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這年末,還有十來天2020年將要結束的時候,科技界的大事還是一個接著一個。剛剛過去的這周,上海科技界發生的這幾件大事,值得關注。
一、中芯國際高管人事變動
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董事會表決通過關於委任蔣尚義為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的議案。會上,現任董事、聯合CEO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並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將高管之間的不和公開化。
回顧中芯國際的發展史,高管不和不是第一次,2005年和2011年都曾發生高管因不和而重大變動。
在當下全民關注晶片,境外大國的打壓層層加碼的時候,期待中芯國際管理團隊能顧全大局,儘快理順各方關切,團結一心,擔負起國家晶片產業振興之重任!
二、中芯國際等被列入「實體清單」
本月初,中芯國際剛被那邊列入與國防科工相關的黑名單,這周又被列入「實體清單」,可謂雪上加霜!
不再需要去向別人反覆申明了,該死心塌地攜手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相關企業,踏踏實實、團結奮進、共度時艱了。
好在中芯國際應該有所準備,在材料和設備採購方面應該備了很多貨,自從華為遭受一輪又一輪打壓,國內一茬又一茬的企業及機構被列入「實體清單」後,中芯國際應該會預料到早晚可能會進清單的。
本周一起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上海還有幾家中船下屬研究所,形勢發展到今天,想必這些研究機構也早有所準備了吧。
三、上海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行,上海「城市智能體」啟動
12月15日,在「智慧上海·進而有為" 上海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公司攜手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啟動上海「城市智能體」。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2020上,上海從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座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十年磨一劍,今日之上海早已經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陣營。
上海的城市治理已基本實現數位化,包括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數字法治、數字公安、數字環境、數字應急、數字社區、數字公用設施。
此次,華為與上海共建「城市智能體」,將引領上海的智慧城市再上新臺階。正如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所說,「城市的數位化帶來的智慧城市不僅僅需要有聰明的大腦,同時也需要有強大的軀幹、能夠感知和執行交互的手腳,這樣才會形成一個一體化、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可進化的有機的城市智能體。」
城市智能體由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等四個層面組成。
3個月前,華為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的華為全聯接2020大會上正式發布「城市智能體」,很短時間,已在深圳、成都、福州、南昌、長春、上海等多地陸續發布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智能體。
未來上海的城市智能體建設,將進一步驅動上海的治理數位化轉型、經濟數位化轉型和生活數位化轉型,實現治理更智慧、經濟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2020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暨2020院士圓桌會議召開
12月17日和18日,以「自立自強,在危機中育新機」為主題的2020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今年的峰會,包括核心論壇院士圓桌會議和集成電路技術論壇、投資與產業發展論壇、集成電路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三個專題論壇組成。
筆者有幸全程參加了今年的集成電路創新峰會,在17日上午的院士圓桌會議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專項專家組總體組組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作題為「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主旨報告。
10多位院士和專家,包括劉明、郝躍、沈學礎、鄧中翰、楊小牛、李儒新、王建宇、吳漢明等,圍繞「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趨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特點與方向」、「當前態勢下的集成電路合作與自主發展」、「長三角區域集成電路發展規劃與協同」等四個議題進行專題討論。
為期兩天的峰會,通過研討交流,分析、比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與先進國家及地區的差距,科學研判集成電路技術、產業發展趨勢方向,探索集成電路創新機制,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討產、學、研、資等相互協同,加速培育集成電路領域產業;推動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建設,支持產教融合發展,為集成電路的健康快速有序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五、張江科學城投資總額870億的93個重點項目籤約啟動
說實在的,地球人已沒法阻擋張江科學城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了!
繼今年上半年,張江科學城啟動了兩批總投資超530億元的70個重大項目籤約、開工之後,12月18日上午,張江科學城舉行了93個重點項目的籤約、啟動儀式,總投資額870億元。此次,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產業,集中簽約項目58個,集中開工啟動項目35個。
一批產業項目如傳音控股、賽增醫療、八億時空等開工,將加快張江科學城的重點產業集聚,提升主導產業能級。
一批科研及創新平臺如上海浙江大學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高等研究院、杜邦上海創新中心開放式平臺等啟動,將進一步集聚長三角的創新資源,不斷提高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
張江在線新經濟園首期項目、上海醫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一批開工項目,將推動「硬核」科技產業在張江集聚發展。張江在線新經濟園,未來將成為在線新經濟的產業首選地、人才蓄水池、業態創新爐,為張江發展數字經濟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