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微博熱搜引發熱議,「催吐管」這個名詞也突然被推到了大眾的視野中。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催吐管」沒有結果,搜索「催吐管」的代號——「兔兔管」、「仙女管」,你會發現這樣的產品,有的賣家月銷量數以百計。
而在一些賣家銷售的產品中,我們能看到各種型號的催吐管,它們的直徑從10到60毫米不等,不同的型號針對催吐史不同的客戶。
有些店家為了吸引顧客,甚至將它們細分成了不同的材質、顏色與款式。
根據型號不同,每根催吐管的價格也不同,從30元到38元左右。此外網上還有針對新手的130元新手套裝,以及180元的整套。
而所謂的「新手套裝」,則由4根直徑11mm-13mm不等的塑膠管組成。
賣家聲稱,使用時,消費者需要將催吐管插進胃裡50cm,使食物順著管子吐出來,兩三分鐘就可吐乾淨,平均一個月可瘦十幾斤。而且使用無異物感,相對手動催吐無副作用。
這家售賣催吐管的商家信息顯示,該店鋪催吐管月銷量在500根以上。但當記者詢問催吐管有無相關檢驗資質證明時,商家則表示無法提供。
面對一些諮詢產品信息時猶豫糾結的客戶,銷售的客服還會「溫馨」的安撫對方,不要害怕初次嘗試的不適感,只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成為大美人便指日可待。
可是事實是什麼呢?
醫生表示,為了減肥催吐而將塑料管插入胃裡,不僅不能減肥,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
很多使用過「兔兔管」、「仙女管」的用戶表示,自己在使用過程中感到極其噁心,並在插入管子的過程中感到非常不舒服,「嘗試進去一點就吐了」。甚至因為材質的問題,自己還能聞到嚴重的膠皮味。
將網購平臺上買來的管子往嘴裡放,忍住人本能的吞咽反應,一直深入幾十釐米,怎麼可能不難受?
在家自己操作,沒有考慮過管子的除菌消毒問題嗎?用網友的話說,這就相當於「沒有麻醉條件自己天天DIY一場胃鏡」。
用催吐管進行催吐,也許會因為極端操作掉一點體重,可這點體重犧牲的卻是巨大的身體健康代價。
26歲的使用者小敏向記者反饋,自己從小因身材問題受到歧視,幾乎每天都會暴食催吐,而自己在長期使用催吐管以後,導致了電解質失衡、代謝失調,自己還出現了手麻手抖、臉變大、昏闕等症狀。
小敏最後無力的說:「我如今已難以與食物和平共處」。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學博士劉中興表示,催吐本身對人體就是有損傷的方法。嘔吐的機制是胃痙攣 ,然後從食道把食物排出來。
但是,催吐可能會導致胃食管口和咽部黏膜損傷出血;長期催吐患者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甚至肢體不自主運動,意識改變、神志不清,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而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催吐可能損傷食道、牙齒、腮腺、唾液腺、胰腺等部位,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心率失常,出現抽搐、休克、癲癇發作等嚴重後果,甚至心臟驟停導致死亡。
用筷子、軟管等物體催吐,如果插入太深容易戳傷食道,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引起窒息。
去年有媒體報導,一個22歲的女生在催吐的過程中,不慎將網購的催吐管吞了進去。最終,醫生用胃鏡下食道異物取出術,才將這根30多釐米長的催吐管取了出來。
有很多曾經痴迷催吐,在身體飽受摧殘後醒悟過來的網友,用自身的經歷勸誡那些正在「催吐減肥」的邊緣反覆試探的人。
暴食後催吐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什麼這樣一種粗暴的減肥手段會受到追捧呢?
很多人給出了一個簡單卻複雜的答案——催吐會上癮。
「亂吃——胃不舒服——催吐——暴食——再催吐」,瘋狂的陷入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其實是心理疾病中進食障礙的一個典型特徵。
因為患上進食障礙而痴迷催吐,這樣的人群有一個特殊稱號「兔子」,什麼是「兔子」?「兔子的諧音就是「吐子」,隱喻兔子們每天在暴食後催吐。
兔子群體成員多為年輕女性,學生黨、白領都有,很多都是因為減肥患上進食障礙才入的坑,她們對身材有近乎狂熱的偏執。
貼吧往往會成為兔子們的秘密根據地,有些兔子也會組建地域微信群。平常,兔子們在一起分享美食圖片,交流催吐技巧,還會就生理、心理問題進行相互疏導。
而這樣的組織很早就開始存在了,儘管貼吧經過官方嚴打被封,兔子們也能迅速的重新聚集在一起。生命不息,催吐不止。
這群兔子之中,流行著三種催吐方式,它們分別為sd、g和zr:即手動(sd)——用手摳喉引發噁心嘔吐反應;用管子(g)——用胃管對食物進行導流;自然(zr)——不需要藉助外力食物就可以自然流出。
不少未成年的孩子因為青春期的身材焦慮,對這個世界還沒有足夠的主見,誤以為催吐是一條捷徑,義無反顧地闖了進去,最後傷痕累累才悔悟自己誤入歧途。
「兔子」們用自己圈內的黑話抵禦著圈外人對催吐行為的好奇打量和輕易窺探,他們也用一場違背規律的無數次冒險抵抗著這個世界對肥胖的惡意。
用兔子的術語說,不容易嘔吐出來的食物就是「會沉」。因此,熟練的兔子充滿經驗,他們對很多事情爛熟於心,比如哪些食物「會沉」,哪些不會;吃之前用什麼打底以避免食物散開難吐;吃的過程中用什麼飲料潤滑更好吐······
而這份熟練,卻實實在在令人心疼。
其實,兔子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進食障礙症患者。
患上進食障礙的人通過大量吞噬食物能獲得一種欣快感、滿足感,並以此擺脫焦慮、恐懼的情緒,但無法割捨對身材的要求,所以他們又會使用「催吐」這種做法,用最直接的手段避免攝入的食物進入消化系統。
於是很多人常常一邊哭吃一邊哭,或者是吃的時候心情還挺好的,吃完以後馬上後悔就開始崩潰。
長此以往,導致身體狀態變差、部分器官衰竭,因此進食障礙也成了心理疾病中極少見會致死的疾病。
社會對「白幼瘦」病態審美觀念的追捧,旁人對於他人身材的歧視和語言暴力,媒體對於身材焦慮的不斷渲染,都加劇了這樣畸形減肥現象的形成。
於是,「錐子臉」、「馬甲線」、「人魚線」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不斷刷新你的身材焦慮,「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A4腰挑戰」各種「炫瘦遊戲」蔚然成風。
那些本來就處於社會話語權較弱的位置的女性,一旦在減肥中嘗到來自屈從於社會刻板審美觀念後的甜頭,往往很容易上頭,「不變瘦,毋寧死」慢慢成了減肥的信條。
有個小女孩也是一隻「兔子」,她曾記錄過自己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
「我現在還記得那個晚上,因為已經秋天了,外面有點冷,但麥當勞裡面燈火融融,特別溫暖,有人和朋友一起聚餐,有家長帶著孩子出來玩,到處都是歡聲笑語。而我在麥當勞的廁所裡摳著喉嚨,眼淚鼻涕和食物一起湧出來,感覺自己像個狼狽的喪屍。」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人們總說胖就是原罪。但是,叔想告訴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無論是你是向社會規則低頭改變自己,還是保持自我無視嘈雜的聲音,和自己和解都是人一生的課題。
還有,你那不是胖嘟嘟,是毛茸茸啊。會有人愛你,請一定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