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馬上就要結束了,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可不是普通的日子呢!沒錯,就是萬聖節( ハロウィン)!
日本一直有過萬聖節的習慣。日本人有多愛萬聖節,通過10月31日澀谷街頭的盛況就能看出來了。
在這一天裡,矜持的大人好像變回了小孩子,借著節日聚在一起玩起了cosplay,他們中有電影人物、動漫角色,甚至還有搞笑藝人。
一些電視臺還會製作萬聖節的特別節目,比如2017年的TBS萬聖節音樂祭。
要說最熱鬧的萬聖節活動,當然要屬10月31日在澀谷街頭的舉行的萬聖節遊行活動。
每年的這一天都有很多日本人自發聚集在澀谷,民眾也將萬聖節與澀谷的遊行畫上了等號。
至於為何選在澀谷,有個說法是在某屆世界盃期間,大量的日本隊球迷在澀谷街頭聚集並引起了轟動。此後島國人就有了「想搞事就去澀谷」的印象。
不僅人們開始換裝,澀谷的某家快餐店也搖身一變,變成了萬聖節畫風的「ghost store」。
店內的細節也很好評。
店內還有「喪屍」出沒,顧客可以合影留念。
店裡面都有「喪屍」出沒,外面大街上就更熱鬧了。
日本人今天在澀谷可以「百鬼夜行」,這場盛大的cosplay既然我們不能參與,那麼大家就跟著小編學習一些與萬聖節有關的日語詞彙吧!
一、萬聖夜【ハロウィン】
萬聖夜是諸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其英語名稱中的「Hallow」源於中古英語的「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
在日語中,萬聖夜叫做ハロウィン,其實就是halloween的音譯。與萬聖節有關的日語詞彙還有:
ハロウィングッズ(萬聖節用品)
ハッピーハロウィン(萬聖節快樂)
二、南瓜燈【ジャックランタン】
提到萬聖夜就不得不提到南瓜燈,由南瓜(カボチャ)挖空放入蠟燭,刻上鬼臉做成的提燈。
南瓜燈也叫做傑克燈,它在日語中的名字就是ジャックランタン(傑克燈)。
為什麼叫做傑克燈呢?這其實源自於古代愛爾蘭的一個故事:
傑克喜愛惡作劇,一天他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讓惡魔不敢下來,直到惡魔答應施法讓他不會下地獄。傑剋死後,他的靈魂既不能下地獄卻也不能上天堂,他的亡靈只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愛爾蘭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到今天則演變成了南瓜做的南瓜燈。
三、變裝【仮裝(かそう)】
萬聖夜最讓人期待的環節,當然是「仮裝(かそう)」了!
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們認為萬聖夜鬼魂會來到人間,因此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這樣就不會受到傷害了。
那時的萬聖夜變裝包括殭屍、鬼魂、女巫、惡魔等,最典型的就是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成鬼魂。
現在萬聖夜的變裝已經不限於恐怖,更像是一場大型的「cosplay(コスプレ)」。動漫、電影、現實中的人物應有盡有,比如說:
惡靈:悪霊【あくれい】
魔術師:魔術師【まじゅつし】
殭屍:ゾンビ
惡魔 :悪魔【あくま】
還有其他的各種裝扮。
四、Trick or Treat【トリックオアトリート】
萬聖節有一個非常傳統的活動,那就是小朋友們會喬裝打扮一番,手裡拿著南瓜燈,一邊說著「Trick or Treat」,一邊挨家挨戶的要糖吃!
「Trick or Treat」的意思為「不給糖就搗亂」,音譯成日語就是「トリックオアトリート」。不過在日本一般會說:「お菓子をくれなきゃ、いたずらをしちゃうよ」這個意譯的說法。
萬聖節還有一些受歡迎的傳統食品,當孩子們說「Trick or Treat」時,會把這些食品送給他們。比方說
粟米糖【キャンディーコーン】
粟米糖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糖果,模仿玉米粒的三種顏色,主要是在秋季的萬聖節流行。
太妃糖蘋果【りんご飴】
太妃糖蘋果是英國萬聖節時的一種傳統食品。萬聖節期間正是蘋果豐收期,人們用新鮮蘋果裹上一層太妃糖漿製作而成。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萬聖節相關詞彙,同學們在了解萬聖節歷史的同時,也學習了日語單詞,真是一舉兩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