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諺語一句:薑還是老的辣!
戰國有名的四君子之一,春申君,卻把這句諺語活成了逆向生長。
戰國四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這四人禮賢下士,網羅門客,聲名顯赫。
楚國春申君的門客最高峰時有3000多人,數量在四君子中居首位。而且黃歇的門客多攀比逞強,浮華奢逸。
有一回,趙國平原君派門客拜訪春申君,春申君給安排了高檔賓館住下,平原君的門客想顯示趙國富有,頭上插著玳瑁玉簪,劍鞘鑲著珍珠寶玉去拜見春申君。行禮低頭時卻看見春申君旁邊的門客鞋子上都鑲嵌著寶珠。平原君的門客遂自慚形穢,不敢再誇耀顯擺。
賈誼有言: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其中春申君,許衡評價:戰國四君者,其可稱者,唯春申爾。。。
春申君,在四君之中膽識,才能,忠義都名揚諸侯,是戰國時黷武博弈間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01
黃歇其人,忠義侍君美名揚
黃歇學識廣博,辯才出眾,在楚國深受君王的賞識。
秦,楚是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國土相鄰,經常相互攻打了又和解,和解一陣子又開始攻打。
但秦國有點霸道,有次打得楚國向東遷都,急於求和。
公元前272年,黃歇被楚王委派出使秦國。在這次出使中,黃歇的辯才大放異彩。
他向秦王上書:秦楚是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如果秦國攻打楚國,會導致兩敗俱傷,易使韓趙魏齊等國漁翁得利。還不如秦楚結盟,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其他國家。
秦王被說服,當即收兵,並派人給楚國送去厚禮,締結盟約。楚國執行約定,黃歇和太子作為人質呆在了秦國。
這時候黃歇年紀40多歲,正值人生壯年。這個事件後,他把自己的命運和楚太子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與太子在秦國相依相伴。
公元前263年,楚王病重。這時,黃歇陪著楚國太子在秦國呆了十年。秦王卻不想讓楚太子回國。黃歇找了與太子關係好的秦國宰相去說服秦王,秦王才鬆口說讓太子的老師先去楚國看下情況回來再說。
黃歇和太子策劃:秦國扣留太子,是想藉此索要好處,但是太子在秦國對此根本無能為力,必須回去。如果太子不能回國,楚王一旦辭世,陽文君的兒子肯定會繼位,太子將有國不能回。所以事不宜遲,太子你必須逃回楚國,讓我留下來,以死擔責!
黃歇讓太子扮為使臣的車夫,得以出關。自己則以太子生病為由,謝絕見客。估計太子已到楚國秦王沒法追了,黃歇才主動去跟秦王請罪。
秦王非常生氣,想下令黃歇自盡。
秦國宰相勸道:黃歇自盡已於事無補。反而現在的形勢是,楚國太子回國肯定即位,不如把黃歇放回去,到時他被楚王重用,必將記下秦國的人情。秦楚親善,以待後用。
秦王同意,黃歇得以回楚。
因為這件事,黃歇對太子熊完肝膽相照的忠義,在諸侯中美名遠揚。
02
掌握輔國大權,春申君威名顯赫
楚太子熊完即位後,就是歷史上的楚考烈王。
公元前262年,黃歇被任命為楚國令尹,賜以淮北12縣的土地,封為春申君。
這年,春申君年紀52歲。
公元前260年,趙,秦在長平之戰中,趙王以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敗。趙國40萬兵士被坑殺。
三年後,秦國包圍趙國邯鄲,情況緊急。趙國平原君趙勝,向楚國求援,毛遂自薦,逼楚考烈王放棄秦楚盟約,派黃歇領兵救趙。
魏國也派出信陵君魏無忌救援趙國。楚,魏,趙三國聯合,一舉擊潰秦軍,解除邯鄲之圍。
黃歇有功而返。是年,黃歇57歲。
公元前256年,楚王派黃歇北伐魯國。次年,黃歇滅魯。此年,黃歇59歲。
黃歇在軍事上一系列的勝利,令楚王對他非常倚重。通過援趙滅魯,黃歇在諸侯中的威望也大增,楚國更因此而興盛強大。
公元前247年,春申君黃歇67歲,他的淮北封地因為與齊國接壤,經常發生戰事。黃歇就向楚王進言:淮北戰事緊急,劃為郡縣更好治理。他表示獻出自己的封地。並請求封到江東去。
楚王同意了他的請求。
春申君得到江東的封地後,就在吳國的故都,大肆修建自己的宮室城堡,豢養門客,豪奢一時。同時他作為宰相也緊握楚國的輔國大權。
