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真相!日軍「慰安婦」制度再添鐵證

2021-12-28 人世間文字

   這裡是每個生命嚮往的地方!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目前《人世間文字》單篇最高閱讀量已經突破「3萬」,非常感謝您的厚愛和支持!讓我們共同點亮文章最後「在看」人世間那盞燈!

點藍字免費關注!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上方手指指向的藍色字體「人世間文字」,再點擊「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12月1日下午,2021年新徵文物史料新聞發布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行。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布35件(套)新徵文物史料,包括日軍「戰鬥詳報」「陣中日誌」、日軍第一〇九師團衛生隊遺留檔案、南京保衛戰紫金山戰場遺蹟發現的鐵鍬等。

截至目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021年新增藏品共計952件(套)。

新增文物史料囊括了反映當下時代記憶的見證物、戰場遺蹟見證物、戰時原始檔案文獻、有關日軍實施「慰安婦」制度的見證物等四大主題。

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是侵佔南京和實施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主要部隊之一。

今年,紀念館委託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在日本徵集到一批珍貴的檔案文獻與史料共19件(套),其中包括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的南京附近戰鬥詳報、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的陣中日誌。

紀念館克服疫情影響,在新華社和春秋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輾轉將這批史料運回紀念館。

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戰鬥詳報

1937年12月10日,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抵達南京東郊,在紫金山附近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12日夜,該部隊佔領了紫金山主峰,13日佔領天文臺、太平門,在太平門附近屠殺了約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並在玄武湖附近「掃蕩」,又進抵下關江邊,向正設法渡江的中國軍人及平民猛烈射擊。此後,該部隊還在包括南京安全區在內的市區及下關地區進行所謂「掃蕩」,搜捕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及疑似軍人的普通平民,並加以屠殺。

據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員王衛星介紹

這是一份日軍的檔案原件

比較少見

「裡面詳細記載了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在南京附近的戰鬥,尤其是紫金山的戰鬥。這份戰鬥詳報裡包括了當時日軍的作戰命令、戰鬥經過、戰地日誌等。從日方的視角印證了南京保衛戰之慘烈、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反映了中國軍隊付出的重大犧牲。」王衛星說。

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陣中日誌

1937年12月5日,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進抵南京東南郊淳化鎮以東地區,8日下午攻佔淳化鎮中國守軍陣地後,向南京光華門方向進犯,9日凌晨進抵南京光華門外,並向南京光華門發起進攻。在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及反覆爭奪之後,該部隊於13日凌晨5時佔領光華門。這支部隊還在南京城內及光華門外進行「掃蕩」,搜捕並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疑似軍人的普通平民,所屬官兵強姦婦女、搶劫財物、縱火毀壞城市建築物,在南京犯下了大量罪行。

該聯隊的這份「陣中日誌」

是日本軍方的原始檔案

據王衛星介紹,這支部隊重點進攻光華門,戰鬥打得非常慘烈,遭到了中國守軍頑強的抵抗,光華門的戰鬥打到了最後一刻,這份戰鬥日誌包含了日軍的作戰命令、經過、報告等,包括雙方的傷亡情況,通過日方的原始檔案,進一步印證了我光華門守軍的英勇抵抗。

日軍佔領南京後拍攝照片的原始底片

此外,紀念館還從大東仁手中徵集到了日軍佔領南京後拍攝照片的原始底片,共302張。其中多張反映了南京及附近地區的情況,包括南京的重要街景、名勝古蹟,如靈谷寺、挹江門,還有政府機構,如國民黨中央黨部等。

「這些照片讓我們對日軍佔領下的南京有了較為直觀的了解。這批底片屬於日軍拍攝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和展陳價值。」王衛星說。

在整個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在中國犯下了很多戰爭罪行,其中包括實施「慰安婦」制度的罪惡行徑。

日軍第一〇九師團衛生隊遺留檔案

國內的收藏家張廣勝幫助紀念館徵集到了日軍第一〇九師團衛生隊遺留檔案,這份檔案記載了日軍在山西地區行軍作戰的軌跡以及傷亡情況。

據紀念館副研究館員劉廣建介紹說,檔案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日軍對太原城內的一些場所的衛生管理記錄,其中涉及到日軍在太原實施「慰安婦」制度的內容,詳細記錄了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婦女的健康狀況,是日軍實施「慰安婦」制度的有力證據。

