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的第一個高潮部分,讓人High 的部分就是梅執禮和慶帝的對話,那抑揚頓挫又驚心動魄,千迴百轉的心路路程,讓人是拍案叫絕。
我看到這裡,只有對陳道明演技的折服,以及對梅執禮扮演者的佩服,兩個人配合的天衣無縫,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跡。
可那千迴百轉的心思,驚心動魄的場面,外表風平浪靜,內裡波濤洶湧,幾句話間,不知已經交手千百回合。
最後還是慶帝一句話,結束了整個過程,可這句話信息量太多了,讓人有些轉不過彎。
現在來回顧一下事情的始末,然後在走進這場驚心動魄的對話,讓我們體會梅執禮的波濤洶湧。
001
回顧梅執禮做的事
郭寶坤被範閒套了麻袋,心裡不爽,一心想要找到範閒揍他的證據。
範閒揍郭寶坤時,還專門給他說,你不要找錯人了,是範閒打的。
回家後他告訴爹爹,可礙於找不到證據。
郭寶坤就去京兆伊報案,京兆伊正是梅執禮。
範閒當然是說這個不是自己幹的,可以讓醉心居紅牌姑娘司理理作證,他們兩個晚上睡在一起的。
梅執禮傳來了司理理,司理理很配合,她也需要掩飾。
正在這時候,太子來了,太子想要找範閒茬,就讓梅執禮動用刑法,讓司理理招供範閒。
梅執禮當然是站在了太子一方,嚴刑逼供,想要讓司理理就範。
司理理比較硬氣,完全不為所動,後來二皇子也來觀案,這案子兩方各執一詞,也就不了了之。
002
梅執禮官位來歷
梅執禮曾經是個小官,按理說京兆伊這個官職應該是皇子負責,可到慶帝這裡,直接指認了梅執禮。
第一:梅執禮,雖然人微言輕,可敢於仗義執言。
第二:梅執禮比較有膽量,還不站隊,忠於皇帝。
第三:不想過早的把權利送到皇子手中。
第四:想要改革皇權,集中皇權在自己的手中。
因為這樣,本來是皇子負責的京兆伊,慶帝力排眾議,把這重擔交到了梅執禮手中,委以他重任,希望他能不辜負慶帝的一片苦心。
可人一旦有了權,就想要一直抓著。
皇帝立了太子,太子就是下一任儲君,如果能夠抓住儲君,豈不是可以再接再厲獲得更好的重用。
古來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要是登基後,再去巴結,豈不是沒戲。
誰不想一直能夠高官厚祿,誰不想家人一直能夠夠風光,誰不想後代能夠一直延續。
所以,梅執禮也想呀,他想著皇帝都立了太子了,我站在太子這邊,也算是忠於皇帝。
畢竟太子是皇帝指認的,是將來的儲君,我站在他這邊,沒錯呀。
可他不知道,他這個位置特殊,需要公正公平才能把好京城的關,才能讓皇帝安心,絕對不能偏私,就算要偏,也是皇帝說了才算。
皇帝還沒死呢,梅執禮就開始偏心儲君,他這是不忠。
003
精彩的對白,跌宕起伏的場面
剛開始慶帝和梅執禮就像朋友一樣,聊著天。
回憶著過去,想著怎麼得來的京兆伊這位置,然後又說道,一晃這麼多年了,你看你都白髮斑斑了。
當時你第一個奏章說,你會忠於皇帝...言下之意,我還沒死呢,你就開始忠於太子了。
慶帝:梅執禮!我聽說你有,看面相知禍福的本事?」
「來」 「看看朕,是不是,大,限,將,至?」
這句話,好明顯,你不是會看相嗎,是不是我要死了呢?
其實從一開始,梅執禮就知道,自己可能已經入了慶帝的眼,特別是一來,慶帝就給了他一杯蜜漿,他拿在手裡戰戰兢兢,聽到這裡更是知道,自己離死不遠了。
梅執禮:「臣明白了!」
「今日臣回府,大概會失足落井……只是此事家中人(語帶哭腔)一概不知,還請求陛下寬容啊!」
作為幾十年的君臣了,相互了解,梅執禮知道,皇帝給了準話了,可還是想要為家人求情,自己死沒死,可家人畢竟無辜。
這其實還體現了梅執禮聰明的一面,心裡有家人,不是個特別自私的人,皇帝總是看在自己這麼多年苦勞的份上,加上自己家人也沒幹什麼壞事,肯定會保住家人。
反正他也老了,不想死,為了家人死也值得了。
皇帝這時想起來:「好啦,好啦——蜜漿,還沒喝呢?」
這句話更是讓梅執禮知道,自己真的活不了。梅執禮以為這是放了毒的藥,顫顫巍巍的端著,灑出來一大半不敢喝。
這個時候,峰迴路轉,慶帝說:不要怕!朕,陪你喝。
梅執禮,看到這裡,鬆了一口氣,至少不是現在就殺我,那我還有時間。
慶帝最後一句話讓梅執禮再次提起了心:梅執禮,朕,還是念老臣的情分的。回去不要跳井,上一份奏疏,就此告老還鄉,明天不要起得太早,朕保你,榮歸故裡,平安,一生。
梅執禮聽到這裡,還好,還能回家有一晚上和家人團聚,他再次鬆了口氣。
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待他回到了家裡,一想,慶帝說讓我不要起得太早是啥意思呢?原來是這樣,看來慶帝確實做到了讓我平安一生。
於是他起了個大早,駕著車,帶著家當慢悠悠地回老家,在回家的路上被土匪暗殺。
第二天,長公主讓人傳話給太子:「長公主讓我告知殿下,昨日梅大人告病求辭了,在回鄉的路上,被當作馬匪截殺。長公主認為此事,是陛下……」
在這裡,梅執禮的人生就告一段落了,他的官場生活在慶帝這裡就落幕了。
004
梅執禮死了嗎?
梅執禮肯定死了,他不死不行啊。
梅執禮曾經身份卑微,是慶帝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才。
沒有立太子的時候,梅執禮一心忠於慶帝,為慶帝馬首是瞻,萬萬全全的執行慶帝的計劃和想法,那時候是真的忠心無二。
自從慶帝立了太子,他就有了想法。
當然他以為這個想法是可以得慶帝理解的,畢竟太子是慶帝立的,我忠於太子就是忠於皇帝,很好理解。
可慶帝不這麼想,我可以給太子儲君的位置,但是你們還得忠於我,太子是太子,我是我。
我還活著,你們就不要站錯了隊。
梅執禮雖然勞苦功高,可他觸動了慶帝的規則,他必須死,他死了同時給予其他人一個震懾作用,那些投靠太子的,投靠二皇子的人,沒有慶帝的準話,就最好收斂點,要不然下一個死的可能就是你了,這是慶帝一石二鳥的作用。
當然了,慶帝說:君臣一番,總得有個善始善終。
於是慶帝提醒梅執禮讓他不要早起,也是告訴他,我不想殺你,你自己把握機會。
於是梅執禮消失了,但是另外的人活了下來。
從慶帝處理梅執禮來看,慶帝還算是個有心之人,至少對於老臣足夠寬容。
005
最後
做人要看準形勢,抓緊老大的褲腿,老大說什麼做什麼,沒放話時,最好還是先問問看再做,要不然死得冤枉。
梅執禮其實不用離開京城裝死的,他只要提前跟慶帝透露下,看慶帝的態度在行事,說不定他就可以安享晚年,還能風光無限。
他這是被殺雞儆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