司馬遷語: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說明春申君封到吳地後,便開始注重對封地家園的打造。
現在上海簡稱「申」,其實就是源自春申君。
黃歇封地轉到吳後,對河流進行治理,現在的黃浦江,據說以前是不叫黃浦江的,是黃歇把這條總是洪水泛濫的江,進行治理,疏通河道,清理泥沙,修築堤壩,造福了當地的百姓。人們懷念他,就把這條江改稱為春申江,或黃浦江,簡稱「申」江。「申」也成了上海的代稱。
黃歇在吳地政績顯赫,深得民心。吳地流傳到現在的很多地名均與他有關。比如浙江吳興的黃浦,江蘇江陰的申港,黃田港,江蘇江陰的君山也叫黃山。上海,黃浦江,申江,春申江,黃申路,均為紀念這位開發上海的鼻祖春申君黃歇。
03
春申君豢養的門客:不期而至的人,不期而至的禍
公元前249年,秦國莊襄王即位,呂不韋為丞相,帶兵滅掉了東周國。
公元前242年,眾諸侯國人心惶惶,因為擔心秦國稱霸中原的野心更加不能遏制。決定訂立合縱盟約伐秦。
楚考烈王為六國合縱盟約首腦,自然就讓春申君當權統兵主帥。
六國軍隊一直攻到函谷關。秦國舉全國之力出城決一死戰。六國軍隊戰敗逃散。
黃歇兵敗無功,因此被楚王冷落。那時,黃歇已是72歲高齡。
被君王冷落的滋味可不好受,黃歇有些悶悶不樂。
他有個門客叫朱英,勸慰他:秦國和楚國之前相安無事,是因為東周國還在,秦國要打過來,要借地東周,腹背皆有障礙,不敢舉國東侵。現在東周國滅掉了,秦國打楚國就很容易了。兩國以後也會日甚一日的交兵。
朱英以客觀原因來衝淡黃歇的失落。但是改變不了被君王冷落失寵的現實。
黃歇還有個門客叫李園。李園想把自己的妹妹獻給楚王,以圖富貴。但是不能確定能否受到寵幸。遂心生一計。向黃歇請假回家處理事情。回府後對黃歇說齊王派使臣來求娶自己的妹妹,和使臣喝酒所以回府時間延誤了。
這些話果然成功的引起黃歇注意,遂問:訂婚了否?李園說:還沒有。黃歇問:見下你妹妹如何?李園見黃歇中計,遂把妹妹李環獻給黃歇,得到黃歇寵幸。
得知李環懷孕後,李園遂使妹妹向黃歇獻計:將自己送給楚王,自己腹中若是男孩,將來設法立為太子,黃歇將富貴無憂。不用懼怕楚王死後,失去榮華富貴。因為將即位的太子是黃歇的兒子。
黃歇權衡利弊後,居然答應了。
此時的黃歇,與當年在秦國將生死置之度外,代替楚考烈王擔責的黃歇,已然不是同一個人。
這個人此刻腦袋裡的忠義和肝膽相照已經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奸滑與投機,和以期得到富貴的僥倖。一言以蔽之:他成了見利忘義的小人。
奸謀盜楚,令他利令智昏。他自然忽略了身邊小人的險惡人性。
相對楚王而言,黃歇,由昔日的忠臣蛻變成為了一個具有險惡人性的小人。他又怎麼能嗅得到來自同為小人的同謀者李園的危險。
在同意李環的主意之時,黃歇因見利忘義掉入了李園的圈套卻不自知,反而把李園當成對自己忠心耿耿的門客。
殊不知真相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38年,楚考烈王病重。
曾經勸慰過黃歇的那個門客朱英,又對黃歇說: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禍。處在生死無常的世上,奉侍喜怒無常的君主,怎麼會沒有不期而至的人?
黃歇問:此話何解?
朱英答:您二十多年來名為宰相,實掌國政,此為福。若太子即位,李園不執掌國政,將成為您的仇人,不管軍事,卻豢養刺客,此為禍。楚王一逝,李園必搶先入宮,您安排我做郎中,我替您殺掉他。我,就是不期而至的人。
黃歇聽了後說:放棄吧。李園很軟弱,我對他很好,他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朱英見黃歇不聽,遂逃走。
04
春申君和李園的結局
十七天後,楚考烈王逝。一如朱英所言,李園搶先入宮,在薊門內埋伏刺客。
黃歇剛入,就被刺殺砍頭。享年76歲。
李園下令將春申君府第滿門抄斬。
李園妹妹那個實為春申君骨肉在宮中生下的兒子便立為楚王。是為楚幽王。
司馬遷說春申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非也,春申君當時已經身不由己,心在亂局之中,又如何能跳出來制亂呢?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利令智昏也。
李園殺春申君後,專楚政。
公元前228年,「考烈王弟楚王負芻之徒聞幽王非考烈王之子,盡滅李園之家。」
十年後也未得善終。