劉廣建還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兩張特別的照片。

日軍在鹽城阜寧開辦慰安所的照片

一張是反映日軍在鹽城阜寧開辦慰安所的照片。

「該照片看上去是阜寧街景,但遠處橫幅上清晰可見『皇軍慰安所』的字樣,表明日軍佔據阜寧縣時在這條街上開辦了慰安所。」

在南京地區的朝鮮「慰安婦」的照片

另一張是反映在南京地區的朝鮮「慰安婦」的照片。

「該照片出自一位日軍軍官的相冊,是在南京拍攝的,正面是一位年輕女性,背面寫有『明子,朝鮮慶州慰安婦』等字樣。」劉廣建介紹說。

陳西民、陳一華父女捐獻的四枚徽章

自2019年以來,南京民間收藏家陳西民、陳一華父女先後向紀念館捐獻與「慰安婦」相關物品十餘件。

今年9月18日,在紀念館主辦的「日軍『慰安婦』制度罪行展」上,展出了他們捐獻的四枚徽章:大日本國防婦人會徽章、佛教婦人會徽章、愛國婦人會通常會員徽章、國防婦人會關西本部徽章。

這些徽章將有助於學者進一步研究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對日本民眾的毒害和影響。

陳一華說:「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成立了許多婦女組織,如愛國婦人會、國防婦人會等。而這些婦人會並不是保護婦女的組織,而是為了支持日本侵華戰爭,進行支援前線和慰問等工作。這些組織的成員都會配發徽章,也就是正在展出的徽章。」

1937年12月1日,日本下達了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10多萬日軍入侵南京。中國守軍在各個戰線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戰場遍布南京近郊與城垣內外。

張定勝先生作為南京保衛戰戰跡尋研團成員,多年來和團隊一直致力於搜尋散落南京城內外各地的南京保衛戰遺留物。

張定勝將南京保衛戰紫金山戰場遺蹟發現的鐵鍬、子彈等物共8件(套)捐贈給紀念館。

他介紹道,南京保衛戰戰跡尋研團一行在紫金山主峰東側山脊中國守軍戰壕中發現了一把鏽跡斑斑的鐵鍬,「這裡曾是中國守軍精銳的教導總隊第五團與日軍第十六師團三十三聯隊第二大隊激戰最為慘烈之地。陣地反覆交替爭奪,雙方都死傷相藉。」

「我們對當年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所用軍用鐵鍬舊照進行反覆仔細對比,這把鐵鍬確認是中國守軍的。」鐵鍬之下還有子彈、子彈殼、子彈頭等,既有中國守軍使用過的,也有侵華日軍使用過的。此外,還有日軍使用的速射炮引信及破片、擲彈筒彈頭殘片,中國守軍使用過的彈橋、手雷蓋等。「可以想見當時戰鬥之激烈!」張定勝說。

此外,紀念館還徵集到一批親歷過南京保衛戰的親歷者親筆撰寫的回憶文章,其中包括了陳頤鼎、彭月翔、劉墉誠、邱維達等人80年代寫給江蘇省政協的親筆書信,例如《我參加南京保衛戰經過》《八十八師在南京保衛戰中的片段》等等。

這批資料文章雖然基本都已經出版,但紀念館收集到的是作者本人親筆所寫的手稿,屬一手資料,具有一定的史料文獻價值。

當代見證物作為博物館藏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收集、保存和展示這些時代記憶的見證物也是紀念館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國家公祭》版畫、《為了和平永駐人間》作詞底稿、《南京血祭》作者阿瓏的稿費單……今年,紀念館徵集到了一批反映當下時代記憶的見證物,對豐富紀念館「公祭」系列、「和平」系列、「文獻」系列藏品具有重要的館藏和展陳價值。

《國家公祭》版畫

今年,《國家公祭》版畫入選「百年江蘇」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精品工程。該畫創作者、原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徐開利介紹道,這幅畫在構圖上將公祭的宏大場面與紀念館的標誌建築結合,體現國家公祭的悲壯場面和肅穆氣氛。

「我在創作時緊扣『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主題,國旗在畫面中一貫天地,象徵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氣節,版畫用300000的數字和滿天和平鴿烘託氣氛,將國家公祭場景進行了藝術化再現。」徐開利介紹道。

《為了和平永駐人間》創作手稿

2014年,南京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吳光祥、江蘇省音樂文學會理事荊小平作詞,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孫杰譜曲,共同創作了歌曲《為了和平永駐人間》。今年,他們將該曲的作詞底稿、創作手稿等捐贈給紀念館。

