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需要底氣,對於青島北部的標杆新城——陸港新城來說,這份底氣來自建設項目利好不斷。
今年以來, 青島百聯奧特萊斯、山九現代物流、上海通號信號系統維保中心、四方所軌道交通核心系統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優質項目紛至沓來,進一步補齊城市發展的短板,刷亮城市產業底色,使陸港新城在即墨西部實現華麗轉身、強勢崛起,與東部的青島藍谷漸成遙相呼應之勢。
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一座頗有成色的新城拔地而起,其背後成功的奧妙在哪?
濟鐵物流園一汽大眾商品車運輸專用線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
「陸港新城」概念自誕生之日起,便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2018年,經過多方溝通努力,即墨國際陸港和藍村鎮邀請到了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團隊進行陸港新城136平方公裡概念規劃和核心區3平方公裡的城市設計,提出了打造「兩城一谷」。「吳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經參與過雄安新區的規劃,可以說吳院士這個團隊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是很高水平,吳院士一般不給鄉鎮做規劃,但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獨特地理位置和發展前景吸引了吳院士。」藍村鎮黨委書記、即墨國際陸港黨工委書記周遵賢充滿自豪地說道。今年是全面落實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新城交通提升行動的第一年,這一年裡建設了雙向八車道的陸港大道,打通去往膠東國際機場「最後一公裡」的站前街,三城路藍村段拓寬工程開工在即……交通的「先行官」、「主動脈」、「生命線」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透過這頂級的設計規劃,打通了發展主動脈,就此拉開城市大框架。
放大資源優勢,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
「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們這裡靠著鐵路,靠著新機場,就要圍繞鐵路、機場做文章。」這是周遵賢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正是這最質樸的諺語打響了陸港新城打造「海陸空鐵」四位一體多式聯運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發展方向。
即墨濟鐵物流園是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批覆、濟南局集團公司投資建設,是全國42處物流基地之一,也是青島地區唯一的大型綜合鐵路物流園區。自8月29日開園以來,運送一汽大眾小汽車突破6萬輛,開通輻射全國19個城市的班列,一汽大眾(青島)華東生產基地約50%的車輛通過鐵路運送到全國各地。隨著奇瑞新能源將在青島即墨建設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濟鐵物流園又有了新的戰略目標,「我們正與奇瑞新能源洽談物流合作,等建成投產後我們會再開通一條新能源汽車專用運輸線,打造北方地區最大的鐵路商品汽車物流基地。」青島即墨濟鐵物流園總經理楊雙英告訴我們。
與此同時,陸港新城所地處的藍村鎮充分利用膠東國際機場半小時經濟輻射圈內的區位優勢,瞄準即將啟用的有利時機,蓄力謀劃臨空經濟區。今年投資2000萬元進行站前街西通工程,打通去往青島新機場的最後一公裡;高標準實施臨空產業區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投資1.64億元新建集高端住宿、總部經濟、會議、文娛等功能於一體的科創服務中心,目前項目主體已完工,建成後將成為臨空經濟區「招才引智」的活力磁場。
中航發磁性材料產業園研發樓
騰籠換鳥、盤活土地,
老工業園為城市新業態主動讓步
南泉工業園是一個老工業園區,由於起步發展早,產業相對滯後,產出效益低。藍村鎮經研究論證決定充分利用工業園區緊鄰青銀高速青島站的地理位置,培育陸港新城新零售OUTLETS產業,同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增強陸港新城的輻射帶動力。
今年成功引進投資13億元的青島百聯奧特萊斯廣場項目,前期藍村鎮抽調精兵強將,臨時組建「徵遷指揮部」,僅用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完成佔地1260畝,涉及55家企業,建築面積達40餘萬平米園區的整體徵遷,創造了陸港新城建設「新速度」。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產業再現新活力
陸港新城在布局新興產業的同時,始終沒有摒棄傳統支柱產業,當地政府下大力氣對傳統行業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和扶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傳統行業換發新活力。
多渠道自助下單、個性化設計製作、全程網絡實時管控……位於藍村鎮的兆龍門窗,打破傳統生產模式,依靠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生產線和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開啟了自動化、網絡信息化的生產新模式,步入全球化高性能門窗私人定製新天地。
在這裡,綠色、節能、環保的門窗部件有序運行在生產線上。「之前由於沒有數據支撐,工人得懂圖紙、會工藝,能識別出數據並錄入系統,不僅效率低,還容易出錯。自從自動化生產推行後,出錯率大大降低,產品精度、製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兆龍門窗網絡數據化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孟慶華結合企業前後變化向記者介紹,現在工人全程不介入數據運轉,只需根據屏幕提示做一定的輔助操作,每人每天生產量由原來的3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加之先進材料的運用,門窗品質有了質的飛躍,國內外客戶相較自動化前數量同比增長50%。
文 | 徐寧
編輯 | 周倩
來源 | 藍村鎮供稿
猜你喜歡
這些文明細節
您懂得 別忘了
明理誠信寬待人,言行謙虛多禮讓;
文明禮儀我提倡,社會和諧樹新風。
原標題:《卓然而立,即墨西部快速崛起陸港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