了,他已經不再關注票房,而我們依然會關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