孫杰說:「我衷心希望這首歌能永遠迴旋在南京的上空,激勵人們為了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奮勇向前,永遠向前!」

《南京血祭》稿費單原件

此外,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趙步陽向紀念館捐贈了1987年首次出版和2005年再次出版的《南京血祭》書籍,以及198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支付《南京血祭》作者阿壠的稿費單原件。

據趙步陽介紹,《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壠寫於1939年的報告文學體長篇小說,是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和南京保衛戰的紀實作品。由於種種原因,該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首次出版。這份稿費單據於1988年1月報審,3月支付,由於阿壠已於1967年去世,稿費由阿壠的兒子陳沛代收。

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來源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央視新聞、現代快報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點亮「在看」,您最好看!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揭秘日軍「慰安婦」制度暴行》南京首映,主創人員分享背後故事
    「慰安婦」制度暴行》南京首映儀式新聞發布會暨看片會今天在南京電視臺舉行。該片由南京廣播電視臺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攝製,將於12月11日起在央視及南京電視臺多個頻道播出。該片是首部深刻揭露二戰中日本政府及軍隊建立「慰安婦」制度的紀錄片,通過大量歷史文獻檔案、證人證言、影像資料和各種物證,全面深刻地披露了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暴行。
  • 又一鐵證,侵華日軍相冊中發現南京大屠殺原版照片
    1984年和1998年,南京江東門地區先後兩次發現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骸。2006年,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擴建施工現場,再次發現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骸。這裡的每一幀畫面、每一句證言都是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 又一鐵證!一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原版照片首次披露,畫面慘烈
    12月8日,在侵華日軍相冊中發現的一張南京大屠殺的慘烈照片侵華日軍士兵相冊中發現的南京大屠殺照片經專家論證,這張照片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所拍,是日軍屠殺中國軍民的又一鐵證。在這張6寸的原版照片下緣,標記著"南京"兩個字,從中可以分辨出7具被殘殺的中國人屍體悲慘地躺在泥水裡,屍體周圍是焚燒過的橫七豎八的雜木。
  • 南京大屠殺時,一外國人冒死拍下唯一動態影像,成為日軍暴行鐵證
    日寇先是佔領了上海,此後一路向西威逼當時的首都南京,最終兵臨城下,許多南京居民和外國人都已經聞風紛紛逃跑,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被困在城中。此時日軍下達了一個邪惡的命令,他們以捕殺潛伏地下人員為由,大肆虐殺平民,造成了轟動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大屠殺期間,為了掩蓋真相,日寇下令不準放任何一個外國人隨意進出,並且仍留在南京的記者無論國籍也會被殺害。
  • 95後國際志願者姜哈娜:把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奶奶的故事講給你聽
    她是一名朝鮮籍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7月16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錄音棚裡,來自韓國的國際志願者姜哈娜正在錄製樸永心老人的悲慘故事。 這個1995年出生在中國的韓國姑娘,於2012年12月13日第一次聽說南京大屠殺歷史。
  • 追溯 | 中日韓共編史書還原南京大屠殺真相:不迴避敏感字眼
    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15日引述大陸媒體消息報導,參與編撰的日本學者說,近年來日本教科書中「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仍快速消失,擔憂日本年輕人越來越不了解歷史真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又添新證。參與論壇的日本歷史學者笠原十九司說,近年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有的日本教科書一減再減,有的甚至完全刪除。「教師不能在課堂上講述真實的歷史情況,媒體上也很難看到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報導和討論」,加上日本的大學入學考幾乎不出近現代史的題目。笠原說,他擔憂這些因素令日本年輕人越來越不了解歷史的真相。
  • 聯合國審核南京大屠殺等世界記憶遺產資料
    ,已正式對中國申報世界記憶遺產的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相關資料進行審核。而早在去年下半年,諮詢委員會已經派遣專家小組到南京進行了考察。記憶遺產的提名在經過諮詢委員會評審討論後,還需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的認可,才能被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專家介紹,這次申遺的檔案資料分為紙質、照片、膠片三類,既有單件檔案,又有全宗。不僅有統計數據,還有用科學的調查方法取得的第一手資料。
  • 鐵證!美國人約翰•馬吉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馬吉•默片: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影像這組默片拍攝於1937年12月的南京,它是南京大屠殺期間,留下的唯一動態影像資料,也是全世界最早、最多的有關這段歷史的圖影血證,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 它的拍攝者是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
  • 鐵證丨南京大屠殺鐵案不容篡改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不斷製造否認質疑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的謬論,竭力為軍國主義戰犯塗脂抹粉。然而,謊言終究掩蓋不了血寫的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不容歪曲。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製造的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留下了大量的證人、證言和證物。本文依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多年來徵集、整理和研究的資料,用大量證據證明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不容置疑和篡改。
  • 日軍慰安婦制度多慘無人道?慰安婦雙臂必須平伸,雙腿要成80度角
    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關於作者:深夜十八,一個飽經風霜,歷經苦難的知心男大姐!(ID:yeshenxiansheng)大家應該注意到了,今天的主題和以往不同。
  • 「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吳奶奶去世 見證者又少一人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消息 ,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吳俸貞老人於2020年12月15日凌晨1點30分去世,享年94歲。稍不順從就用腳踢、用皮鞭毒打吳俸貞奶奶是湖南平江人,於1927年12月出生。
  • 1937年的今天,侵華日軍決定在南京設立慰安所.關注「慰安婦」群體,參與我們發起的眾籌活動,請轉發!
    「慰安婦」這個沉重的標籤,伴隨了她們大半個世紀,也折磨了她們大半個世紀。日「華中方面軍」司令部擔心性病在日軍中流行,於1937年12月11日,向正在瘋狂進攻南京的日軍各部下達《方面軍關於慰安設施的實施意見》。
  • 105年前的今天,7次到中國,提供南京大屠殺鐵證的東史郎出生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105年前的今天,1912年4月27日,7次到中國,提供南京大屠殺鐵證的東史郎出生東史郎(1912—2006年),日本京都人。應天皇徵召入伍,隨即到中國,攻佔南京,參加了南京大屠殺。75歲後,他出版了自己的日記,為南京大屠殺提供了鐵證,引起了軒然大波。他7次到中國,表示懺悔。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奶奶91歲生日 祝奶奶身體健康永遠...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天(5月6日)上午發布消息,5月6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奶奶91歲的生日,經歷過戰爭苦難的奶奶現在已經四世同堂,讓我們一起祝福奶奶身體健康,永遠幸福。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僅剩74位。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雕塑廣場,現在設置了一處進行捐款獻花的服務臺,捐款金額不限,全部捐款將用於幫助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老人們。一枝菊花,一份心意,點點關心匯聚成溫暖的海洋。
  • 中日暗戰南京大屠殺申遺
    中國申請《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中日之間的較量仍在持續發酵中。15日,日本前內閣秘書長河野洋平呼籲安倍政府不要在歷史問題上與中國硬鬥。他認為,只要是符合歷史事實,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無可否定。此前14日,日本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列入世界記憶遺產一事,恫言停止或減少對教科文組織的經費支持。
  • 日軍侵華再添鐵證,慰安婦工作服首次曝光!
    據韓國媒體報導,近來,韓國世宗市國家記錄院總統記錄館公開日軍慰安婦的兩件服裝,包含一件慰安婦工作服上衣和一件日式內衣上衣。
  • 【真相】78年前美國人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馬吉•默片: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影像  這組默片拍攝於1937年12月的南京,它是南京大屠殺期間,留下的唯一動態影像資料,也是全世界最早、最多的有關這段歷史的圖影血證,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它的拍攝者是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從我《當紀念南京大屠殺成為媚外藉口》一文轉引的程兆奇研究員的綜述,可知大概。這裡從我們兩三年前的討論中擷取幾例,稍述其詳。  1. 「日本恐怖的氣氛」  張純如說:「日本恐怖的氣氛阻止了關於南京暴行的公開的和學術上的討論,進一步壓制著人們對事件真相的了解。
  • 南京大屠殺時一名外國人,冒死拍下唯一動態影像,記錄了日軍暴行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先是佔領了上海此後一路向西威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在日軍兵臨南京城下時很多居住在南京的外國人紛紛的攜帶家眷逃命
  • 血證 南京大屠殺慘烈視頻曝光:地獄在人間
    連日來,國家檔案局網站陸續發布了眾多珍貴的影像資料,再現1937年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由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所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實景電影,就是其中的一份重要史料。約翰•馬吉  約翰•馬吉(1884-1956),1884年生於美國匹茲堡,1912-1940年在中國南京新教聖公會教堂任牧師。1937年11月起,馬吉牧師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